一、学科概况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 “ 十五 ” 期间天津市重点投资学科。 “ 十五 ” 期间,本学科在天津市学科建设资金的资助下,先后改、扩建了作物学、遗传学、种子学等教学研究室和实验室,组建了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实验室和特用作物改良工程中心,增添和购置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又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立了科研实验室,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科研条件。 2005 年,本学科被国家学位办正式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 年以来,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农委项目及天津市教委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46 项,总经费达 1 106 万元(不含学科建设经费)。目前,学科组成员主持的在研项目为 25 项,总经费 400 多万元。该学科组成员中有天津市 “ 131 ”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3 人,国家人事部 “ 百千万 ” 人才工程人选 1 人,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常务理事 1 人,天津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1 人、理事 3 人,天津市农学会理事 2 人。在学术骨干中,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经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已经成为一支学术梯队合理、知识结构优良的科研团队。在 饲用作物遗传改良、特种玉米遗传育种、水稻品质(食味)改良研究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与南开大学遗传系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两校共同努力下,成功构建了 “ 上游、中游、下游 ” 不同层次理论技术研究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模式并付诸运行。在上游理论技术研究方面,在利用 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摄取土壤氮肥能力、抗盐能力、果实的耐贮藏性、叶绿体遗传工程、浮萍遗传工程及工程菌肥开发等研究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前列。在下游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 “ 天农 ” 系列饲用高粱和 “ 天农 ” 系列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居国内外先进行列。在中游技术研究上,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选育玉米自交系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跻身国内先进行列。本学科与南开大学遗传系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 十一五 ” 末,本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将处于先进行列。
二、研究方向
1. 饲用作物遗传改良
本研究方向着眼于天津都市型农业区域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广泛搜集种质资源,利用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现代育种技术,对现有农作物或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使其适用于饲用或粮饲兼用,研究和总结新的育种理论和方法,选育新的优质、高效饲用作物品种。目前,已经育成 “ 天农 ” 系列饲用高粱新品种 3 个( 1 个通过国家审定),鲜食、饲用兼用玉米品种 2 个(天津市审定),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10 多篇。本研究方向在 “ 粒用 高粱 × 甜高粱 × 苏丹草 ” 三元杂交利用方面达到国内同类学科领先水平。
2. 特用玉米遗传育种
研究重点为:( 1 )优质、抗逆的特用玉米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筛选、创造和利用;( 2 )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在特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3 )高产、优质、高抗特用玉米育种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实现途径。目前已经育成特用玉米新品种 8 个(通过天津市新品种审定),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 10 篇。在糯玉米高产育种上达国内领先水平。
3. 水稻品质(食味)改良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食味为中心,全面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研究,重点对其外观、粘性、硬度、口味和气味等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生物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等手段,最终实现水稻品种的优质化和专用化。目前,已经育成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2 个,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SCI 收录 5 篇)。本方向在水稻食味改良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前列。
4. 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本研究方向以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为主线,将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农作物育种实践。研究重点为:( 1 )在细胞水平上开展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细胞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2 )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和生物技术手段开展基因标记、农作物优良性状基因克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操作;( 3 ) DNA 指纹图谱用于种质资源鉴定;( 4 )基因导入和重组用于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目前,本研究方向已经发表研究论文 10 多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已经用于部分较高经济价值农作物的工厂化生产。
三、学科目标
以国家和天津市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和天津农学院 数量和质量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逐步提高办学层次,多层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多技能、广适应型经济建设人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定位在: 实施和落实人才战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学术队伍整体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加强硬件条件建设,使学科建设水平跻身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以学科的空白点、交叉点为突破口,形成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完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为 “ 十二五 ” 末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
四、师资队伍情况
导师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孙守钧 | 教授 | 饲用作物遗传改良 |
刘惠芬 | 教授 | 饲用作物遗传改良 |
裴忠有 | 研究员 | 饲用作物遗传改良 |
王鹏文 | 研究员 | 特用玉米遗传育种 |
吴锡冬 | 教授 | 特用玉米遗传育种 |
王 艳 | 教授 | 特用玉米遗传育种 |
田秀平 | 教授 | 特用玉米遗传育种 |
崔 晶 | 研究员 | 水稻品质(食味)改良研究 |
张 磊 | 教授 | 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
向春阳 | 教授 | 植物细胞工程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