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生命体依赖溶酶体降解途径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作为进化上非常保守的细胞内降解体系之一,细胞自噬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调控机制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刘喆、马振毅教授课题组发现在临床肺癌样本中,胁迫/压力诱导表达的转录调节因子NUPR1与肺癌患者低生存率正相关。分子机制上,NUPR1诱导自噬性SNARE家族蛋白SNAP25的表达,SNAP25与囊泡相关蛋白VAMP8形成复合物,介导自噬溶酶体的外排,调控自噬溶酶体的晚期进程。为方便理解,该论文提出把自噬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自噬流量(autophagic flux)阶段和自噬溶酶体流量外排(autolysosomal efflux)阶段:自噬流量阶段是指自噬的起始到自噬溶酶体完成降解的过程;自噬溶酶体流量外排阶段是指降解产物在胞内外被重复利用的过程。NUPR1的缺失导致自噬流量以及自噬溶酶体清除失调,进而在体外诱导细胞囊泡化(cytoplasmic vacuolization)和早熟性衰老(premature senescence),在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该研究所揭示的自噬性SNARE复合物介导的自噬溶酶体途径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肿瘤细胞自噬的异常分子调控机制,也提示转录调节因子NUPR1参与的调控途径有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干预靶点,如利用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抑制SNARE复合物的功能,从而阻断自噬溶酶体的外排,抑制肿瘤的进展。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卓越人才计划等资助。
基础医学院 科技处
论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