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华校长致辞
在开幕式中,颜华校长首先致辞。他指出,医患关系问题重要而复杂,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多个主体的共同协作,本届年会将主题定为“医患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他希望此次论坛对推进医患关系改善和医疗事业发展产生实际影响力,并希望学校和教学医院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张金钟教授致辞
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金钟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全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对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德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科学、人文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高度评价了我市及我校在医学人文领域的工作,并介绍了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最新进展。

王德教授致辞
在主题报告环节,医学人文著名学者、国家卫计委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委员袁钟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杨震主任分别作了“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者”和“从历史角度看医患关系”的报告。他们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阐释了医患关系的本质与医学职业的道德要求,分析了社会环境与医学职业的复杂关系,分享了从事医学事业的智慧与感悟,获得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一位患者代表——天津市抗癌明星、国家二级演员董艳华老师。她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患病、治疗和康复经历,分享了患病过程中最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对与会者有非常大的触动和启发。

袁钟教授演讲

杨震主任演讲

董艳华老师演讲
在下午的专题报告中,各位讲者分享了在临床、护理和医学教育领域的医患共同体建设经验。我校医学人文学院刘惠军教授介绍了关于同理心的理论研究,并论证了同理心表达在建立医患信任中的桥梁作用;天津市南开医院陈鄢津主任分享了医院通过就诊流程的再造,切实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经验收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邸阜生主任论述了应用系统性思维开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市肿瘤医院陈育红护士长介绍了将同伴支持系统引入到乳腺肿瘤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探索。我校医学人文学院唐健博士介绍了如何将标准化病人方法应用于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评价。

刘惠军教授学术报告

陈鄢津主任学术报告

邸阜生主任学术报告

陈育红护士长学术报告

唐健博士学术报告
在会议闭幕式上,天津市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主任委员刘惠军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并倡议:医患之间应共同面对医学本身的不确定性、病痛的挑战、治疗的风险,适应新的社会文化情境,共同营造以深度关怀与相互信任为特征的医患关系。呼吁医学界和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医患共同体建设中来,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学人文实践做出创造性贡献。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作为会议的主要承办单位,医学人文学院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全方位保障。科技处、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后勤处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医学人文学院 供稿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