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庆祝建校65周年】我校召开天津医科大学建校65周年座谈会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继往开来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




  6月16日,是全体天医人共同的节日,天津医科大学迎来建校65周年。在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欢庆学校华诞、瞩目天医发展之际,庆祝建校65周年座谈会上午9:30分在学术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全体校领导,部分老领导、老专家,各院系、大学医院、机关部处负责同志,中青年专家、统战人士、教师、医务人员、学生代表共聚天医,以弘扬传统、继往开来的宽广襟怀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时代使命感献礼65岁的天医。



















  座谈会由校党委书记姚智主持。1954级校友、原校党委书记崔以泰回顾了自己为建校日期正名的往事,以“一校一所一学科,万花万果万年春”概括首任校长朱宪彝的卓越贡献,回顾其临终“四献”。在划市立总医院为大学医院、跨入“211工程”行列等重要时刻的回顾中,天医创始、发展、曲折、崛起的历程在耄耋崔老的追述中依然恍如昨日。重视人才和先进仪器设备引进,崔以泰以躬身实践的无数细节诠释天医发展的来路与去向。“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就是建设自己的母校……愿天医人永远爱校如家、建校如牛,以天医为荣,做幸福的人。”浓浓爱校之情历60余载初心不改,是天医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










  1954级校友、原天津医学院院长王正伦作为“与母校同命运共呼吸”的天医见证者期待学校团结有识之士、壮大发展队伍,教书育人、树人为本,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为高等医学教育做出杰出贡献。










1958级校友、原副校长栗政中结合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建言献策,希望加强科学研究、构建平台,恢复重建天津市医学科学院。










  1957级校友、原总医院院长王鹏志回顾了在学期间参与“劳动建校”的场景。在学期间,朱校长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团结诸多著名专家来校任教。学校重视基础教育和人才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总医院24小时住院医师带班制则深刻影响和锻造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感恩母校中,不忘传承与创新,他希望天医的未来更加辉煌。










  1953级校友、原生化学教研室主任汤新之回忆了与朱宪彝校长共事的难忘往事。作为学生、同事,汤新之的整个青年、中年都在朱校长的影响下受益匪浅。他追忆道,朱校长记得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名字,经常听课、提出意见。他关心青年教师、鼓励大家学习,曾与之分享自己的读书卡片。他工整的笔记影响了自己一生写字的习惯。他鼓励青年教师钻研实验,建议自己赴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开展工作。在校庆之际,他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朱老校长,祝愿学校蓬勃发展。










  同样作为天医人,与学校近40年历程同步的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孙保存在回忆朱老校长的往事中汲取发展的力量。今日天医体现着天医人拼搏的精神,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寄望学校的未来更加美好。










总医院院长张建宁代表全体总医院人祝贺天医65岁华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祝愿学校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光荣传统,实现更好发展。作为大学医院,总医院责任重大,将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按照传承、求实、和谐、创新的原则努力工作、繁荣学术、勇攀高峰,为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肿瘤医院院长王平回忆了自己1978年考入天医的情景,众多教师的课堂画面历30年不忘。他回顾了肿瘤医院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以及1997年划归学校大学医院的战略机遇。近几年,肿瘤医院在人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召唤中,肿瘤医院将励精图治,追求卓越,继续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医学影像学院院长于春水回顾了自己与天医20多年的不解之缘。他同时寄语天医学子保持上进心,在梦想面前不懈努力,赢得人生的课程。










肿瘤医院副院长郝继辉作为本土培养的“杰青”回忆了自己26年来在天医求学、工作的经历,在重温历史中感受天医精神的传承。肩负学校未来发展的使命,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任重道远,使命艰巨。










教师代表、基础医学院刘喆教授回忆了自己在天医度过的七载春秋。她在这里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结识一群同样充满激情的寻梦人。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以及充满韧性的应对压力是她从事科研工作的由衷体会。她感谢天医选择了她,希望能与同道为学校发展尽微薄之力。










2013级骨科博士研究生张超代表全校学子感恩母校培养。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求真至善的校训精神成为学子前进的航标。天医学子应以建设学校为己任、以回报母校为信念,弘扬传统、发展风尚,让母亲因为儿女们的成就骄傲自豪。










校长尚永丰院士深情谈起自己与天医的渊源,天医校庆日恰逢其生日,而学校最初甘肃路校址又与他生于甘肃巧合。这让他感受到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表示,65年间,天医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折点。天津医学院的创建无疑是其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在校史的记载中,1952年10月15日,天医举行开学典礼,朱宪彝校长热泪盈眶。他如此动情的原因,是筹办学校的艰难?是创办学校的骄傲?可能兼而有之。今天,他听了大家的发言非常感动,也在追忆中收获良多。学校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是第二个转折,这得益于诸多天医前辈的不懈努力,这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第三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新校区建设。它承载着学校发展的强大契机,在推进过程需要克服困难、不断开拓。随着学校的深入发展,为了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地方高校的定位需要突破和转型,这正是学校发展的第四个重要转折点。学校正在探讨和思考未来的发展定位,寻找其他可能的办学模式和道路,使明日天医更为卓越。
尚校长同时谈及自己履职以来致力于的“三板斧”,即人才、平台和文化建设。大学必须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在学缘结构方面坚持国外引进人才、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生、本校自留毕业生各占其一的比例,同时医学背景的人才占比不能少于全校队伍的50%,这是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根基。此外,人才队伍建设要解放思想、破除成见、有市场思维。涉及平台建设,他谈到,要积极引进高端仪器设备,不断完善科研平台,紧跟精准医学步伐,为科学研究提供硬件支撑。在文化建设中,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其要旨首在营造公平公正、心平气顺的校园氛围。学校要相信知识分子,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产出更多成果。同时,尊重学术委员会的权威,保证学术发展公平公正的氛围。学校发展可以慢一点,但不能罔顾学术规范。同时,要学会包容,尊重个性。只有包容和尊重,天医才会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天医的路还很长,希望广大师生秉持公平公正的心态、怀着包容之心,继承和发扬朱宪彝等老一辈科学家甘于奉献、热爱事业的精神,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医紧密结合,把对事业的追求作为自己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天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校党委书记姚智在发言中指出,65年,人生代际、四季更迭,很多事情可以轮回,但青春还是一去不复返,几代天医人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学校、献给高等医学教育事业。但青春也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就像我们从不觉得朱宪彝已经走远,因为他还在我们心里活着。如朱校长一般,我们想在天医事业发展的洪流中找回已经逝去的青春、充实正在经过的青春,需要不断的传承传统、开拓创新,这是天医人共同的使命。

党委宣传部 王英
相关话题/人才 学术 医学 医院 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