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汤乃军教授课题组在环境污染物与健康领域取得系列成果_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辅仁网/2017-07-09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汤乃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环境及工业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领域的研究。在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对人体的慢性健康影响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污染水平仍然较高,与欧美国家低浓度范围对人群健康效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故而直接借鉴国外的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汤乃军教授课题组针对我国自身的特点,建立了首个研究颗粒物污染慢性健康效应的队列,包含颗粒物浓度水平不同的四个城市(太原>沈阳>天津>日照)的四万余人,开展了颗粒物对于人群慢性健康影响的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主要的目标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研究发现随着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可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显著增加,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环境与健康领域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nviron Int. 2014;62:41-47. IF=6.248)。为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此外,汤乃军教授课题组针对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人群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对高暴露职业人群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二恶英类物质引发氯痤疮的阈浓度。同时,明确了其引发皮肤疾患和生殖毒性的芳香烃受体通路瀑布效应机制,为环境毒物联合暴露引发健康损害的交互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一方面,阐明了二恶英作用于人体的AhR-CYP1A1- GSTA1-c-fos-TGF-alpha通路,(Toxicol Lett. 2008,177(3):182-7. IF=3.249)另一方面,得出在这一过程中氧化应激也发挥着主要作用的结论,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调CK17和TGK为二恶英暴露引发氯痤疮的可能发病机制(Toxicol Lett. 2011,201(3):230-4. IF=3.23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毒理学著名期刊Toxicology Letters 。汤乃军教授还特别关注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氯乙烯对人体的损伤,在氯乙烯接触工人的研究中,对于微核发生的基准剂量进行了评估,相关结果发表于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领域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Int J Hyg Environ Health.2013,216(1):76-81.IF=3.045)。
  汤乃军教授课题组应用环境流行病学、毒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环境及职业有害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以期为阐明其作用机制并为预防由于环境和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该团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部行业专项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资助。
科技处

EI.pdf

相关话题/环境 健康 污染 大气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