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圆形的会场内座无虚席,学生代表畅所欲言。2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助学金发放问题的学生听证会在南开大学召开,这在我国高校中尚属首例。
据了解,南开约有20%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2004年,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各类助学金47项,发放额度高达222万元。听证会上,6名陈述人和学生代表发表了对目前学生助学金发放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听证会旨在充分反映各方利益群体针对此事的观点,从而使助学金政策的实施过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助学金评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2004级社会学系助学金获得者付连峰毫不讳言助学金发放程序的漏洞,“单从发放标准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界定?单凭一份助学金申请表如何能反映出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我耳闻目睹过有人为了得到助学金而夸大事实、胡编乱造。另外,全国各地的贫困标准不一致,因此当地开具的贫困证明如何进行横向比较?”付连峰说,有的同学利用这一漏洞,违背道德准则申请并获得助学金,用于生活高消费,使得助学金的实际效果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2003级政治学系的吴楠表示,目前的助学金发放面临诸多难题:100多人的大班级,寥寥数名班委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真实的经济情况;助学金评议缺乏民主,缺少更多同学的参与;助学金缺乏事后监督;助学金发放总是定时、定量、定性,仍是“按款找人”而非“按人找款”,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吴楠建议实行助学金发放“阳光工程”,更多走访学生了解情况,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公示;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档案;设置不定向流动助学金,用于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困难。“助学金不是奖学金,优秀生不等于贫困生。”2004级软件学院的苏龙璋指出,助学金重在“助”而非“奖”。助学金发给成绩优秀者,只会让成绩平平而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帮助,形成恶性循环。听证代表、2003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吴晨晨一再强调:“助学金不是对家庭经济困难者的恩赐。”他认为,种种不公平现象使人愤慨,而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许多人流露出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歧视。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杨克欣告诉记者,举办学生听证会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工作中来,集思广益,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工作更具人性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同学对听证会这项代表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制度走进校园表示认可,认为此次听证会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希望校园听证会今后范围更大、影响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