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玉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9-19


李玉平
中国语言文学系
副教授
(022)**—8110 (o)
liyuping@nankai.edu.cn

个人简介李玉平,男,1975年7月生,山西昔阳人。文学学士(山西大学,1997)、文学硕士(苏州大学,2000)、文学博士(南京大学,2003)。2003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专业任教。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学理论与符号学研究。2003年7月评聘为讲师,2005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2006年开始指导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2月21日至2015年3月17日,承蒙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系师从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教授做访问****,研修文学符号学。
学术兼职:中国符号学论坛发起人之一、《外国文学研究》审稿专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审稿人。
李玉平的学术研究具体涉及以下领域:巴赫金研究(1997—2000)、互文性研究(2001—2011)、文学经典理论(2005—2009)、文学符号学(2008—)



讲授课程:
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全校公选课,2004—2006)
西方文论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2005—)
当代西方文论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2005—2007)
文学概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006)
文学理论专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2008—2009)
文学符号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2013—)
文学理论范畴研究(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2004—)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2005—2006)
最新文学理论动态研究(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2004—2005)
西方文论基本问题(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2008—)
专业英语(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2008—)
美学原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2006—2007)


专著:
《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理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互文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论文:
《超文本文学:向传统文学叫板》,《文艺评论》2002年第3期,第42—44页。
《从可读文本到可写文本——兼论西方20世纪文本理论的转型》,《文学评论丛刊》第五卷第二期(2002年),第231—238页。
《互文性批评初探》,《文艺评论》2002年第5期,第11—16页。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导读》,收入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中文专业本科生百部阅读书目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1—62页。
《游弋于科技与文艺之间》,香港《当代文学》2004年第1期,第86—87页。
《“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1—7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第77—83页。)
《试论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概念》,《文学与文化》(第五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76页。
《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互文性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67—71页。
《摄影文学:媒体总汇时代的艺术创新》,《中国民族报》2005年5月27日(收入《摄影文学魂——中国名家****诠释摄影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罗兰·巴特超文本思想论略》,《文学与文化》(第六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133页。
《互文性与主体(间)性》,《文化研究》(第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216页。
《互文性新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11—117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9期全文复印,第70—76页,收入《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文学理论”教学心得浅谈》,《南开教育论丛》2007年第2期,第110—113页。(收入《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346页。)
《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经典性质与功能》,《文学与文化》(第七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144页。
《互文性与文学经典——一个视角主义的研究》,《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75页。
《近代文学批评史》精义、《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精义、《经典——文学中的常与变》精义,载赵宪章主编:《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0—52页、第237—238页、第238—239页。
《互文性与文类》,《文学与文化》(第八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7—106页。
《跨体互文性论略》,《文学与文化》(第九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51页。
The Value and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Vol.2, 2009, pp.135-140.
《文学经典观念在西方的历史发展》,《文学与文化》(第十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3—73页。
《口头文学视野中的文类理论》,《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33—39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8期转载,第11—16页。)
《“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文艺报》2010年03月24日,第3版。(《中国美术馆》2010年第4期转载,第100—101页。)
《文学经典功能三论》,《语文报*大学人文论坛》2010年4月15日,第5—6版。
《伦理话语与社会变迁——论<小红帽>童话故事的改写》,《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44—51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转载,第42—47页;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编:《2010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全文收录,第184—190页。)
《文学选集与文学经典的生成》,《文艺评论》2010年第3期,第4—8页。
《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文化熟知化”》,《艺术评论》2010年第7期,第59—61页。
Rethinking Literary Genre Theory: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Vol.4, 2010, pp.213-222.
《此“经典”非彼“经典”——两种文学经典刍议》,《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96—102页。
《互文性定义探析》,《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4期,第16—22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3期转载,第30—35页。)
《索绪尔符号学对互文性研究的启示》,《语言符号学通讯》2013年第2期,第4—5页。
《互文性视域中的戏仿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办《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2014年4月版,第20—32页。
《中国大学符号学教学之我见》,《反思、对话与运用》(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暨首届中国符号学论坛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第330—334页。

译文(英译中):
【爱沙尼亚】玛瑞娜·格瑞莎柯娃:《语言与图像的符际冲突》,《江海学刊》2013年第2期,第36—4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6期转载,第105—109页。)
【美】乔纳森·卡勒:《抒情理论新论》,《江海学刊》2014年第6期,第21—2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3期转载,第53—56页;《新华文摘》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第146-148页。)




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学符号学基本问题研究”(2013年)(已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2006年)(已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理论”(2005年)(已结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互文性视野中的文学经典理论”(2005年)(已结项)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符号学视野中的文学性研究”(2019年)(在研)
南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2004年)(已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戏仿理论研究”(2010年)(已结项)


学术会议论文:
2005年5月,北京 “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
提交论文《互文性与文学经典——一个视角主义的研究》,收入会后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2008年11月,南京 南京国际文化符号学研讨会(Nan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ultural Semiotics),
宣读英语论文The Value and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互文性的价值与定义》)
2008年12月,广州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暨“批评理论与当代文学生产”学术研讨会
宣读论文《此“经典”非彼“经典”——两种文学经典刍议》
2010年10月,南京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宣读论文《引语的符号学研究——互文性典型个案之一》
2012年10月,南京 首届中国符号学论坛(本人为论坛发起人之一)
宣读论文《中国大学符号学教学之我见》,收入会后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2012年10月,南京 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f Semiotics),
宣读英语论文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互文性的中国视角》)
2013年7月,贵阳 第二届中国符号学论坛
宣读论文《意识形态与诗学形态——互文性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启示》
2013年8月,长沙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
宣读论文《文学经典Ⅰ与文学经典Ⅱ》
2013年8月,芜湖 “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
宣读论文《互文性视域中的戏仿理论研究》,收入会后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2016年7月,成都 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11月,惠州 第七届“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
宣读论文《从互文性看新世纪西方文论研究的走向》
2016年11月,厦门 “新世纪文论话语实践回顾与反思: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
提交论文《符号学视域中的文本意义研究》
2016年11月,北京 “后经典时代世界文学经典阐释与教学策略”全国学术研讨会
宣读论文《论文学经典的典范式独创性》

所获奖励:
2011年12月 获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征文一等奖



Li Yuping

Ph.D (Nanjing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iterary Theory
Director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and World Literature
V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at Cornell University, USA (February 2014-March 2015)

E-mail:liyuppie@yahoo.com
liyuping@nankai.edu.cn

Current Research Fields:
Literary Theory; Chinese Literature; Semiotics

Major Publication:
A Theory of Literary Canon in the Multicultural Era, Tianjin: NankaiUniversityPress, 2010.
Intertextuality and Basic Issues in Literary Theory,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4.
Major Papers:

In English:
1. The Value and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Vol.2, 2009, pp.135-140.
2. Rethinking Literary Genre Theory: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Vol.4, 2010, pp.213-222.

In Chinese:
1. The Contrast between “influence” and “intertextuality”,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2004 (2), pp.1-7.
2. On Intertextuality, Journal of Nankai University, 2006 (3), pp.111-117.
3.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 subjectivity, Cultural Studies, Vol.6, 2006, pp.205-216.
4. Literary Genr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al Art,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2010 (1), pp.33-39.
5. Ethical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s: A Study on Rewriting of Little Red Cap,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2010 (3), pp.44-51.
6. The Contrast between “Literary Classic” and “Literary Canon”, Journal of Nankai University, 2010(6), pp.96-102.

Research Projects:

1. “The Basic Issues in Literary Semiotics”, Chinese Fund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2. “Intertextuality and Basic Issues of Literary Theory”, Chinese Fund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
3. “A Theory of Literary Canon in Multicultural Er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China, 2005.

Presentations
1.“Intertextuality and Literary Canon”,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non (Re)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tudies,Beijing, May 2005.
2.“The Value and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 presented at Nan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ultural Semiotics,Nanjing, November 2008.
3.“A semiotic study of Cit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nd Form”,Nanjing, November 2010.
4.“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presented at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of Semiotics,Nanjing, October 2012.


相关话题/南开大学 文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晨
    林晨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linchenjiaotou@163.com个人简介1996年自哈尔滨师大附中保送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至2003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师从李瑞山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师从乔以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初留校任教,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俐俐
    刘俐俐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导Tel.:0086-转8514fax:086-liulili@nankai.edu.cn个人简介刘俐俐,女,吉林省九台市人,1953年6月出生。1982年1月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堃
    刘堃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nkliukun@163.com个人简介刘堃,1999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200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推荐攻读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乔以钢教授。201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2014年获得“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卢燕新
    卢燕新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luyanx623@163.comluyanx623@126.com个人简介卢燕新,陕西商洛柞水人。2002年入西北大学文学院师李浩先生习隋唐五代文学,2005年6月获硕士学位。200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师从傅璇琮先生习唐代文学、古籍整理。2009年6月,获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卢盛江
    卢盛江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导Tel.:0086-(宅)lushengjiang@nankai.edu.cn个人简介【简历】卢盛江,男,江西南康人。1951年11月生。主要从事魏晋六朝至唐代文学及古代文论的教学与研究。197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85年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罗维斯
    罗维斯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个人简介罗维斯,女,广西钦州人。文学学士(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文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卢桢
    卢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nkluzhen@126.com个人简介1980年8月生于天津。  2000年至2004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2003年8月至12月,赴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交流学习。  2004年至2006年: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乔以钢教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庆株
    马庆株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Tel.:0086-转84100086-fax:086-shawpuu@126.com个人简介马庆株,汉族,1942.10.30生于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西双塘村。【主要工作经历】  196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于天津新开中学。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罗振亚
    罗振亚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lzy63@sina.com个人简介罗振亚,1963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县,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
  • 南开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宁稼雨
    宁稼雨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家庭住宅电话(暂缺)办公室电话(022)**-8516个人主页(雅雨书屋):http://www.yayusw.com/雅雨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yushuwu传统文化与文学论坛:http://www.yayusw.com/bb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