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人肺腑的发言、精彩夺目的节目表演、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校园媒体融合研讨,现场气氛经历一波又一波高潮,碰撞出一个又一个火花。记者团指导老师与已经毕业的“老团子”们带领大家回顾记者团5年的发展历程。“我和陈老师经历了记者团最艰难的时期,那时记者团刚刚成立,我们抱着激情为这个社团奋斗,通过大家一天一天地努力,记者团才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在每次社团招新时,记者团始终是老成员回来最多的社团。大家对这里的感情很深,也一直在关注着记者团。大学生记者团不是一个让人浮躁的地方,我们的使命是传播校园美好的事物,传播校园的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在记者团待下去会让我们的性格有一个很好的沉淀,在这里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收获。同时希望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还可以新老团子聚在一起,为后辈们加油鼓劲。”
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长袁彬策划筹备了此次团庆和校媒融合研讨会,时间紧,任务重,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五四青年节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要一直牢记五四精神,作为校媒人,更要‘不忘初心’,借着记者团五周年团庆的契机,希望能促进校媒融合,共同传播校园文化。”
来到现场的校媒挚友对于校媒融合纷纷表示赞同,并对如何促进校媒融合发表观点。中航大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广播台、电视台、航大青年一致认为校媒融合是媒体4.0时代校园文化传播的趋势,校媒融合更多是指“资源共享”的理念,各大校媒之间信息共享、互相扶持。
“促进校媒融合,各大校媒需要立足于自己的特色,在融合中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到最大化。”中航大广播台黄丽对于校媒融合表示期待,“同时,各个平台要在融合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航大青年的负责人夏玮表示,校媒融合是资源共享、经验总结讨论、社团间友好往来良性竞争等。作为媒体人我们专注于把最新资讯第一时间告知给同学,但更重要更值得保持的是各校媒用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事件时所得到的思想碰撞。
大学生记者团五周年庆暨校园媒体融合研讨会回顾了大学生记者团5年的成长,由校报编辑部更名为大学生记者团,先后在全国、天津市、学校内获得关于社团、媒体、实践、公益类的奖项:连续两年获得“2014—2015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在线优秀校园网络通讯站”“2015—2016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在线优秀校园网络通讯站”;公益项目“星星计划”连续在两届“天津青年志愿服务”中获得铜奖、二等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社团”;连续两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利用文化传媒创新创业基地,申报项目民航知识立体化设计与新媒体传播、中航大延时摄影、中航大原创漫画故事、95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媒体引导模式探索、校园媒体素养促进民航学子职业素养提升的研究等一系列天津市、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中航大原创漫画故事《我的青春之启航中航大》已经完结,进入印刷阶段。
未能到现场的龙土霞,在回顾记者团给她带来的成长时写着“曾和启智的孩子们一起高兴玩闹,也被老兵的故事感动得心泛涟漪,更在元旦前和团员们一起和时间赛跑编辑微信,在争分夺秒中感受生活的刺激。在记者团的经历让她的工作和生活变得简单,一切事情处理起来也更游刃有余。不论什么事交给你,你都想办法去办好。不是中途遇到困难了就找借口推辞,而是找办法去解决。这是从记者团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现在是官微团队负责人之一的马晗婷分享她在记者团的成长经历:“依稀记得和好几个老团子天天泡体育馆的日子,还有画板子、例会。经历过没日没夜的奋斗,经常抱着电脑打稿到心酸。但一直以来我都很感谢记者团,也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带给我的不仅是新闻知识上的深度了解,更为我的大学生涯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我也在这里收获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谊。在这里,我度过很开心的时光,希望大学生记者团越来越好,希望小团子们与大学生记者团共同茁壮成长。”
“大一的时候就听各科老师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说大学一定要参加,那时候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后来在记者团偶然加入了一个大创项目,还是市级的,当时觉得自己超级幸运,想着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把它做好!”王之心觉得加入记者团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去年知道记者团有暑期实践的时候,就想自己一定要报名,虽然觉得自己能力不是最棒的,但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入选后也是很开心,和大家一起来到了天津边检,这种地方平时根本接触不到,了解了海关、安检、检验检疫、边检的区别。今年记者团又为大家提供了全运会志愿者的平台和采访抗癌英雄的暑期实践,我都报名了,记者团真的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