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修身文苑:共享朗诵艺术魅力
学生通讯员 孙会娜 摄影 王冠根
“感受文字的温度与朗诵的文化魅力,同样的文字和声音,却有不同的内心风景。”4月20日,“蓝天修身文苑——朗诵的艺术魅力”主题讲座在南院至善苑报告厅举行。
“朗诵的艺术魅力”主题讲座为“蓝天修身文苑”系列讲座第二期,旨在激发广大师生对朗诵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全国第二届金话筒奖获得者、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会长何佳作为主讲人。
言为心声 用真情感受文章灵魂
![](http://www.cauc.edu.cn/news/upfiles/201704/20170424130945779.jpg)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理解—感受—表达”是朗读艺术的表达原则,其中感受是连接理解与表达的桥梁,感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何佳列举几个不同的句子,分别带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将句子朗读出来,在明显的听觉效果对比中,可以感悟到情感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
“挖掘出东西来再读,自己心中就有依据了,语言就不会只是干巴巴的读出来了。”何佳讲解道,“语言是具有再造性的,它有形象有色彩,朗读让语言呈现出立体的画面。”同时何佳以《朗读者》节目中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为例,表示老艺术家的朗读可以给人心灵的震撼正是由于真情的流露,斯琴高娃在朗读的时候,内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就像是自己要说给母亲的那些话,这种感受,是打动人最深的地方。
文化相承 互动交流中传递人文关怀
![](http://www.cauc.edu.cn/news/upfiles/201704/20170424130925171.jpg)
“这次我不是一个表演者而是一个朗读者。”何佳和台下的学生形成互动,共同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两名男生分别朗读了同一段文字,文字传达出的是青春期的大男孩在雨中邂逅美丽姑娘的羞涩与美好,而两位观众都表示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想象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这便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角色互换。
不论是朗读《红岩》中的片段,还是董存瑞的英勇事迹描写文字,台下学生都热情地进行互动。还有两位观众进行书信朗读,一篇是父亲写给女儿的书信,一封是对革命勇士的赞颂。朗读者们饱含真情,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表现着声音和气息,传达者对朗读的热爱。
何佳对朗读者们的感情基调、角色转换、朗读技巧等方面做出点评,帮助大家学习朗读。在随后的采访中,何佳指出,朗诵对人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在朗读中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让自己多学习,还可以陶冶个人情操。
心怀热爱 实践中坚守使命
![](http://www.cauc.edu.cn/news/upfiles/201704/20170424130905597.jpg)
“很多人觉得朗诵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其实不是,人人都可以进行朗诵,我一辈子都在为此而努力,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何佳深切道出了自己对朗诵艺术的使命感。
在谈到自己是怎样喜欢上朗诵时,她回忆起一年级的时候自己的语文老师很好,也是由于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朗诵。自己在家里读课文的时候母亲觉得自己读的不错,慢慢感觉到自己的朗诵天赋,后来痴迷于语言,不断在朗诵方面发展。由最初的兴趣到一生对朗诵艺术的追求,她承担着艺术家的责任而为之上下求索。
校工会女工委员会主任朱丽娟分享了自己听后的感受:“何老师这种理论与朗读结合起来的讲述让我感受到语言无边的魅力,在朗读过程中我落了好几次泪。听后我觉得自己对阅读和朗诵的兴趣更强烈了。”
讲座开展当天下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播放次数达2794次。此次关于朗诵的艺术魅力的讲座引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深深激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