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硕士生导师潘红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04


潘红光,男,汉族,1983年1月生,山东临沂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控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2007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控学院,获学士学位;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于青岛海信集团工作,任研发工程师;2010年9至2015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赴美国里海大学化学工程系访学;2015年12月起在西安科技大学电控学院工作;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预测控制与智能决策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会员。
目前主要从事脑机接口、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2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批或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竞赛获奖30余人次。


系 邮 箱 :hongguangpan@163.com.
部分获奖:
1.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输出反馈鲁棒模型预测控制,2020年11月,2/3
2. 中国煤炭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面向煤炭行业特色的应用型自动化人才教学与培养模式研究,2020年11月,4/8
3. 西安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双换热器CSTR温度操作优化与容错控制研究,2018年12月,3/6
4. 西安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于系列案例教学的煤炭行业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人才培养研究与教学实践,2019年12月,5/6
5. 西安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基于单关节信息传输模型及预测控制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研究,2020年7月,1/1


部分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预测控制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
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面向石化工业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与系统,2014年1月-2016年12月,参加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和高效算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参加
4.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臂系统构建,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
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基于脑机接口的矿用拣矸系统关键问题研究,2018年9月-2020年8月,主持
6. 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递阶结构工业预测控制的综合方法,2018年9月-2020年8月,主持
7. 陕西省人力与社会保障厅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
8.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城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自愈控制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主持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煤尘特性参数的去噪机理与图像识别研究, 2019年01月-2021年12月,参加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增强现实-多模态生物电理论的消防员演练评价方法研究,2018年01月-2020年12月,参加
1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介质选煤关键工艺参数多变量协调控制技术研究,2017年9月-2019年8月,参加
12. 2017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北京凌阳),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技术,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
13. 2018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百度公司),深度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基于PaddlePaddle平台的案例教学课程建设,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
14. 2019年度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学习主要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线上MOOC),主持
15. 西安科技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基于脑机接口和贝叶斯学习的人工义肢运动控制系统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主持
16. 企业横向项目,基于预测控制及深度学习的太阳能智慧路灯组网、优化和协调控制系统研究,2018年8月-2020年3月,主持
17. 企业横向项目,ZYNQ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2019年9月-2020年1月,主持
18. 企业横向项目,工业用电数据智能采集设备设计与开发,2019年10月-2020年2月,主持


部分发表论文:
1. A universal closed-loop BMI framework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joint prosthesis [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SCI, accepted).
2. LSTM-based soft sensor design for oxygen content of flue gas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https://doi.org/10.1177/0**2390(SCI).
3. The closed-loop BMI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improved SJIT model and the network of Izhikevich neurons[J], Neurocomputing.https://doi.org/10.1016/j.neucom.2020.03.047(SCI).
4. A closed-loop brain-machine interface framework design for motor rehabilitation [J].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https://doi.org/10.1016/j.bspc.2020.101877(SCI).
5. The adaptive decoder design based on the receding horizon optimization in BMI system[J]. Cognitive Neurodynamics.https://doi.org/10.1007/s11571-019-09567-4(SCI).
6. A dilated CNN model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J]. IEEE Access, 2019, 7: 124087-124095(SCI).
7.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 Comput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8, 70:987-997(SCI).
8. Economic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Based on Multi Priority Rank RTO and Double Layered MPC[J].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018, 20(6): 2271-2280(SCI).
9. An on-line constraint softening strategy to guarantee the feasibility of dynamic controller in double-layered MPC[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 25(12): 1805-1811(SCI).
10.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Predictive Control of a Takagi-Sugeno Model with Bounded Disturban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17, 25(3): 653-667 (SCI).
11. Output feedback robust MPC for LPV system with polytopic model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bounded disturb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16, 89(8):1-26 (SCI).
12. Output feedback 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unmeasurable model parameters and bounded disturbance[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 24(10):1431-1441 (SCI).
13. Distributed MPC for tracking and formation of hom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 with time-varying communication topology[J].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015, 18(3):1030-1041 (SCI).
14. Non-lane-discipline-based car-following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wo-sided lateral gaps[J]. Nonlinear Dynamics, 2015, 80(1-2):227-238 (SCI).
15. Output feedback robust MPC with one free control move for linear polytopic uncertain system with bounded disturbance[J]. Automatica, 2014 50(11):2929-2935 (SCI).
16. On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robust MPC for constrained quasi-LPV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13, 86(12): 2215-2227 (SCI).
17. 基于改进单关节信息传输模型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20,37(2):395-404(EI).
18. 基于BMI模型的三关节假肢运动的优化控制研究[J].控制与决策,
https://doi.org/10.13195/j.kzyjc.2019.0061(EI,在线发表).
19.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的煤尘颗粒图像辨识[J].煤炭学报,2020,45(02):695-702(EI).
20. EEG control variable algorithm and mo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toy rail c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bedded Systems. 2019,20(2):220-228(EI).
21. 基于Actor-Critic和神经网络的闭环脑机接口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18,33(11):50-57(EI).
22. 基于多优先级稳态优化的双层结构预测控制算法及软件实现[J].自动化学报,2014,40(3):405-414(EI).
23. 双层预测控制中保证动态控制可行的稳态目标计算策略[J].自动化学报,2014,40(10):2108-2114(EI).
24. Designing closed-loop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with network of spiking neurons using MPC strategy[C]. 2015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ACC), 2015: 2543-2548 (EI).


部分国家专利:
1.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NN_LSTM的盲人辅助视觉系统,5.3
2. 发明专利,基于TOF成像的车辆行驶速度及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7.8
3. 发明专利,基于非可见光成像的车辆行驶速度及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7.7
4. 发明专利,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神经网络的能见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1.4
5. 发明专利,基于脑控的残疾人生活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2.4
6. 发明专利,一种残疾人生活脑控辅助系统方法,1.X
7. 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取物功能的轮椅及其取物控制方法,9.3
8.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Kinect V2的实时三维重建方法与系统,2.6
9.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递阶结构MPC的多自由度柔性关节机械臂系统的控制方法,8.X
10.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觉跟踪的电动轮椅控制系统及方法,9.8
11.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市的智能自主识别称重系统,0.X
12. 发明专利,能见度检测方法及能见度传感器的应用,4.7
13.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胶带传送机防撕裂装置,4.X
14.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尘封剂自动喷洒装置, 8.X


部分指导学生获奖:
1. 2019年8月指导学生参加“HRG博实杯”第一届全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
2. 2019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西安科技大学第一届机器人大赛并获得校级一等奖;
3. 2019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西安科技大学第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校级三等奖;
4. 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得西北赛区二等奖;
5. 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西安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电子竞赛并获校级二等奖;
6. 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全国三等奖;
7. 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并获国家二等奖;
8. 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并获西部赛区特等奖;
9. 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西部赛区二等奖;
10. 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相关话题/控制 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