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一)考试范围
1、宏观经济学,占50%:
2、政治经济学,占50%;
(二)考试要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流量、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
3、与GDP相关的其他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与实际GDP,潜在GDP水平。
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两部门经济均衡、三部门经济均衡、四部门经济均衡。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简单经济的假设,均衡产出,投资等于储蓄。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及其图形,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相对收入论,生命周期论,永久收入论,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5、乘数论:乘数的含义,乘数作用的机制与条件。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
2、IS曲线: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和移动的经济学含义。
3、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和移动的经济学含义。
5、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与非均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IS-LM模型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四、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2、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4、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的特征,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效应)。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总量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就业量的决定,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政策含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供给冲击,滞胀。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失业的分类,自然失业率,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失业的影响,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衡量和分类;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其后果。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七、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含义和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及其含义,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内生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特征,经济周期的类型;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与加速原理。
一、商品、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1、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商品;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
2、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及其特征;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3、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实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与政府干预。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
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起源和本质;企业的地位和功能;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关系。
2、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财产构成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4、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施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
四、企业的经营机制与经营行为
1、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机制。
2、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3、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的基本要求;战略管理的过程。
4、企业营销管理。营销与营销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营销管理过程。
5、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的含义与分类;创新的基本内容;创新模式的选择。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功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五、居民的经济行为
1、居民的收入行为。居民收入的分类及其来源;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居民消费行为;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一般分析;居民消费需求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消费者主权和消费者权益。
3、居民的储蓄和投资行为。消费、储蓄的关系;居民的储蓄动机和影响储蓄的因素;居民投资的不同方式和投资策略;中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选择。
六、市场结构与市场体系
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划分;市场类型;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2、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构成、特征和功能;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其他要素市场。
3、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4、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七、财政与税收
1、财政的一般理论。财政的一般概念;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财政的职能;财政体系。
2、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和调节方式。
4、税收和税收制度。税收的特征和作用;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内在稳定器;我国税收制度改革。
八、信用与通货膨胀
1、信用与金融体系。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息率;现代经济中的金融体系。
2、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货币的均衡;货币政策;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与度量;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
九、经济比例、产业结构与协调发展
1、社会再生产及其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的类型;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比例关系。
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增长;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产业政策;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及其协调发展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总体战略。
6、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及其意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测算。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途径。
十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
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产生及其作用;一下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对外贸易与宏观经济平衡。
2、资本的国际流动与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方式;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效应;跨国公司与企业国际化。
3、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4、国际技术贸易与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技术贸易的内容和形式;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5、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二、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保障体系
1、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均衡与政府调控;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体系。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和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手段;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功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的形式
1、试卷分值:试卷满分为150分;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答题方式:本科目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由主观题、客观题两部分构成,具体题型包括:
(1)选择题。包含单选、双选及多选
(2)判断分析题,判断命题的正确与错误,并加以分析
(3)计算分析题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7)材料分析题
2、其它要求
不需要使用任何具备编程或不具备编程及存贮功能的计算器。
(三)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杜跃平等编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西安,西电科大出版社,2013.
3、吴树清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