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牛健壮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工作单位:体育部
链接
西电主页研究生院西电导航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牛健壮,男,1960年04月出生。本科1982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助教进修班1986年结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同年被武汉体育学院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晋升为三级教授);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1996-2006年担任体育部副部长。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体育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杂志编委;陕西省体操协会科研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财政厅体育器材招标专家组成员;陕西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西安医学院客座教授。在伦敦奥运会等各级会议及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等百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有关课题2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2年07月赴英国格拉斯哥参加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曾经荣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称号;“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运动生物力学(术科各个项目--运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及遥测肌电仪等)2.运动训练学本科教学(实践教学):1.足球课及游泳课教学(一、二年级)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理论):1.足球课及游泳课教学(非体育专业研究生1)2.体育专业课教学方法(体育硕士学位研究生)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电子邮箱:jzhniu@126.com办公电话:**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体育馆邮政编码:710071
-----------------------------------------------------------------
基本信息
牛健壮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工作单位:体育部
链接
西电主页研究生院西电导航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牛健壮,男,1960年04月出生。本科1982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助教进修班1986年结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同年被武汉体育学院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晋升为三级教授);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1996-2006年担任体育部副部长。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体育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杂志编委;陕西省体操协会科研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财政厅体育器材招标专家组成员;陕西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西安医学院客座教授。在伦敦奥运会等各级会议及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等百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有关课题2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2年07月赴英国格拉斯哥参加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曾经荣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称号;“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运动生物力学(术科各个项目--运用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及遥测肌电仪等)2.运动训练学本科教学(实践教学):1.足球课及游泳课教学(一、二年级)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理论):1.足球课及游泳课教学(非体育专业研究生1)2.体育专业课教学方法(体育硕士学位研究生)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电子邮箱:jzhniu@126.com办公电话:**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体育馆邮政编码:710071
-----------------------------------------------------------------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男子体操队在陕西省大学生历年比赛中成绩一览表:从1983年-1991年共参加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五次(每两年举办一次),共获得男子体操团体第四名2次,第五名1次,第六名1次,第七名1次。男子二级、三级个人全能及个人单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10余人次。男子体操队教练员:马志秋教授(领队兼总教练),牛健壮教授(主教练)。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男子体操团体第四名(主力队员:罗华兵,武志宏,贾鸿武,王坚,李亚伟,沈兵,孙魏)。罗华兵,西电五系80级2班。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运动员。获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目前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董事;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西电浙江校友会会长。西电研究生课题资助者。贾鸿武,西电三系81级3班,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运动员。获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个人单项跳马第一名;1985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五名,个人全能第二名、跳马第二名、双杠第三名、单杠第四名。目前是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武志宏(西电六系81级,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体操国家二级运动员,举重国家二级运动员。获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1985年团体第五名,二级个人全能第二名,二级吊环、二级跳马、二级双杠、二级自由体操、二级单杠、二级鞍马均为第二名)。目前是杭州华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坚,西电六系82级,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体操国家三级运动员。获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1985年团体比赛第五名,个人全能第五名,个人单项双杠第二名。目前是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采购一部高级工程师。1985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五名(主力队员:贾鸿武,王国平,武志宏,王坚,李亚伟,汤志强,沈兵)。王国平,西电三系84级3班(1990年硕士毕业),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85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五名,1989年团体第四名,1987年个人单项跳马第一名。目前是深圳市融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汤志强,一系83级2班,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运动员。获1985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五名。目前是中国电科34所,所长助理,高级工程师。1987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六名(主力队员:王国平,李亚伟,曹峰,金春杰等)1989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主力队员:邓少剑,王国平、曹峰、吴勇、李一牧,王建忠)邓少剑,西电四系87级3班。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队长。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89年团体第四名,1991年团体第七名,个人单项单杠第二名。目前是深圳市登科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赞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登山队于2006年8月3日成功登顶海拔620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启孜峰。2009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颁发的“体育工作杰出贡献奖”。西电研究生课题资助者。吴勇,西电七系88级。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89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1991年团体第七名。目前是南非M.VTELECOMMUNICATIONSWAZILAND高级顾问。李一牧,西电12系87级,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89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1991年团体第七名。目前是中国银行蚌埠分行经理。曹峰,西电二系87级2班,校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89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四名,1991年团体第七名。目前是中原油田通讯管理处科长,高级工程师。1991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团体第七名(主力队员:邓少剑,吴勇,丁珂,黄振良,刘国桐,赵新春,佘贤传)丁珂,西电二系90级11班。校男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91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第七名,目前是腾讯公司副总裁。黄振良,西电二系90级4班。校男队主力队员,国家三级体操运动员。获1991年陕西省大学生体操比赛第七名,目前是浙江树人大学工程师。后排左起:孙巍(19岁),牛健壮(教练,23岁),马志秋(教练,48岁),李亚伟(19岁)前排左起:王坚(19岁),罗华兵(20岁),武志宏(19岁),贾鸿武(19岁),沈兵(19岁)1983年陕西省大学生男子体操团体第四名(主力队员合影)。
-----------------------------------------------------------------
学术论文
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多年来,先后在奥运会科报会及国内外会议和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文章及译文100余篇。主要学术论文(会议及刊物)如下:1.《Force-exertingcharacterofmusclegroupsduringswingingbackwardfromhangingpositioninrings》FifthofinternationalBiomechanicsseminar.1991年,瑞典,(1)2.《Researchfororder,periodanddifferenceofcontractiontimeformusclesbetweenvariedmotionsduringswingbackwardfromhangingpositionontherings》Xlll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Biomechanics.1991年,澳大利亚,(1)3.《Patternsofthemusclesexertingforceduringbackandwhipswingfromhangingpositioninring》TheeighthmeetingoftheEuropeansocietyofBiomechanics.1992年,意大利,(1)4.《Synchronisticmethodformanyequipmentsinsportsresearch-designing,producingandusingmethodofsynchronisticsignalgenerator》Biomechanics-XIVthI.S.B.congress.TheauspicesofsocietydeBiomechanics.1993年,法国,(1)5.《Researchforkinematicsanddynamicpatternsofdoublebacksomersaultwith2twistduringwomentrucekneethrowinginsportsacrobatics》Biomechanics-XIVthI.S.B.congress.TheauspicesofsocietydeBiomechanics.1993年,法国,(3)6.《BiomechanicscharacterofswingingbackwardandswingingbackwardupfromhangingontheRings》Proceedingsof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somaticscienceandgrandprizesforthebestpaper.1995年,美国,(1)优秀论文二等奖7.《Preliminarystudyonsports-emotionofjuniorstudentinpartsoftraditionalsportschooloffourprovinceinnorthwestChina》Proceedingsof31stannualconference.TheAustraliapsychologysocietyltd.1996年,澳大利亚,(1)8.《DesignandfunctionofremoteEMGprocesssystemsoftware》Proceedingof1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fbiomechanicsinsports.1997年,美国,(1)9.《ResearchforpatternsofpullingforcecurveduringbackandwhipswingperformanceonflyingRings》Proceedingof1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fbiomechanicsinsports.1997年,美国,(1)10.《Bio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ofhangingbackswingmovementsinRings》Proceedingof1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fbiomechanicsinsports.1997年,美国,(1)11.《Countingofoptimaltakeoffangleaboutthehurdle》Proceedingof1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fbiomechanicsinsports.1997年,美国,(1)12.《对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后摆振浪时机的探讨》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研讨会.1991年,天津,(1)13.《关于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肌群用力模式的研究》第二届全国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1992年福建,(1)14.《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的变化模式》第三届机电部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1992年,南京,(1)优秀论文三等奖15.《PatternsofmusclesexertingforceduringbackandwhipswingfromhangingpositioninRings》The2NDnationaljuniorschoolarsconferencesonsportsscience.1994年,重庆,(1)16.《现代科技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关系》第四届机电部高校体育论文研讨会.1994年,镇江,(1)17.《吊环悬垂后摆和后摆上动作几个生物力学特征》第三届全国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1994年,昆明,(1)18.《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田径项目的运动训练》第三届全国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1994年,昆明,(2)19.《拳击运动员脑血流图的调查分析》全国运动医学学术论文研讨会.1994年,安徽,(4)20.《遥测肌电图处理软件包的设计及功能》全国高校首届体育应用数学学术论文研讨会.1995年,深圳,(1)21.《吊环悬垂后摆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1997年,北京,(1)22.《测力系统在竞技体操吊环5个动作中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0年,武汉,(1)23.《StudyonGymnasticsringmovementsusingforcemeasuringsystem》TheXVIIIinternationalsymposiumonbiomechanicsinSports.2000年,香港,(1)24.《大回环的另一种形式》贵州体育科技.1989年1期(1)25.《对力量练习强度与克服次数之间关系的探讨》体育科研.1989年3期(1)26.《体育仪器器材的更新与体操的发展》体操杂志.1989年4期(1)27.《自然科学与体操运动发展》贵州体育科技.1990年3期(1)28.《Force-exertingcharacterofmusclegroupsduringswingingpositioninrings》Sportsmathematicsandsystem.1991年1期(1)29.《现代科学技术与体操训练科学化》贵州体育科技.1991年1期(1)30.《中长距离耐力项目恢复间期的确定方法》贵州体育科技.1991年1期(1)31.《同步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方法(文摘)》体育科学1991年2期(1)32.《对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后摆振浪时机的探讨》中国体育科技1991年6期(1)33.《关于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肌群用力模式的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2年8期(1)34.《Researchfororder,periodanddifferenceofcontractiontimeformusclesbetweenvariedmotionsduringswingbackwardfromhangingpositionontherings》Sportsmathematicsandsystemengineering1992年2期(1)35.《习太极拳、气功二年以上老年人的脑血图分析》气功与科学1992年3期(2)36.《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几个非生理特性因素》贵州体育科技1992年3期(2)37.《影响人体肌肉力量增长的年龄因素》体操杂志1992年4期(1)38.《肌肉力量训练应均衡发展》田径杂志1992年5期(2)39.《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的变化模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3年1期(1)40.《肌肉力量训练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田径杂志1993年1期(1)41.《关于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肌群用力的顺序、时程及时差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1期(1)42.《力量训练中应遵循的两个关键性原则》贵州体育科技1993年1期(1)43.《怎样安排力量练习时肌群练习的顺序》体育科研1993年2期(1)44.《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的几个要点》健与美杂志1993年2期(1)45.《如何理解力量训练中关于专门化训练的原则》田径杂志1993年2期(2)46.《Patternsofthemusclesexertingforceduringbackandwhipswingfromhangingpositioninring》Sportsmathematicsandsystemengineering1993年2期(1)47.《力量重复次数方案》体育科研1993年3期(1)48.《关于体操训练中几种力量练习方法的探讨》体操杂志1993年3期(2)49.《力量素质发展的生理学基础》贵州体育科技1993年3期(2)50.《如何选择正确的肌肉练习方法及练习方法的数量》田径杂志1993年6期(1)51.《吊环向前大回环动作的分维表征》生物数学学报1993年3期(2)52.《浅谈体育教学最优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3期(2)53.《怎样掌握力量练习过程中动作的速度和练习负荷》田径杂志1993年3期(2)54.《教练员应重视力量训练中的恢复时间》田径杂志1993年4期(2)55.《Synchronisticmethodformanyequipmentsinsportsresearch-designing,producingandusingmethodofsynchronisticsignalgenerator》Sportsmathematicsandsystemengineering1994年1期(1)56.《现代科技与竞技体育发展的辩证关系》体育与科学1994年2期(1)57.《关于力量训练科学化的探讨》田径杂志1994年3期(2)58.《同步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4期(1)59.《吊环悬垂后摆和后摆上动作的几个生物力学特征》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1994年2期(1)60.《谈谈增强肌力的训练(转载)》医学美学美容1994年5期(1)61.《系统科学方法论与运动训练》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1994年2期(1)62.《习练气功大学生的脑血流图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1期(5)63.《论足球技术与战术的教与学》西电高教研究1995年1期(2)64.《关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1995年1期(2)65.《对西北四省区体育传统学校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的现状分析》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专刊(1)66.《纵跳马屈体腾越推手的技术分析》学校体育科学新论1995年10月版(1)67.《论国产力量综合器的改进》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1995年2期(1)68.《情感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西电社科研究1995年3期(1)69.《试论影响西北四省区体育传统学校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的性别因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专刊(1)70.《遥测肌电图处理软件包的设计及功能》中南工学院学报1995年专刊(1)71.《如何确定和选择西北四省区体育传统学校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的内容结构》体育科研1996年2期(1)72.《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学术论文集1996年5月版(1)73.《对西北四省区体育传统学校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的初步研究》体育学刊1996年2期(1)74.《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内容结构的研究》体育科研1996年2期(1)75.《全范围运动原则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贵州体育科技1996年2期(1)76.《体育活动积极程度和体育课成绩对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6期(1)77.《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展望》体育科学研究1996年6月版(3)78.《BiomechanicscharacterofswingingbackwardandswingingbackwardupfromhangingontheRings》Excellentthesesonsomaticscience1996年5月版(1)79.《小组评定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辽宁体育科技1996年2期(2)80.《国产综合练习器的改进》文体用品与科技(转载)1996年1期(1)81.《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体育科学1997年1期(1)82.《怎样安排力量力学的顺序》健与美杂志1997年1期(1)83.《太极、气功与呼吸》国际气功报1997(2)84.《初探力量练习负荷强度与克服次数之间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1997年4月版(2)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85.《应重视体育测验中的作弊现象》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2期(1)86.《体育仪器与体育》文体用品与科技1999年3期(1)87.《测力系统在竞技体操吊环5个动作中的应用》体育科学2000年5期(1)88.《论体育竞赛欣赏》当代教育2002年13期(1)89.《我国游泳运动员官能流行病调查与分析》体育学刊2005年2期(3)90.《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中国教育探索2008年5期(1)91.《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期(1)92.《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08年9期(1)93.《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地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步研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研讨会2008年6月(3)94.《我校排球选项课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1期(2)95.《排球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综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2)96.《CUVA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和肌肉力学特征分析》第14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2010年,山东,(1)大会论文集97.《优秀男排主攻手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5期(2)98.《对“90”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考试周刊2010,54(2)99.《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2010年,(2)100.《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综述》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1期(2)10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走步式跳远自控式教学的实验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02.《CUVA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The5thAsia-PacificConferenceonExerciseandSportScience(APCESS201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上海,(1)103.《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肌肉力学分析》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上海(1)论文摘要汇编(Abstract-3)104.《MuscleforceAnalysisonthefinalForcetechniquesinbackGlidingshotput》WorldAcademicPress出版(注册号05367692;ISBN:978-1-84626-095-7)2011年出版(1)105.《不同级别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及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6期(3)106.《ThebiomechanicsresearchofCollegeEliteLongJumperstake-offtechnology》2012年7月19-24日,在英国Glasgow举行(1)。2012年英国伦敦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录用107.《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比较研究》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陕西省高等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12年(2)108.《TheKinematicsandDynamicsAnalysisoftheLastExertionbytheUniversityHigh-levelJavelinThrower》WorldAcademicPress出版出版(注册号05367692;ISBN:978-1-84626-114-5);2012年出版(1)109.《CUVA和CVA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4号位强攻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比分析》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陕西省高等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12年(2)110.《BiomechanicalAnalysisofVolleyballJumpBufferandPedalSkillsofTop-side-hittersfromUniversity》WorldAcademicPress出版(注册号05367692;ISBN:978-1-84626-115-2);2012年出版(2)111.《中国体育改革的历程及阶段性特征研究》,,,...,,,,,,,,,,专著.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3)112.《高校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3期(3)113.《21世纪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现状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9期(1)114.《论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教育与教育教育教育教育uuutytyy教育与职业2013年25期(3)115.《跳远运动中起跳技术的肌肉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3期(2)116.《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遥测肌电特征的同步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6期(3)117.《高校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探究》体育世界2014年3期(1)P130-131(G8)教育与教育教育教育教育uuutytyy,,,...,,,,,,,,,
-----------------------------------------------------------------
荣誉获奖
获奖情况:
从教至今共获得全国、省部级及校级各类荣誉称号、教学奖、竞赛奖若干项:
1.“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
2.“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称号(199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6年);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3年);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
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1995年);
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1年);
8.“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1997年);
9.“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1999年);
10.“全国先进游泳池馆”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1996年);
11.“全国先进游泳池馆”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2000年);
12.“全国优秀高等学校‘工作条例’”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1996年);
13.“全国优秀高等学校‘工作条例’”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2000年);
14.“全国先进单位‘全民健身宣传周’”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1997年);
15.“全国先进单位‘全民健身宣传周’”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1998年);
16.“全国先进单位‘锻炼标准达标’”称号(主要管理者之一)(1999年);
17.“首届国际人体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美国)(1995年);
18.“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优秀论文评奖”三等奖(1995年);
19.“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优秀论文评奖”三等奖(1997年);
20.“全国高校首届体育应用数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年);
22.“第三届机械电子部高校体育科研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
23.“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年);
2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1997年);
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1999年);
2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1996年);
2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想’奖教金”二等奖(1998年);
2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方’奖教金”二等奖(2001年);
2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98年);
3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论文评奖”二等奖(1994年共4篇);
3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01年);
3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04年);
33.“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8年);
34.获(主教练):陕西省高校大学生男子体操(1983年-1992年)团体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七名各一次;男子二级、三级个人全能及单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10余人次;
35.获(主讲教师):校举办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太极拳”、“广播体操”、“游泳”等项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多项;
36.获(个人奖):陕西省高校”校长杯”游泳比赛(体育部主任组):①50米自由泳第一名;②100米蛙泳第一名;③4×100米自由泳接力第一名;
37.获(个人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竞赛(“铁人三项”男子甲组):①总成绩第一名;②18公里跑第一名;③200米游泳第一名;
38.“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陕西省高等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12年);
39.“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陕西省高等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奖(2012年);
40.“2012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二等奖(1)(2012年);
41.“2012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二等奖(2)(2012年);
42.“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专著-3)(2013年,中共西安市委和西安市政府联合颁奖)。
-----------------------------------------------------------------
课程教学
主要课题: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一项(2003-2006年,课题组成员,07年结题-经费2.5万元)”;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学校体育)研究项目”一项(2005-2008年,课题组成员,08年结题-经费1万元);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资助自选课题”二项(1993-1999年,独立,2000年结题-经费0.6万元);4.受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懂事,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华兵;台湾玄懋股份有限公司林家庆董事长;深圳登科鼎科技有限公司邓少剑董事长共同资助自选横向课题研究经费5-10万元(2010-2014年主要用于硕士研究生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实验性研究等);5.西安体育学院重点课题立项一项(2010.01-2012.12,课题组成员.13年结题-经费1.5万元);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课题立项一项(2013.01-2014.02,课题负责人,经费3万元);7.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立项一项(2013.08-2014.06,课题负责人,经费待结题评奖后定);8.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立项一项(2013.06-2014.07,课题负责人,经费0.6万元,学校按经费1:1配置);9.陕西省社科基金课题立项一项(2013.10-2015.10,课题负责人,经费1万元,学校按经费1:1配置);10.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立项一项(2014.06-2015.07,课题第一完成人,经费0.7万元)。主要参编教材及专著:1.“高校体育科学”(副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10;2.“体育教程”(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教委指定教材),2002.08;
3.“普通大学体育教程”(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08;4.“中国体育改革的历程及阶段性特征研究”(专著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12;5.“大学体育”(副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07。
研制仪器及软件包:1.联合原延河无线电厂研制同步信号发生器一台(专用于运动生物力学多台仪器同步联机);
2.联合电子工业部20所研制遥测肌电仪处理软件包一个(专用于日本产多导遥测肌电仪)。
-----------------------------------------------------------------
招生要求
招生简介:2014年我校将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招收硕士生若干名,依据上线考生人数决定。凡第一志愿被录取的考生,均享受我校不同等级奖学金的资助。同时,招收推免生(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表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设置情况一览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招生类型学制考试科目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①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②运动团队管理心理与行为;③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训练;④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学术型硕士生3年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专业课自命题(训练学150分和教育学150分)其中,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为教育部统一命题,③为我校自主命题注:《运动训练学》
牛健壮教授所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均为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情况:已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一位就职于西安理工大学;一位就职于陕西学前教育师范学院;一位就职于西安医学院;一位就职于西安财经学院。在读研究生3名。具体情况见表2.表2,牛健壮教授所带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一览表姓名
万绪鹏
李强
孙得朋
任祥钰
邱健男
陈盼盼
战鹏2013.07篮球山东鲁东大学2016.04在读研究生
-----------------------------------------------------------------
Basicinformation
ProJianzhuangNiuMasterInstructorWorkunit:P.EDepartment
Resume
JianzhuangNiu,MaleandborninApril1960.GraduatedfromXi’anPhysicalEducationUniversity(bachelordegree)in1982and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teachingassistanttrainingcourse)in1986.ReceivedmasterdegreefromXi'a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in1990.Aftergraduationin1982,hehasbeenwithP.EDepartmentatXidianUniversity,alecturerfrom1982to1993,anassociateprofessorfrom1993to1999,aprofessorfrom1999,1996-2006vice-directorofSportsDepartment.Majorposition:MasterInstructor.Researcharea:SportsBiomechanicsandMovementTraining.AexpertgroupmemberintheSportsequipmentbiddingindepartmentoffinanceShanxiProvince.DirectorinChinaSocietyforIndustrialandAppliedMathematicsScientificresearchcommitteememberofGymnasticsassociation.LudongUniversity(visitingscholar),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visitingscholar),EditorialboardmemberofSportsmathematicsandsportssystemengineeringmagazine.
Researcharea
1.SportBiomechanics2.Scienceofsportstraining
Contact
Address:P.EDepartment,XidianUniversity,NO.2S.TaibaiRoad,Xi’anCityEmail:jzhniu@126.comTel:**Office:GymnasiumofXidian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