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于少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专长:篮球网球游泳工作单位:体育部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710071电子邮箱:yushaoyong@126.com办公电话:88202630办公地点:北校区体育中心二楼办公室
个人简介
于少勇,1972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一、学习经历1996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二、工作经历2006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0年晋升教授职称(年限破格)。2008年任体育部部长助理。2010年遴选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2013年1月任体育部部长。三、学术任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两操分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源刊)杂志特邀审稿人。《体育学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源刊)杂志特邀审稿人。主要从事大学生篮球、游泳的教学工作,历任西电科大男子篮球队主教练。近年来在专业领域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体育类权威期刊《体育科学》2篇,核心期刊23篇,CSSCI收录21篇。出版专著1部。获2012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2012年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结题评审二等奖(主持人),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第2)。主持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1项,陕西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实践。2.运动团队管理心理与行为。
3.运动员心理和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
基本信息
于少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专长:篮球网球游泳工作单位:体育部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710071电子邮箱:yushaoyong@126.com办公电话:88202630办公地点:北校区体育中心二楼办公室
个人简介
于少勇,1972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一、学习经历1996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二、工作经历2006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0年晋升教授职称(年限破格)。2008年任体育部部长助理。2010年遴选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2013年1月任体育部部长。三、学术任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两操分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源刊)杂志特邀审稿人。《体育学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源刊)杂志特邀审稿人。主要从事大学生篮球、游泳的教学工作,历任西电科大男子篮球队主教练。近年来在专业领域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体育类权威期刊《体育科学》2篇,核心期刊23篇,CSSCI收录21篇。出版专著1部。获2012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2012年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结题评审二等奖(主持人),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第2)。主持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1项,陕西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实践。2.运动团队管理心理与行为。
3.运动员心理和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
科学研究
主持的科研项目:1)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立项号:2012B069。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号:12YJC88014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立项号:2011M501456。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号:11P023。5)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号:11gx47。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立项号:JY**。7)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号:SGH0902226。8)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立项号:11091。
-----------------------------------------------------------------
学术论文
代表性的论文:一、期刊论文1)于少勇.篮球运动员对球队的信任与训练比赛满意度、团队凝聚力的关系[J].体育科学,2010,30(6):85-91(体育类权威期刊、CSSCI收录)2)于少勇,韩践,谢卫平.篮球运动员对队友信任的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9,29(2):30-39(体育类权威期刊、CSSCI收录)3)于少勇,潘峰.篮球运动员的互依性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8-14(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4)于少勇.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对球队组织信任量表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3):52-58(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5)于少勇.我国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信任及与球队绩效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9,16(1):39-42(体育类权威期刊、CSSCI收录)6)于少勇.集体球类项目团队信任动态模型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7,14(9):114-119(体育类权威期刊、CSSCI收录)7)于少勇,王芳.陕西省体育高考生考前心境状态特征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1-95(体育类权威期刊、CSSCI收录)8)于少勇,吕延利,侯梦儒.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对教练员信任的影响因素:团队水平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50-154(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9)于少勇,丁建华.性别、年龄及竞技水平对篮球运动员信任教练员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9):127-130(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0)于少勇,张战毅.球类集体项目团队信任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43-46(体育类核心期刊)11)于少勇.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员对教练员信任的测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400-405(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2)于少勇,赵伟.运动领域信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43-47(体育类核心期刊)13)于少勇.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价标准临界值确定方法的质疑和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420-422(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4)于少勇,马晓燕,白光斌.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集训队团队快速信任的特征及形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64-68(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5)于少勇,徐国富,谢卫平.我国不同时期优秀女篮核心后卫技术运用能力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98-103(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6)于少勇,王剑.西安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小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53-855(预防医学类、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7)于少勇.我国优秀女足队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09-210,220(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8)于少勇.WCBA联赛中外优秀中锋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1):73-75(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19)于少勇.大学篮球教练员赛前心境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98-1499(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20)于少勇.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54-356(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21)于少勇.我国少年女篮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对比赛成绩影响的定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94-97(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22)于少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5,12(3):38-41(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23)于少勇,吴超.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编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00-103(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收录)二、会议论文1、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主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大会报告。2008,北京。2、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学术大会。2011,深圳。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学术大会。2007,广州。4、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上海。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学术大会。2009,上海。6、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学术大会大会报告。2011,北京。7、第6届亚太运动心理学国际研讨会。2011,台湾。
-----------------------------------------------------------------
荣誉获奖
1、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2、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结题评审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3、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西部地区贡献奖(证书编号0904316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9年。4、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论文类,第二完成人,证书编号2009-LNL0211号)。2009年。5、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普通大学生组男子冠军。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6、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首届CUBA陕西省选拔赛亚军。1998年,西北工业大学。7、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CUBA陕西省选拔赛第六名。2000年,西安邮电学院。
-----------------------------------------------------------------
科研团队
团队教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崔昌水(2010级)、卢晓春(2012级)、李玉林(2013级)、郝宗帅、陈盼盼、张鑫
-----------------------------------------------------------------
课程教学
本科生:篮球、游泳、太极拳。研究生:篮球、游泳、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
招生要求
~~~~~~~~~~~~~~~~~~~~~~~~~~
欢迎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就业
六、详细情况请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yz.xidian.edu.cn/)或联系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