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科的研究团队目前有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以上学历6人。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一、中药新资源开发研究
扩大药用部位,寻找新药源。传统的用药,往往药用动、植物的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位,其余弃之。许多品种经现代研究发现,未入药的部位,亦有类似的药用成分。杜仲、黄柏、厚朴、银杏、大黄等传统的用药,一般不用其叶,经研究证明均有药用价值。某些品种已开发出了新药源。寻找新的药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中药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中药资源进一步开发研究,发现新的有药用价值部分,对其进行开发,提高利用价值,达到中药资源最大化开发。
目前该研究团队已对多种陕西的重要中药:附子、丹参、山茱萸、香茶菜、五味子、竹节参等进行了研究,发现附子、丹参等废弃的地上部分含有大量有效成分可以开发利用,提高了这些中药的利用价值,另外发现竹节参具有抗风湿的活性成分。针对以上研究内容,已发表论文十余篇。
二、中药功能产品开发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优势在于经过超长时间的特大临床样本实验,证明了中医药疗效显著可靠、毒副作用小;特色之处在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功效的综合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中药功能产品普遍存在剂型陈旧、辅料单一、制备工艺粗放、质量无法有效控制、使用不便等问题,致使其不仅附加值低、患者依从性差,且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要求。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医药特色(即疗效显著可靠、毒副作用小)并使其成为人们健康养生需求的主要手段是中医药学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药剂学的新剂型与新技术,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学与中药化学,研究开发中药功能产品(如:中药新制剂、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等)。新产品以新剂型为载体,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并达到使用方便的要求;同时建立符合中药多成分特点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有效控制中药功能产品的内在质量,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中药新型功能产品的研究开发,探索、建立中药功能产品的研究开发模式、方法与关键技术,搭建研发平台,开发系列中药功能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增大的需求;同时,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功能产品研究开发的模式、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就业范围。
三、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本研究方向是在传统中药研究的背景下,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开展对中草药、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分析及有效成分辨识新方法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方向结合传统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重视中药学、分析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多领域学科的交叉,把握学科研究发展前沿,并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