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90502
一、培养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本学科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畜牧事业,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加工与调制或动物饲养管理、小环境控制、草业生产与加工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畜禽饲料配方,能正确地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研究;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研究、教学、生产、推广等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和初步的听、说能力。
3.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三个研究方向。
1.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进行饲料新资源的开拓、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与技术、饲料资源的综合利用、饲料与环境的关系、人工草地与草坪建设。
2.动物营养:主要开展畜禽营养需要量、营养代谢规律与代谢动力学研究。
3.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展畜禽营养代谢和调控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学习的最低年限为3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本校在职硕士研究生最低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5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答辩时间不超过半年,在职硕士生不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至少为32 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方向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
(一)学位课(20学分)
1.政治理论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
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4学分
专业外语 1学分
3.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3学分
4.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3学分
5. 饲料学研究进展 3学分
6.动物营养生理学 3学分
(二)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共31门,根据研究生来源,选定的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4~6门;学生除在设置选修课中选修课外,根据学习需要,经导师同意,亦可选修其他有关专业课程。
1.研究生班讨论(必选) 2学分
2.动物试验设计 2学分
3.动物生产专题 3学分
4.饲料卫生学 2学分
5.饲料添加剂专题 2学分
6.畜牧场设计 2学分
7.仪器分析 2学分
8.分子遗传学 3学分
9.细胞生物学 3学分
10.动物繁殖技术 2学分
11.生理学实验 2学分
12畜禽营养代谢病专题 2学分
硕士研究生修完规定课程,必须通过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该研究方向有关领域前人的工作基础、目前发展动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恰当选题。最迟于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对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采用方法和技术各阶段的工作计划以及预期目标等,在所在学位授权点论证。
确定论文题目后,应按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周密计划,严格实施,细致而系统地观察和记录,数据准确、真实,结果可靠,分析论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结论要确切,写出具有相应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论文完成后,进行答辩,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学位授权点监督、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方法为以导师为主的集体培养,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方法为: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填写研究生培养计划表,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表进行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授权点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督促研究生于第三学期参加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第二学年末检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并组织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工作情况开展学术讨论。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后,由学位授权点组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并修改论文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思想品德教育
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形成导师、学位授权点、学院三位一体的培养教育体系。导师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负主要责任,以自已的言行教导和影响研究生,要关心研究生思想政治上的健康成长,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修养。学位授权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院要支持、帮助导师和学位授权点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各种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八、其他考核要求
1.外语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要求通过国家外国语6级考试。
2.中期考核: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中期考核且考核合格。
3.发表论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要求提前毕业者,提出答辩申请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或是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持证人,且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或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前四名)。
在职硕士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1篇(不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要求提前毕业者,提出答辩申请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2篇(不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八名、二等奖前六名、三等奖前四名),且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或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名)。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1篇(不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八名、二等奖前六名、三等奖前四名),且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或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名)。
4.学术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学院以及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和交流活动不少于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