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成为具有独立进行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多元信息资源预测与评价、遥感应用各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所选研究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偏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现代数字信号分析、位场反演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井中地球物理、地震层析成像理论及技术等。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是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成为本领域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了解应用地球物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了解地球化学勘探、多元信息资源预测与评价、遥感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能完成某个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优良,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专业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专业是一级学科《地质学》的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成为具有独立进行本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了解勘查地球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及海洋地球物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所选研究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专业研究方向
2.地球物理成像与壳幔结构
4.海洋地球物理
(三)课程设置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专业是一级学科《地质学》的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成为本领域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进行资源勘查以及地球深部过程探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能完成某个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优良,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专业研究方向
1.资源勘查地球物理
2.地球物理成像与壳幔结构
3.重力与地壳形变
4.地球物理信息技术
5.海洋地球物理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基础理论课为《微分方程数值解》和《数字信号分析》,专业学位课为: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地震波理论、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地球内部物理、重力与地壳形变、资源勘查地球物理、海洋地球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是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所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成为本领域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了解固体地球物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能完成某个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优良,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专业研究方向
1.地震学
2.地球物理信息方法
3.电磁场与地球内部物理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为《微分方程数值解》和《数字信号分析》,专业学位课为: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地震波理论、地球物理反演理论、重力与地壳形变、大地电磁测深原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电磁场数值模拟。硕士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选择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
空间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空间物理》专业是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所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成为本领域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了解空间物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能完成某个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优良,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专业研究方向
1.卫星重磁方法
2.航空地球物理
3.空间探测方法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为《微分方程数值解》和《数字信号分析》,专业学位课为: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电磁场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卫星重磁学、航空地球物理。硕士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选择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筑安全工程方面的高科技人才,要求博士生达到: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在建筑安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成为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要求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专业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应达到的水平;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安全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
2.地下建筑安全工程
3. 地面建筑安全工程
4.建筑安全管理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矩阵论、断裂与损伤力学、安全行为学、防灾减灾工程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筑安全工程应用软件开发、建筑施工信息反馈技术、模型试验原理与技术、模型试验原理与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等课程。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
1. 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 具有扎实的建筑科学和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建筑安全生产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 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
4. 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安全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
2.地下建筑安全工程
3. 地面建筑安全工程
4.建筑安全管理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数值分析、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计算机网络或C++语言、安全科学方法学、建设工程事故防治理论、弹塑性力学、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工程数值分析、高等结构力学、建筑工程风险评估技术等。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博士、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应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边坡工程
2.地下工程
3.基础工程
4.区域稳定与地震工程
5.地质灾害防治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地质工程数值法、地质工程前沿专论等。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专门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
应掌握宽广的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精通一门外语,至少能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
2.边坡工程
3.地下工程
4.地(坝)基工程
5.城市工程地质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矩阵论、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动力学、环境工程地质、黄土力学与工程、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工程地震学、中国大陆区域稳定性、城市工程地质专论、黄土工程地质、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非饱和土力学等。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工程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应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技能,具备应用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不区分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硕士)、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地质工程数值法、土塑性力学、地质工程前沿专论等。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基础工程
3.边坡工程
4.区域稳定工程地质
5.地下建筑工程
6.地震工程地质
7.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8.电法勘探方法技术
9.重、磁勘探方法技术
10.测井方法技术
11.矿产与能源地球物理
12.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数字信号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地质工程数值法、高等岩体力学、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弹性波动力学、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等。
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应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岩土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边坡工程
2.基础工程
3.地下工程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软土地基及深基坑支护、岩土体检测与监测、地质工程软件使用与开发、地震工程学等。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专门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
应掌握宽广的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岩土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精通一门外语,至少能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边坡与地基工程
2.岩土体工程
3.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4.岩土强度理论
5.岩土地震工程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矩阵论、 英语(博士一外) 、 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动力学、 岩土工程进展(专题)、黄土力学与工程、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环境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学、中国大陆区域稳定性、城市工程地质专论、黄土工程地质、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非饱和土力学、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应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
2.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
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地质工程数值法等。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专门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
应掌握宽广的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精通一门外语,至少能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城市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3.生命线工程地质灾害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岩土塑性力学、岩土动力学、工程地质进展(专题)、环境工程地质、黄土力学与工程、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工程地震学、中国大陆区域稳定性、城市工程地质专论等。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应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震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外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译能力以及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技术
2.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软土地基及深基坑支护、岩土体检测与监测、地质工程软件使用与开发、地震工程学等。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培养科学或专门技术领域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
应掌握宽广的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地震工程的专业理论与研究技能,具备跟踪本领域最新动态、提出和组织完成本领域研究课题的能力;应精通一门外语,至少能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地震地质与地震工程
2.地质灾害防治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岩土塑性力学、 岩土动力学、 工程地震学、中国大陆区域稳定性、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环境工程地质、城市工程地质专论等。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宗旨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科研、教学、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1.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大地测量与测绘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解决科学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
4.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测绘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科研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即从事科研的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工程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
2.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
3.动态大地测量与灾害、环境监测
4.测量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
5.现代测绘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
6.惯性与导航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矩阵论、现代数学基础、高等物理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与理论、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动态大地测量、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卫星重力学、弹性力学与变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进展、遥感与摄影测量新进展、环境与灾害学、惯性大地测量学、地壳形变专题、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等。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测绘领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工程技术课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自如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
2.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动态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场
4.精密工程测量
5.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6.惯性与导航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矩阵理论、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C++语言、高等应用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构造与地壳形变、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大地测量与空间定位技术等。
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测绘工程学科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宽泛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工程技术课题的能力,可自如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
2.形变监测理论与技术
3.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
4.工程与工业测量技术与应用
5.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6.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7.“3S”技术集成与应用
8.房地产测绘与土地资源管理
9.摄影测量与遥感
10.高分遥感与制图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空间定位技术、高等应用测量、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等。
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测绘工程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工程技术课题的能力,可自如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可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及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高级应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现代测绘技术与应用
2.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
3.地籍测量与土地资源管理
4.地理信息系统
5.工程与工业测量技术与应用
6.遥感技术与应用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外语、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MATLAB与工程软件基础、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空间定位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地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图象处理、高等应用测量等。
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宗旨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科研、教学、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1.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资源与环境遥感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
4.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资源环境遥感项目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科研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即从事科研的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工程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
2.定量遥感
3.地学遥感综合解译与应用
4.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应用
5.“3S”技术集成与应用
6.高光谱遥感应用
7.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矩阵论、数理统计、第二外国语、地学遥感综合解译、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与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展、遥感与摄影测量新进展、环境与灾害学、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定量遥感等。
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研究以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并进行分析、测量、处理和解译,以获得目标物体和环境的几何信息,提供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培养从事资源与环境遥感的生产、设计、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达到: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资源与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资源与环境监测
2.微波遥感及其应用
3.地学遥感综合解译与应用
4.“3S”技术集成与应用
5.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
6.高光谱遥感应用
7.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图像处理与影像分析、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遥感原理与方法、3S集成技术、地学遥感综合解译、微波遥感、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雷达干涉测量、光谱遥感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宗旨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科研、教学、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研究方向
1.图像信息处理与应用、影像理解
2.机载、车载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理论和应用
3.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
4.微波遥感理论及应用
5.遥感、GPS与GIS集成理论与方法
6.遥感技术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第一外语、数理统计、矩阵论、第二外国语、三维激光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理论及应用、遥感信息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光谱分析理论及应用、遥感与摄影测量新进展、影像分析、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遥感信息提取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研究以航空航天摄影、近景摄影与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并进行分析、测量、处理和解译,以获得目标物体和环境的几何信息,提供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培养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生产、设计、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达到: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航空与航天遥感及应用
2.数字摄影测量
3.微波遥感
4.三维激光扫描(LIDAR)数据处理及应用
5.“3S”技术集成与应用
6. 遥感信息融合
7. 高光谱遥感理论及应用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图像处理与分析、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航空航天遥感原理与方法、3S集成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微波遥感、遥感信息提取与融合、高光谱遥感、专业外语、计算机图形学、当代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处理、分析、管理、分发及应用的科学与技术,其以自然、社会等地理信息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建设地理信息工程,设计、编制各类地图,进行地理信息应用的一门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工程、地理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建模、地图设计、地理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方向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地图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及承担地理信息工程与地图制图工程项目的能力,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能促进本学科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地图学理论
2.数字地图制图方法与技术
3.网络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4.空间信息多尺度表达与处理
5.“3S”技术集成与应用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多元地学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矩阵论、现代数学基础、第二外国语、当代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进展、数字地图理论与工程研究进展、多尺度空间信息表达与处理、数字地表模拟与三维可视图化、GIS空间数据建模、图像处理与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3S集成技术、地理信息智能化处理等。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实宽广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研究生需较熟练地利用一门以上外语,深入了解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系统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与管理、地图设计与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毕业后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地理信息专业领域从事业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地图制图工程与地理信息工程
2. GIS理论与技术
3.三维GIS
4.“3S”技术及应用
5.网络GIS
6.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7.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仓库
8.多元地学信息系统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语(英语)、数值分析、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计算机网络工程、C++语言、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认知与推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