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
荣誉奖励
工作经历
学位: 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邮件: caoyanbo@chd.edu.cn
电话:
出生年月: 1983-01-06
办公地点: 地学科技大厦606
个人资料
学院: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01-06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工学博士
学历: 博士后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caoyanbo@chd.edu.cn
通讯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126号长安大学雁塔校区
邮编: 710054
传真:
办公地址: 地学科技大厦606
教育经历: 2001.09-2005.07 西北大学地质系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
2005.09-2008.07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 地质工程专业 硕士
2008.09-2011.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工程专业 博士
2017.09-2018.09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水动力灾害模拟 访问****
个人简介
曹琰波,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获得勘察技术与工程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获得地质工程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17.9-2018.9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做访问****。
长期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工程防治相关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陕西省科技厅、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省地震局、榆林市科技局等10多项科研项目,完成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咨询项目,近5年来到款科研经费300余万,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篇,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出版教材、专著各1部。
研究方向:地质灾害机理及风险防控
研究生招生领域: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学等专业
社会职务
地质工程系 副主任
岩土工程开放实验室 主任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所 副所长
陕西省第二批秦岭生态环保青年****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科学编辑
《Nature Hazards Research》客座编辑
IAEG(国际工程地质委员会)会员
研究领域
地质灾害机理及风险防控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机理研究
矿山恢复治理防治设计
地质灾害评估、勘察、设计
开授课程
《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岩土学》《地质地貌学》《基坑工程》《环境地质学》 《地质工程专题概论》
科研项目
(1)秦巴山区层状软弱变质岩边坡时效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国家基金青年基金纵向 25万 2015.01-2017.12已完成主持
(2)软弱变质岩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青年基金纵向 4万 2012.01-2014.12 已完成主持
(3)陕北典型煤矿地下水含水层破坏机理物理模拟试验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纵向 30万 2014.6-2015.03 已完成主持
(4)商洛地质分区评价陕西省地震局 纵向 30万 2016.01-2017.12 已完成主持
(5)陕北典型煤矿地下水含水层破坏机理研究 榆林市科技局 纵向7万 2014.1-1015.12 已完成主持
(6)沣河桥桩基成孔过程数值理论分析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横向 8万 2014.06-2014.09 已完成主持
(7)蔡家崖黄土隧道衬砌数值分析 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横向 6.5万 2015.05-2015.12 已完成主持
(8)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级实时预警系统研制 陕西省科技厅 纵向60万 2019.6-2022.6 在研主持
(9)地面沉降试验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 纵向 9万 2019.6-2021.6 在研主持
(10)堆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横向 36万, 2020.06-2020.12 在研主持
(11)任职以来在秦巴山区开展了系统的地质灾害图幅调查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紫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2幅)、旬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9幅),高滩幅、瓦房店幅、兴隆幅、镇巴幅地质灾害调查,系统查明了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
(12)降雨诱发软弱变质岩斜坡浅表层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间2013.01-2015.12,课题第二负责人。
(13)降雨控制型泥石流临界雨量预报模型研究(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时间2013.01-2015.12,项目第三负责人
(14)降雨条件下秦巴山区区域浅表层土石混合体滑坡易发性分析研究(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时间2017.01-2019.12,课题第三负责人
论文
(1)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Mine Waste Debris Flows. Water 2020. Cao, Y.; Zhu, X.; Liu, B.; Nan, Y..,12, 1536.(二区)
(2)Experimental study of land subsidence in response to groundwater withdrawal and recharge in ChangpingDistrict of Beijing. PLOS ONE (2020). Cao Y, Wei Yn, Fan W, Peng M, BaoL 15(5): e**(二区)
(3)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of TangjiagouTwo-Branch Rock Avalanche Triggered by the 2013 Lushan MW6. 6 Earthquake,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20. CAO Yanbo, XU Chong, NAN Yalin., 34(1): 81-95(CSCD核心库收录)
4)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using the certainty factor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7). Fan W, Wei XS, Cao YB, Zheng B14(5). DOI: 10.1007/s11629-016-4068-2(四区)
(5)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aquifer soils under conditions of withdrawing and recharging of groundwater in Tongchuanregion, China. Hydrogeology Journal, 2017. Ya-niWei, WenFan, YanboCao. (二区)
(6)Case Study of a Collapse Investigation of Loess Sites Covered by Very Thick Loess-PaleosolInterbedded Str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8. Deng Long-Sheng, Fan wen,Cao yanbo(二区)
(7)Characteristics and block kinematics of a fault-related landslide in the QinbaMountains, western China.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Wen Fan , JIaojiaoLv, Yanbo Cao, 249:162-171. (一区)
(8)Integrated experiments on field monitoring and hydro-mechanical modeling for determination of a triggering threshold of rainfall-induced shallow landslides. A case study in Ren River catchment, China[J].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 Wei X , Fan W , Cao Y, et al. 79(1):513-532. (JCR二区)
(9)Field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riggering mechanism in typical rainfall-induced shallow landslides: a case study in the Ren River catchment, China,Natural Hazards, 2020. XinshengWei & Wen Fan & Xiaoqing Chai & Yanbo Cao& YalinNan , vol. 103(2), pages 2145-2170. (JCR二区)
(10)陕南矿产资源开采区斜坡灾害失稳模式 及影响因素分析. 灾害学,2018,李培,范文,梁鑫,于国强,曹琰波,柴小庆,苏艳军,33( 3) : 106 -110(中文核心)
(2)公路边坡病害预测与稳定性评价,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范文、熊炜、邓龙胜、曹琰波等编著,本人撰写4.6万字。
科技成果
荣誉奖励
(1)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排名第五 陕西省人民政府
(2)2013.06 长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长安大学
(3)2015.06 长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长安大学
(4)2019.10 第五届“建行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 铜奖 (指导教师)。
(5)2011-2020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赛,获校级奖若干(指导教师)。
工作经历
2011.07-至今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地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