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导师简介-2007年省级特色专业
西安音乐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4-09-01
教学业绩
个人简介
一、专业简介
我院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早在1956年建院初期,我院就建立了作曲系。由来自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些优秀学者、在各自专业领域有相当影响的专家构建了早期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
在这些老一辈学者专家的卓越奋斗及传、帮、带之下,在近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为大西北、为全国乃至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至今仍然活跃在国内及国际音乐界的创作、科研、教学及理论研究领域中。如:饶余燕、赵季平、韩兰魁、程大兆、高永谋、张豪夫、陶龙、刘铮、汪海平、陈士森、程宝华、陈大明等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在1987年就设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历史的积淀中,针对作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形成了附中、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阶梯状教学结构,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系教学团队及个人获作曲奖项108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的有37名;获省、部、厅级奖项的有53名;其它奖项数十名。教师发表演出作品数百首,音像制品、影视音乐百十部。科研论文一百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
目前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具有雄厚的教师队伍,如:饶余燕教授、高永谋教授、宁尔教授、陆金墉教授、韩兰魁教授、陈大明教授、陈士森教授、程宝华副教授、冯毅副教授等。为学院的创作、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现申报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五十岁以上2人;四十岁至五十岁6人;三十岁至三十九岁7人;老、中、青比例各占13%、40%、37%。学历结构较高,研究生占86.7%,其中博士生一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一名,正在国外留学一名。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比例为67%、13%、20%。此团队具有极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覆盖专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其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覆盖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曲教学与研究;和声学教学与研究;曲式学教学与研究;复调学教学与研究;配器学教学与研究;电子音乐教学与研究等。目前分设为四个教研室:作曲教研室;音乐技术理论教研室;音乐技术理论公共课教研室;电子音乐作曲教研室.各教研室之间互相协作,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新兴交叉学科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此,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在学生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的主攻方向,制定其具体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动态与信息,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尽量做到学术研究应具有的前瞻性、现实性与深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在培养学生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实践,已经有了丰厚的经验,但随着历史的进展,许多经验还有待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认为:学生的培养应当与国际接轨,同时兼顾国内音乐界的学术走向。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作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针。使学生的培养工作按照多元化的思路发展,坚持理论学习与创作实际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注意发展和继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出一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面向世界的中国音乐创作之路,最终能打造出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成就斐然的国内外知名优秀教学团队。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
韩兰魁
出生年月
1959.3
参加工作时间
1977
政治面貌
党员
民族
汉
性别
男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授予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授予时间
1986
高校教龄
21年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院长助理、作曲系主任
联系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710061
办公电话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件地址
hanlankui@hotmail.com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钢琴独奏曲《幻想舞曲》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
2.《两乐章交响曲》获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创作银奖。
3.交响舞诗《战台风》获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
4.交响合唱《绿色的呼唤》获陕西省艺术节作品一等奖。
5.交响前奏曲《春讯》获陕西省交响乐作品一等奖。
6.交响合唱《亚欧大陆桥畅想曲》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7.大型舞剧《满江红》获第二届全国“荷花奖”创作银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1年—1986年
西安音乐学院本科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987年—1988年7月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进修班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2000年5月—2001年7月
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2004年9月—2005年元月
陕西省教工委“陕西高校干部培训班”(12期)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14
姓名
陈士森
年龄
58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68.11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和声
高校教龄
22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师
姓名
陈大明
年龄
49
参加工作时间
1977.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和声
高校教龄
21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师
姓名
冯毅
年龄
48
参加工作时间
1978.7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业
曲式
高校教龄
16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作曲系副主任
姓名
梁红旗
年龄
45
参加工作时间
1977.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业
作曲
高校教龄
17
职称
讲师
职务
科研处副处长
姓名
冯季勇
年龄
35
参加工作时间
1989.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作曲
高校教龄
6
职称
讲师
职务
电脑音乐制作教研室主任
姓名
程宝华
年龄
50
参加工作时间
1973.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作曲
高校教龄
22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作曲教研室主任
姓名
吴延
年龄
30
参加工作时间
1999.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作曲
高校教龄
8
职称
讲师
职务
作曲教研室副主任
姓名
宋小朱
年龄
36
参加工作时间
1996.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作曲
高校教龄
11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师
姓名
赵海花
年龄
34
参加工作时间
1996.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和声
高校教龄
11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师
姓名
龚佩燕
年龄
35
参加工作时间
1996.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复调
高校教龄
11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师
姓名
黄冰漫
年龄
37
参加工作时间
1982.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曲式
高校教龄
11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师
姓名
任意
年龄
41
参加工作时间
1995.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和声
高校教龄
12
职称
讲师
职务
和声教研室副主任
姓名
郭强
年龄
34
参加工作时间
1992.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配器
高校教龄
1
职称
讲师
职务
理论教研室副主任
姓名
冯勇
年龄
40
参加工作时间
1993.7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业
电脑音乐制作
高校教龄
2
职称
讲师
职务
教师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4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作曲
韩兰魁
2004至今
1280
作曲
程宝华
2004至今
2686
作曲
吴延
2004至今
2484
作曲
宋小朱
2004至今
2203
和声
陈士森
2004至今
2358
和声
陈大明
2004至今
2337
和声
任意
2004至今
2232
和声
赵海华
2004至今
2235
复调
吴延
2004至今
836
复调
郭强
2004至今
1168
复调
龚佩燕
2004至今
2268
曲式
冯毅
2004至今
2369
曲式
黄冰曼
2004至今
2365
配器
冯季勇
2004至2006
1635
配器
郭强
2004至今
2122
电脑音乐制作
冯勇
2004至今
1862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作曲基本原理》
阿诺德·勋伯格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版
《传统音乐技法》
赵晓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和声学教程》
斯波索宾等
人民音乐出版社
《和声分析习题》
斯克列勃科娃
北京:音乐出版社
《和声分析谱例》
斯克列勃科娃
北京:音乐出版社
《音级集合理论》
陈士森
自编
《复调音乐》
斯克列勃科夫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年版
《对位与赋格教程》(上下册)
泰奥多尔-杜布瓦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版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
张韵璇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
《复调音乐初级教程》
张韵璇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复调音乐教程》
于苏贤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管弦乐队乐器法》
作者:施永康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版
《管弦乐法原理》
(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年版
《配器法基础教程》
高鸿祥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版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包括省级奖励和国家级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
级别
时间
2004年民族音乐创作奖,丝竹室内乐组第三名
获第三名(一、二名空缺)
国际级
2004.8
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
《幻想舞曲》音乐作曲三等奖
国家级
1985.7
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作曲比赛
《搏击风浪》作曲一等奖
国家级
1992.1
’95全国青少年作曲邀请赛
获艺术歌曲一等奖、器乐曲二等奖、校园歌曲三等奖
国家级
1995
’95全国青少年作品邀请赛
韩兰魁获园丁奖
国家级
1995.11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
级别
时间
“迎接’97香港回归”歌曲大奖赛
《香港,一九九七》获铜奖
国家级
1997.1
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演出优秀作曲奖
《迟开的玫瑰》获优秀作曲(配器)奖
国家级
1999.8
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评奖活动音乐比赛
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获音乐创作奖
国家级
2000.12
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
《蔚蓝色的童年》获三等奖
国家级
2000.8
2000年全国艺术院校歌曲创作比赛
《妈妈哭了》获优秀创作奖
国家级
2000.9
全国首届“母亲之歌”征集活动优秀歌曲比赛
《母爱永远》获优秀歌曲奖
国家级
2001.11
上海亚洲音乐节”中国赛区原创歌曲比赛
歌曲《大眼睛》获一等奖
国家级
2001年
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作曲比赛
《思源》获作曲一等奖
国家级
2002.12
“全国第九届音乐作品(民族管弦乐)比赛
管弦乐《龙抬头》获三等奖
国家级
2003.12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编辑部与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作曲比赛
钢琴独奏《蓝》获一等奖三重奏《森林悟语》获二等奖钢琴独奏《G心引力》获二等奖
国家级
2004年
“第二届中国手风琴新创作作品比赛”
室内乐《韵》获三等奖
国家级
2004.5
“2006中国手风琴新创作作品比赛”
《茉莉花》获独奏作品三等奖
国家级
2006.8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克思.雷格尔〈莫扎特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P132)线性技法初探》被《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1军卷1期录用发表
国家级
2006.9
陕西电视台’96春节文艺晚会“宴友思杯”优秀节目奖
《欢乐三部曲》获优秀节目奖
省部级
1996.3
95年陕西省“五个一工程”(歌曲)作品比赛
《黄河从我身边流过》获一等奖奖
省部级
1996.7
陕西电视台’97春节文艺晚会《延炼杯》比赛
《盲人海星》获最佳节目奖
省部级
1997.4
陕西省管弦乐作品比赛
管弦乐曲《盼归》获创作一等奖
省部级
1997.6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
级别
时间
98年第四届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比赛
获青年音乐家奖
省部级
1998.12
陕西电视台’98春节文艺晚会“圣方杯”最佳节目奖
《风西日舟》最佳节目奖
省部级
1998.4
陕西电视台’99春节文艺晚会“金坤杯”最佳节目奖
歌曲《山村教师》获最佳节目奖
省部级
1999.3
“辉煌五十年——江西优秀歌曲征集”比赛
歌曲《山村教师》获一等奖
省部级
1999.5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征集作品歌曲比赛
《中华魂》获征集作品歌曲类二等奖
省部级
1999.8
99年陕西省“五个一工程”(歌曲)作品比赛
歌曲《山妹参军》优秀作品奖
省部级
2000.3
陕西省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团结进步奖”评选活动音乐类比赛
《我们拥抱未来》获音乐类一等奖
省部级
2000.6
获陕西电视台2001春节文艺晚会优秀创作节目奖
女声独唱《共和国点亮十二亿红灯笼》(作曲)获优秀创作节目奖
省部级
2001.2
陕西电视台2001春节文艺晚会优秀创作节目奖
四重唱《飞奔吧,飞奔!》(作曲)获优秀创作节目奖
省部级
2001.2
陕西电视台2001春节文艺晚会优秀创作节目奖
女声独唱《遥远的思念》(作曲)获优秀创作节目奖
省部级
2001.2
“电信杯”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作曲奖
《金风、金潮》获作曲奖
省部级
2002.9
“稻花香”杯全国首届“十佳环保歌曲”比赛
歌曲《风沙掠过我的城市》获“稻花香”杯全国首届“十佳环保歌曲”奖
省部级
2003.1
全国石油石化歌曲创作征集比赛
歌曲《石化风采》获一等奖
省部级
2003.12
全国石油石化歌曲创作征集比赛
歌曲《我们是龙,我们是火》获一等奖
省部级
2003.12
“情系秦淮”全国征歌比赛
《秦淮灯船》获三等奖
省部级
2004.1
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
《法门寺》一等奖
省部级
2004.4
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
歌曲《兵马俑》获二等奖
省部级
2004.4
“全省反腐倡廉歌曲创作比赛
歌曲《月圆花好百姓享太平》获歌曲创作一等奖
省部级
2005.12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
级别
时间
“全省反腐倡廉歌曲创作奖”
歌曲《牢记人民是靠山》获三等奖
省部级
2005.12
西安音乐学院87——89学年“优秀教师成果”奖
荣获87——89学年“优秀教师成果”奖
院级
1989.9
西安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奖
获优秀教师奖
院级
1994
西安音乐学院科研成果奖
获科研成果奖
院级
1996
荣获2004年度西安音乐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获教学成果奖
院级
2004.1
“萧友梅先生诞辰120周年、黄自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项奖学金
获专项奖学金
院级
2004.11
2004年度西安音乐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获“师德先进个人”
院级
2005.1
荣获2004年度西安音乐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获“师德先进个人”
院级
2005.1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教改立项、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电子音频实验室及录音棚
39万
财政部、音乐学院
2005-2006
MIDI音乐教室
29万
财政部、音乐学院
2005-2006
现代音高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1.5万
省教育厅
2005
音集理论教学应用
0.6万
音乐学院
1996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五十岁以上2人;四十岁至五十岁6人;三十岁至三十九岁7人;老、中、青比例各占13%、40%、37%。学历结构较高,研究生占86.7%,其中博士生一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一名,正在国外留学一名。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比例为67%、13%、20%。此团队具有极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覆盖专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其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覆盖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曲教学与研究;和声学教学与研究;曲式学教学与研究;复调学教学与研究;配器学教学与研究;电子音乐教学与研究等。目前分设为四个教研室:作曲教研室;音乐技术理论教研室;音乐技术理论公共课教研室;电子音乐作曲教研室.各教研室之间互相协作,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新兴交叉学科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此,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在学生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的主攻方向,制定其具体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动态与信息,将音乐理论用于作品分析,了解作曲家如何应用理论写作音乐作品。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会学生将具体的乐思(内容)逐步发展成合理的音乐结构,用具体的、形象的音乐技术表达具体内容。“学生年度新作品试奏会”:效果良好,达到了锻炼学生音乐写作与实际音响结合的目的。大一到大三年级每位学生每年至少有一部作品参加试奏会。从新作品写作到修改成功大约需要八周时间。新作品排练需要两周时间。一场新作品演出约需120分钟。一场演出约十五、六部作品。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尽量做到学术研究应具有的前瞻性、现实性与深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在培养学生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实践,已经有了丰厚的经验,但随着历,史的进展,许多经验还有待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认为:学生的培养应当与国际接轨,同时兼顾国内音乐界的学术走向。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作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针。使学生的培养工作按照多元化的思路发展,坚持理论学习与创作实际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注意发展和继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出一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面向世界的中国音乐创作之路,最终能打造出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成就斐然的国内外知名优秀教学团队。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2005年在北京全国第三届和声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本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发表教学与研究论文六篇(入论文集)并做了4次主要发言,名列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及近10所艺术院校第二。中央音乐学院网站发表的“研讨会综述”一文,和声教学改革中重点介绍了本课程的现代和声教学。
现代和声课堂创立与教学的总结论文“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的探索——将音级集合理论引入教学十年的回顾与思考”一文,提交我院规模最大的一届(第四届,500多人参加)有关现代音乐创作、教学理论探讨的盛会——“2003年中国成都国际现代音乐节”交流受到高度重视与点评,并被主办单位之一,四川音乐学院在其学报《音乐探索》上列为要目,在现代音乐教育栏首届全文发表。05年天津音院学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概述》一文中认为该文“将作者承担以音集理论为基础的《现代音高结构理论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了总结,对该课程的教学观念、内容、目的、教学形式、进度、练习等都作了合理的安排。对于将音集理论引入教学无疑是一篇很好的学科建立性论文”。
06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长,上海音乐学院徐孟东院长专门调阅该课程大纲、教案试卷等。在我院精品课程座谈会上,认为具有省级精品课程水平,应申报,总之现代和声教学部分已受到国内专家、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分段性作曲教学探索
交响
1995年第3期
计算机音乐技术发展及其教学实践之构想
交响
2001年第1期
主题陈述与展开分析
交响
2002年第1期
论现代音乐机制中的某些游移态
交响
2002年第3期
音符高点相距间隔在作曲教学中的作用
交响
2002年第3期
全音节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交响
2003年第2期
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的探索
音乐探索
2004年第1期
三音集合的结构与排列组合形式
黄钟
2004年第3期
对当代交响乐创作中民族性因素的反思
西北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音级集合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展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93期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会议时间
,&l,t;,TDwidth=187>学术会议(活动,名称)
参加教师名单
主办单位
2003年
2003中国成都国际现代音乐节暨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
韩兰魁、饶余燕、程大兆、冯毅、陈大明、梁红旗、冯季勇、吴延、黄冰漫、龚佩燕、赵海花、任意、郭强、
四川音乐学院
2004年
2004北京现代音乐节
饶余燕、吴延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接协会理论委员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
2005年
中韩友好现代音乐节
冯毅、冯季勇、吴延
韩国创乐社
2005年
2005北京现代音乐节
陈士森、陈大明、
任意
中央音乐学院
2005年
全国第三届和声研讨会
陈士森、陈大明、
任意
中央音乐学院
2005年
上海音乐学院学术交流
饶余燕、龚佩燕
上海音乐学院
2005年
2005年北京索菲亚﹒古柏杜丽那国际大师班
任意、龚佩燕、黄冰漫、赵海花、宋小朱、郭强
中央音乐学院
2005年
北京“华乐新韵”音乐会
韩兰魁、饶余燕
西安音乐学院
2005年
全国第二届曲式与作品分析研讨会
宁尔、黄冰漫
天津音乐学院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现代音高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1.5万
省教育厅
2005年——
音集理论教学应用
0.6万
西安音乐学院
1996年——1997
作曲分段教学研究
1.5万
省教育厅
1995年——1996
现代音乐机制的游移态
0.5万
西安音乐学院
2000年——2001
计算机音乐的架构及实践研究
0.5万
西安音乐学院
2001年——2002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以学科前沿性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基础内容结合教师新的科研成果开设的“现代音高结构理论与应用课程”是国内音乐院校中创立最早的一门全新的基础理论课程。开创12年,授课8轮,经常运用投影、图形、钢琴等教学手段,通过视、听觉相结合将现代音高结构理论的演示具体形象化,应用熟练,教学效果好,居国内领先,有较大影响。
和声学是作曲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基础课程,教授多声部(主调)音乐中音高结构(和弦、集合)与连接的规律(功能、调性、非调性)。
五十年代,有中央、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来我院开设和声学课程,讲授西方传统和声,七、八十年代还开设了民族调式和声课程。
九十年代以来,本课程对传统和声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与扩展,加入了中国音乐作品、流行音乐及教师获奖音乐作品中和声手法的运用等内容。
1993年,以学科前沿性的音级集合理论(Thetheoryofpitchclass)为基础内容结合教师科研成果开设的现代和声课程——《现代音高结构理论与应用》课程和《序列音乐写作基础》是国内音乐院校中创立最早的一种全新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课程,10多年教学中,陆续增加了授课人对这一理论及分析现代音乐作品的不少研究成果(多为公开发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还开设《当代音乐的和声材料》选修课,《现代音乐视唱》课程。使我教学团队现代和声教学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其它音乐院系的接触;把国内外专家请进来,把我们中青年教师送出去。通过各项学术活动发表和推介自己的学术观点、学科成就。尽量做到学术研究应具有的前瞻性、现实性与深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团队要求各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求中青年教师在五年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力争博士比例能提高到团队的百分之三十;高职比例能提高到团队的百分之五十。在培养学生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实践,已经有了丰厚的经验,但随着历史的进展,许多经验还有待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团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新的音乐技术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总结;注意和研究当代音乐写作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研究现代电子科技手段与传统音乐写作技术的交叉性结合发展;将各技术理论学科的系统性总结和发表、出版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计划在今后的三年里分四步走:1、2007年底实现“作曲大课”多媒体课件上网;2、2008年实现“作曲理论课”四大件多媒体课件陆续上网;3、2009年作曲理论课课程授课录相上网;4、2010年完成“作曲理论课”教材的全面出版。我们认为:学生的培养应当与国际接轨,同时兼顾国内音乐界的学术走向。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作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针。使学生的培养工作按照多元化的思路发展,坚持理论学习与创作实际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注意发展和继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出一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面向世界的中国音乐创作之路,最终能打造出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成就斐然的国内外知名优秀教学团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优秀音乐创作人才。
相关话题/作曲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介绍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始建于1956年底,至今,已走过了50余年的风雨历程。在老一辈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慧灵、潘文安、屠冶九、杜勃兴、杨天锡、张仲伏、郭石夫、饶余燕、姜同心、江静、龚建文、江颐康、陈代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8-31我想咨询一下,音乐学院今年的招生简章在哪个网站可以看到?去年作曲系招了
音乐学院今年的招生简章 nilu1983 2005-09-13 09:54 我想咨询一下,音乐学院今年的招生简章在哪个网站可以看到?去年作曲系招了多少学生? 【回复】 ...西安音乐学院 nilu1983 西安音乐学院 2014-08-22赣南师范学院2014大纲-复试笔试科目《复调与作曲》复试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调与作曲》考试大纲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二、 考试题型:三声部赋格曲写作题、器乐曲旋律写作题。三、课程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赋格曲写作考查内容:考察考生为指定主题写作一首三声部赋格曲,主要考察学生对主题及其发展手法,答题和对题的写作 ...赣南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4-11浙江师范大学2014复试大纲-559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559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适用专业、方向: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04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专业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 ...考研资料下载 浙江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3-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硕士考试大纲-现场作曲和音乐学理论论文写作
科目参考书目查看考试科目代码550考试科目名称现场作曲和音乐学理论论文写作参考书目01.计算机作曲技术与理论内含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曲的基础训练》姚恒璐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音乐分析与创作》李贞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小型作品作曲法教程》曹光平著;02.音乐学理论 ...考研资料下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3-12-09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介绍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介绍 2011-07-12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旨在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音乐文化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掌握中外传统和近现代作曲技巧,具有一定文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考研论坛 2013-11-17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郭文景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郭文景 2011-11-22 作曲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导,作曲教研室主任;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李白》、《夜宴》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考研论坛 2013-11-10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贾国平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贾国平 2011-11-22 作曲 贾国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1年提前毕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考研论坛 2013-11-10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徐振民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徐振民 2011-11-22 作曲 徐振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生于山东烟台。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考研论坛 2013-11-10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秦文琛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名师介绍:秦文琛 2011-11-22 作曲 秦文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导。 秦文琛是中国年轻一代中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近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考研论坛 20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