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
1.本学科发展简介
轻工技术与工程是陕西科技大学优势主导学科,其下属二级学科制浆造纸工程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构建最早的轻工专业之一。本学科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本学科始终遵循“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宗旨,为制浆造纸以及相关行业培养了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本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科研方面,本学科先后承担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课题,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本学科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发展步伐,并立足于解决制浆造纸及相关行业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2.本学科导师队伍
张美云:教授,博士,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纸基材料和无污染制浆造纸技术。现任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造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纸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造纸学会理事长、《中国造纸》编委等学术兼职。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跨世三五人才、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及陕西省重点领域顶级人才等称号,陕西省第九、十及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近年来正式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李志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造纸工程学院院长,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和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制浆造纸新技术、轻工业污控与减排新技术、纸基材料印刷适性。曾历任造纸教研室主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兼任中国造纸学会会员、陕西省生态与环境学会理事、陕西省造纸学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管理分会会员、陕西省环保局专家组成员、咸阳市环保局专家组副组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研修学者。讲授《制浆造纸工艺学》、《造纸工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技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灰色系统理论与应用》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在中文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在研经费约30多万元。曾承担国家‘八五’、西安市‘九五’、陕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工程设计7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团队成员;获第五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指导研究生的三特点:注重正确科研思维方式养成、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王志杰:教授,硕士,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图书馆馆长。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纤维科学与造纸技术。在高校从事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承担硕士研究生课程《造纸湿部化学》、《现代制浆造纸理论》等的讲授,指导研究生20多名。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纤维科学及造纸技术,重点在特种纤维性能、纸张结构与纸品开发等方面。近年来,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目前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著作1部。
张安龙:教授,硕士,现任造纸工程学院副院长,陕西科技大学造纸环保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陕西省造纸学会秘书长,负责组织陕西省造纸学会学术活动和学术年会,兼任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政协委员、民盟咸阳市委员会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环境学会理事。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工业废水及废弃物的污染控制。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先后建成废水水质分析检测系统,废水物化处理装置5套,废水生物处理装置6套,废水处理大型中试装置3套,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废水处理实验研究体系。其主持设计的“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技术”在全国100余家企业成功应用,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徐永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担任造纸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清洁生产工艺、植物资源化利用。曾留学于加拿大NEW BROWNSWICK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1项、企业横向项目两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万左右。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14篇。曾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十杰”和“教学十杰”称号,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2010年中国造纸学会青年科技奖。
韩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校研究生教学督导和造纸工程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执行主任。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纤维资源高效利用、高效造纸助剂开发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讲《制浆原理与工程》、《制浆化学》、《制浆造纸专业分析》、《二次纤维回用及脱墨化学》等课程。指导研究生经历: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9届共20人,其中有两名同学获得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有一名同学获得陕西科技大学优秀学位论文提名奖。科研经历: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厅局级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参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制浆原理与工程》(第二、第三版)、《热工基础与造纸节能》(第二版)等5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李新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低污染制浆技术,造纸湿部化学及化学品。担任陕西省造纸学会理事,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正在承担或已完成的纵向科研项目9项,横向科研项目8,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近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工程索引》(EI) 收录4篇。主讲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各两门。
张素风:教授,博士,担任制浆造纸工程系副主任。从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纤维性能、纸张结构与特种纸品开发。1992-1996年在西北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本科专业学习;1996-1997在西安市造纸厂技术科工作;1997-2000年在西北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2004年攻读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7赴加拿大(Canada)New Brunswick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主讲《制浆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专业英语》、《表面分析技术》等课程。主持或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2篇,ISTP收录6篇。获国家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突击手,2008年获咸阳市科技奖1项,2008年获陕西省高校科技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本学科特色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下属制浆造纸工程现有专任教师50余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3人。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经过多年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积淀,通过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互补与凝练,已经形成了制浆造纸机理、造纸化学品与湿部化学、低污染制浆及环境保护、制浆造纸过程控制及新型装备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同时,具有培养优秀的、比较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机制。在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教育方面独具竞争力。教学上开展最早,学科门类层次专业最齐全,国内最大,在造纸领域里,该学科起到了一个先锋和开拓作用。本科办学特色是鲜明的,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工程的复合型造纸人才。
本学科建立了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从事造纸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近10年来,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40余项。本学科还承担了多项企业委托项目,为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学科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中国轻工联合会二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25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0余篇,EI收录论文60余篇,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迄今共授予工学硕士学位160余人、工学博士学位7人。
4.本学科优势
本学科在五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国内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学科发展历史长、专业门类全、招生规模大,本学科办学特色鲜明。
本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制浆造纸工程学科重要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新型高档育果袋纸的研制”项目完成以后,迅速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开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纸中段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及设备”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我国造纸企业的污染问题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通过校企联合和产学研合作,依托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为造纸及相关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1、 本学科发展简介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是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以过程装备研究和设计为主体,过程工艺与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多学科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负责本专业招生与培养方面的具体工作。十几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本科生和近70名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基础扎实,在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形成的发展方向特色鲜明,在多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专业培养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设计、制造、维修、管理及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
2、 本学科导师队伍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普遍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历,理论扎实,经验丰富,作风朴实,并与行业内的许多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科带头人简介:
导师姓名 |
杨建桥 |
性 别 |
男 |
|
出生日期 |
1957.10 |
学 位 |
硕士 |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轻工与能源学院 |
|
从事专业 |
制浆造纸工程 |
研究方向 |
表面工程 |
|
导师情况简介: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民盟陕西科技大学副主委、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院长、中国造纸学会设备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造纸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国家专利15项。 |
学术带头人简介:
导师姓名 |
汤 伟 |
性 别 |
男 |
|
出生日期 |
1971.9 |
学 位 |
博士 |
|
职 称 |
教 授 |
所在院系 |
造纸学院 |
|
从事专业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研究方向 |
工业工程高级控制,制浆造纸过程全集成自动化TIA及流程工业CIPS |
|
导师情况简介: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中国造纸》编委,《中国造纸学报》、《包装工程》、《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SA Transactions》等学术刊物审稿人,曾留学于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5篇,5篇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教育厅专项各2项、西安市咸阳市和未央区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项目3项、陕西省重大专项1项,年平均科研经费20多万元。曾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
3、 本学科特色
1)专业设置紧贴行业发展需要。本学科主要面向轻化工行业,进行现代设计制造、设备腐蚀与防护、装备可靠性以及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内容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起点高、难度大、创新性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多的特点,从技术科学领域展开应用技术研究和教学。在新型制浆造纸设备开发、设备防腐涂层、制浆造纸过程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轻化工装备设计与制造、表面工程、过程诊断、轻化工过程全集成自动化。
2)学术研究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本学科方向始终与国际发展前沿看齐,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先进制浆造纸实验装置研发、新型流浆箱、新型润滑系统、流程工业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IPS、浆纸过程全集成自动化、高速纸机故障预警、节能环保型置换式蒸煮技术及装备、稀释水水力式流浆箱及控制系统、污水处理过程集成优化控制、太阳能利用技术、软测量技术及应用等。
4、 本学科优势
1)有设置齐备的前导学科专业。拥有国内知名的轻化工程专业和过程装备与控制老牌专业,为本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前导学科基础。
2)有设备精良的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本学科方向设置有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CIPS综合仿真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纸机传动与故障诊断实验室、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完全能够满足硕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3)有成绩斐然的教学科研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方向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其中“节能环保型置换蒸煮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合作研究”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助金额370万,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30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25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80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完成企业委托横向项目500多项。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
1、学科发展简介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隶属于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主要是以森林植物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或生物技术来生产多种化工产品、纸浆和纸的学科,其产品广泛地应用在能源、化工、轻工、医药、造纸、食品等工业部门。陕西科技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学科主要侧重林产品的化学加工、改性及生物质能源制备等方面。通过近年来的重点建设,本学科已经成为我校学科队伍强、研究硬件条件较好的学科之一。
2、导师队伍
林产化学工程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人。
学科带头人:张美云教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造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纸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造纸学会理事长、《中国造纸》编委等学术兼职。近年来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
![]() |
3、学科特色
本学科以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优势资源为背景,充分运用纸浆及纸张生产与加工研究的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成果,开展林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形成了林产资源化学加工利用产业化的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木材纤维分离及应用、林产化工过程污染控制、纤维素化学与利用、林特产品开发及应用、生物质能源技术等。
4、学科优势
本学科依托“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4580M2,各类仪器设备价值1900多万元。目前已承担各类研究课题80余项,项目费近1200万元,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近年来,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