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陕西中医药大学100506、105701中医内科学专业导师简介

/2021-07-10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杨志宏,男,1963
年生。陕西省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导师,国家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舒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主任,沈舒文名医工作室主任。中国医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
神经内科学会会员,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兼秘书、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老年病学学会常务委员、脑心同
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老年病学学会常务委员、脑心同治、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1986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五年制本科。2001-2002 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一年。多次在北京参加神经科疾病诊治高级研修班。
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34
年余,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心病、急诊、发热门诊、内分泌科和脑病科工作,在脑病、肺病、糖尿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擅治脑血管病中风偏瘫、眩晕、痴呆、头痛、癫痫、失眠、震颤、咳嗽、气喘
、心悸、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脑病特别注重高脂血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2、与脑动脉硬化症相关性眩晕、头痛、失眠、震颤等的临床研究
。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4、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恢复治疗。
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课题 1 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级课题 4 项,陕西省教育
厅课题 2 项。已发表学术论文 52 篇,编写出版专著 5 部,主编 3 部,副主编 2
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2 项。主持新药临床药品基地研究项目
20 余项。


徐 冰,女,1975 年 4 月 4 日出生,学士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200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 2000 年工作 17
年来,先后发表论文 10 余篇,参与省级课题 6 项,主持省部级课题 1 项,参与国
家临床新药研究 20 余项。


张启明,男,1964 年 10 月 22 日出生,医学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7 年 6 月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90 年 6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医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
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秘书长兼后任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
从事科研工作 30 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13 项。发表学术论
文 100 余篇,出版著作 6 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8 项。
主要研究方向:运用数理方法开展中医理论的定量和实证研究。
学术成就:①认为当今医院常用的检测是实体结构检测,中医检测应是功能状态检测,具有功能性、整体性、流变性、实体性、相对性 5
个特征。研发了中医心藏功能检测仪、中医肝藏藏血养筋功能检测仪、中医肺藏呼吸功能检测仪、中医脾藏运化功能检测仪,可望对中医诊断和疗效做出客观评价。②认为治未病方显中医优势,在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方面积累了
丰富知识。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清华大学 EMBA 高级培训班等讲授养生知识,获得广泛好评。。


黄世敬,男,1964 年 10 月 1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主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中药
协会科技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滋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

分会委员、第三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给合医师分会第二届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医药导报》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审稿专家、《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审稿专家等。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先后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脑病、抑郁症及艾滋病基础与临床,及中药研发工作。从临床科研工作 30
年,先
后出版专著 17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承担
国家重大专项课题 4 项,省市课题 4 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 20 余项。


张治祥,男,1963 年 11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
1998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临
床工作,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持省级课题 1 项,市级课题 1 项。


胡元会,男,1963 年 01 月 29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南区执行院长,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委员。全国百千万人才暨突出贡献专家,中华
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
医结合学会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北京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专家,“首都劳动奖章”获

得者。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师”、 “第二届首都群众热爱的中青年中医师”等荣誉。
198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 31 年,先后出版专著 5 部,发表论文 151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项,
省级课题 7 项,主持市级课题 3 项。


韩学杰,女,1966 年 01 月 13
日出生,博士,医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筹建组副组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秘书长。兼任 WTO/TBT
国外通报评议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名词属于审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
198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高干外宾病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工作
,主要从事中医心病诊治规律的研究(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痰瘀互结的机理研究);中医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及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工作。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
学研究所工作 11 年,先后出版专著 17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4 项,省级课题 30 余项,主持市级课题 2 项,院级课题 20 余项。


马 静, 女,1966 年 2 月 16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空军军医大学
(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和全军
中医学会内

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络病分会和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等职务。
1989 年 6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02 年 6 月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05 年 6
月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一直在西京医院中医科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工作。在西京医院中医科工作 28 年,
副主编专著 2 部、参编国家通便教材 8 部,其中,参编的英汉双语的《常见病中
医药诊疗手册》已在美国大西洋东方研究院作为中医学教材;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著 12 篇、中文论著 38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省部级课题
10 项,市级课题 1 项;第 2 负责人获陕西省
科技进步 2 等奖 1 项,第 1 负责人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指
导硕士生 14 名,在读 3 名,辅导博士研究生 8 名。荣立个人 3 等功 1 次,被评为第四军医大学精品课教员和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 力,男,1961 年 7
月生,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
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历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科长,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制药厂书记
兼副厂长、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院长助理、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1984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留校后从事急诊、心血管、消化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注重

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临床的改革创新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统筹专项项目 1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子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类别项目 10 余项。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等核心期刊
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副主编、参编著作 10 余部,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3 项。


王捷虹,女,1968 年 4 月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性诊疗中心负责人。
199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2012 年 6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主任,主要从事脾胃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29 年。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
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评审专家,第三届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
从事脾胃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29 年。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3 项,
参与国家级横向科研课题 5 项,主持省级、市级科研课题 12 项,主持及参与完
成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 7 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
4 部,发表论文 9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杜晓泉,女,1964 年 11 月 3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4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工作,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主任职务。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脾胃病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 31 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4 项,主持市级课
题 1 项,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4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溃疡性结肠炎、胃癌前病变)。


惠建萍,性别,1975 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6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1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兼任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专家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脾胃病治未病与中医外治
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消化病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 14 余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4 项,主持市局级课题 3 项,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
文 50 余篇,获得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诊治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宋健,男,1978 年 12 月 26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6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5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临床、科研以及行政工作。
从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14 年,先后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 2 项,
参与科研项目 5 项(其中 1 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
篇,其中核心期刊 9 篇,参编论著 3 部,获得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胃粘膜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常占杰,男,1956 年 2 月 1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历工作简介)
1979 年 11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脏疾病的医教研工作。主持研发乙型肝炎系列药物:“清木丹颗粒”、“养木丹颗粒”、“柔木丹颗粒”、“滋木丹颗粒”、临床疗效显著;
针对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患者,研发“消木丹颗粒”、疗效确切,针对肝病高黄疸,研发“降黄合剂 I、II
号”,“益木黄液”系列药物,退黄效果明显;对于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采用上位中药口服,中位穴位贴敷,下位中药灌肠(益木水液)“三位一体”治疗,效果显著;针对肝性脑病研发“益木脑液”,疗效突出,针对原发性肝
癌,采用益脾养肝法联合介入、放射及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使肝癌瘤体缩小,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擅长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肝病高黄疸、原发性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 遗传代谢性肝病等。
(职务学术身份简介)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主任、陕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

会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首席专家、全国及陕西省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及咸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及省级重点感染/肝病学科学术带头人、肝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组组长。

黄 峰,男,1969 年 10 月 24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现任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副书记职务,兼任陕西省保健协会委员。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在陕中附院肝病科工作,
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事临床工作 20 余年,先后发表论文
50 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 4 项。


解新科,男,1964 年 9 月 28
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二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
作,主要从事肝病临床工作。从肝病临床工作 29 年,发表论文 30 余篇,参与省
级课题 2 项,主持市级课题 3 项。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肝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
二科主任。1987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为中华中医学会肝病(传染病)分会委员,第六批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陕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近 30
年。擅长于中西结合治疗甲、乙、丙、丁、戊等各型肝炎、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并参与科研新药养木丹、柔木丹、清木丹、降黄合剂的研
发及临床应用,积极总结临床经验,发表论文 20 余篇,
主持科研课题 3 项。

李京涛,男,1981 年 6 月 19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08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2012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脏疾病和感染疾病的医教研工作。先后师从陕西省名中医常占杰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周元平教授和药学院刘叔
文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病高黄疸、原发性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一科主任。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青年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第一届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委、陕西
省保健学会肝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脂肪肝学组副组长、《中西医结合肝脏病杂志》常委、《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和《中国肝脏病杂志》审稿专家等。
从 2012 年工作至今的 8 年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4 项,
主持市级课题 1 项,出版专著 1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获得专利 1 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咸阳市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和陕西省医学会等各项奖励 8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炎-癌”转变的研究。依托大学和附院平台整合骨干科研人员组建创新团队,一直进行中医药复方、单味药和有效单体防治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癌前病变、肝癌的“医-药-研”联合模式
探索。


吕文良,男,1966 年 6 月 15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针灸科、急诊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科及感染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消化、肝病工作。从 1991 年工作
20 余年,先
后出版专著 16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 2 项,省级课题 3 项,市
级项目 1 项,院级课题 3 项,横向课题 3 项。


雷根平,男,1966 年 6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沈舒文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陕西省名中医,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1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年制),2016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院工作至今。从医以来,师从四位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祝谌予教授和陕西中医药大学杜雨茂、沈舒文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
、教学和科研工作,注重中医经典及医案类著作的研读,遵从中医辨证务精,中医思维注重原创理论,临证崇尚扶阳学说,治病长于重剂纠偏、以疗效取胜的中医治病理念。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系副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肾病专科)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肾病)
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杜雨茂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首届全国肾病优秀人才,国家(陕西)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队长,江夏方舱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
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副主任;陕西省保健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 1991 年工作 30 年,参与国家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 1 项;主持
国家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3 项、厅局级课题 5
项,主编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获得国家专利 2 项。研究成果获陕

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 项。主要研究方向:肾小球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冷 伟,男,1976 年 4 月 17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2002 年 7 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专业,2008 年 7
月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肾病)专业,先后于 2002 年 7 月至 2005 年 9 月工作于湖北市十堰市人民医院肾病科,2008 年 7
月至今工作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及附属医院肾病科,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及肾脏病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咸阳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
血液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
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中医肾脏病科研 20 余年,主持省级课题 3 项目,主持院级、校级课题
2 项,参与各级课题 10 余项,先后主编专著 3 部,参编国家统编教材《中医内
科学》4 部,参编其他医学著作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获得专利 2 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经典方剂防治慢性肾脏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李小会,女,1972 年 10 月 6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8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保健协会肾病

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
从事临床工作 22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级课题 7 项,主持市
级课题 1 项,先后出版专著 12 部,发表论文 4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

李 锋,男,1963 年 10 月 2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4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0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9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研究工作。
现任全军中医内科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肾病专委会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
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与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 36 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
省级课题 6 项,主持市级课题 4 项;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126 篇,获实用新
型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肾病效应机制与临床评价及方药应用暨病证结合研究与方药创制应用。

史健,女,1970 年 7 月 15 日出生,本科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讲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3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0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2015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先后在西京医院中医科,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肾病工作。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委员。
从 1993 年工作 27 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主
持局级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肾病,腹膜透析。


花宝金,男,1964 年 06 月 17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肿瘤)负责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继续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
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2014
年度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通讯评审等职。
1986 年 07 月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先后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附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
25 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目前承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4 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省
部级科技奖励 10 余项,出版论著 20 余部,近 5 年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其中
SCI 20 余篇。

第五永长,男,汉族,1971 年 7 月出生,医学博士,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常委,世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中
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学术部委员,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获陕西省咸阳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7
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急诊科、脑病科、老年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临床上对于急慢性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期痴呆与认知损害、
睡眠障碍及多种内科杂症,从理论到临床有较深的研究和较好的疗效。曾以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身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研修 1 年,后就读于
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10 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 40篇,其中核心期刊 16 篇,CSCD 收录 12 篇,Medline/PubMed 收录 1 篇,SCI 收录 2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课题 10 余项。参与编写专著 3部,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神经定位诊断学》副主编。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1 项(第 1 完成
人),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1 项(第 1 完成人),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1 项(第 1 作者),陕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第 4 完成人)。

刘铜华,男,1963 年 1
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研
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医养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养生学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
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

医药技术与市场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等编委。
198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0 年 7 月获陕西中医学院温病专业硕士学位,1997 年 7 月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 9
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
作。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30 年,先后出版专著 26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主
持和参与科研课题 51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29 项,省部级课题 22 项。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2 项,优秀项目奖
1 项,获 50 项国家专利。


赵唯含,女,1988 年 5 月 20 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3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2016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年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为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陕西省科技厅课题 1 项,陕西省中医
药管理局课题 1 项,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1 项。第一作者发表相关领域文章
10 余篇,参编著作 4 部。荣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
三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袁有才,男,1977 年 10 月 08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1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4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5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副主任职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老年病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中和医派专家分会常委,咸阳市卒中学会副会长。
从事科研工作 10 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省级课题 2 项,主持市
级课题 1 项,先后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得专利 1 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王李雯,女,1987 年 06 月生,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2 年 07 月留校工作,于 2017 年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兼任国际中医药临床标准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主持省级课题 3 项,共参编参译专
著 3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及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资助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创新及中医药对表皮细胞稳态的调控机制研究。

宋健,男,1978 年 12 月 26 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06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5 年 6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临床、科研以及行政工作。
从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14 年,先后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 2 项,
参与科研项目 5 项(其中 1 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
篇,其中核心期刊 9 篇,参编论著 3 部,获得专利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胃粘膜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