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于1952年初在古城西安成立的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当年9月更名为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并成立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址于古都咸阳,位于渭水之滨。已有47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制药工程以及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向)、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中医药对外交流)、公共卫生事业与管理、康复治疗学等17个本科专业;现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共28个,部分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1978年开办成人函授教育,对其中的中医、中药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197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第一批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5个学科、116个专业与方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所有中医药类二级学科;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的全日制、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港澳台生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医、药、理、文、工、管等学科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校47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是西北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办学水平较高的一所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医疗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陕西中医学院占地725余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建筑面积达35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14,700平方米,藏书59余万册,建成了集电子阅览与查询、图书信息联网、学位论文信息平台以及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建有设施齐全的标准体育场和建筑面积达五千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现有十个系、三个教学部和一所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有八所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布在本省咸阳、西安、宝鸡、安康和宁夏银川等地;有十八所教学医院和二十一个药学及其他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在全国中医院校建设较早的制药企业之一,是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校办中医药科技产业的主导力量。全面通过了GMP认证。是学院药学各专业教学基地之一,也是中医药科技产品研发的基地。建有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具有高等医药院校特色的会展中心,其中有馆藏文物独特、丰富,在全国同类院校居于领先地位的陕西医史博物馆、中草药标本馆、人体科学馆、校史馆和我校优秀大学生、革命烈士--邵小利的纪念馆等。校本部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147个实验室和11个研究室(所)。校本部有教职工743人;有专任教师431人,中,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40%以上;正、副高级职称者15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10余名;有兼职博士生导师4名,分别与北京、广州、黑龙江、长春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建有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家级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和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中心。建校以来,主要获得了包括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全军医学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省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0余项;近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省级科研课题共139余项,课题总经费逐年增加。主编(副主编)教材与学术专著500余部。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等。
近年来,学校更投入3000余万元,进一步强化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建成了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居于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实训中心、护理学实训中心以及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平台。
陕西中医学院切实围绕“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的三大战略和“以法治校、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团结协作”的四项原则,大力实施内容丰富的“亿万千百十工程”;积极构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暨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大学理念共融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精诚求真”的校训和“团结务实 继承创新”的校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陕西,面向西北乃至全国,开拓海外,努力培养面向中医药全行业和服务于中医药全行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兼优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当前,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建成西北地区一流的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