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名称范昌育,男,陕西三原人,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挪威奥斯陆大学访问****,西北大学2020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研究兴趣:油气运移、深层与非常规油气成藏动力学、断裂控藏机理、流体与断裂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团队骨干。讲授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及《油气地质学前沿进展》等。先后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及生产单位横向课题(主持或参与)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AAPG Bullet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石油学报》等国内外行业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篇。《AAPG Bulletin》、《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国内外杂志审稿专家,《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与《油田现场生产实习》;硕士生课程《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与《油气运移与成藏》部分内容;博士生课程《油气地质学前沿》部分内容。
学习经历:
2001/9–2005/6,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学士
2005/9–2008/6,西北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硕士
2009/9–2012/6,西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
工作经历:
2008/07–2009/09,中石化胜利油田,助理工程师
2015/03–2015/06,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访问****
2012/07至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
科研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组合声发射及构造应力压力分析,2021.6-2021.9,主持。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外协课题,三边北地区长6、长7油气侧向运移机理研究,2020-202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压性断裂主滑动面薄膜的形成机制及其侧向封闭性研究—以川西北、库车前陆盆地冲断带为例,2020.1-2023.12, 主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外协课题,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断层、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与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研究, 2019-2020,主持。
陕西省陆相页岩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泥岩异常低压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陆相页岩为例,2018-2019,主持。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课题“南北构造带北段晚期构造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层负压形成的影响及对页岩气富集的作用”,2018-2020,主持。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外协课题,宜川-黄龙地区致密气藏砂体展布规律研究,2019,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川西北地区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流体运移路径的判识,2014/01-2016/12,主持。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级专题,2017ZX**-024,典型盆地深层-超深层流体压力分布、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2017-2020,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山南、北两侧库车和准南前陆盆地流体动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瞬时流场的耦合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2017/01-2020/12,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2012/01-2015/12,参加。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级专题,2011ZX05003-001-003,中西部前陆盆地流体动力构成、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2011/01-2015/12,参加。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外协课题,QHKT/JL-003-004,鄂博梁构造带油气成藏动力学及运聚规律研究,2012/05-2013/08,参加。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级专题,2008ZX05003-002-003,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2009/01-2010/12,参加。
教学项目: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XM**,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MOOC),2019.6-2020.12,主持。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本科生创新基金,泥岩异常低压的形成过程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例,2019.5-2021.5,指导老师。
科研论文:
Changyu Fan, Gang Wang. Thesignificance of a piecemeal geometric model of mudstone compaction : PinghuSlope , Xihu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1, 131, 105138 (DOI: 10.1016/j.marpetgeo.2021.105138).
Changyu Fan, Alvar Braathen, Zhenliang Wang, Xiaoqiang Zhang, Suiying Chen, Nana Feng, Aiguo Wang, and Lei Huang. Flow pathway and evolution of water and oil along reverse faults in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AAPG Bulletin, 2019, 103(5): 1153-1177.
Changyu Fan, Zhenliang Wang, Aiguo Wang, Suotang Fu, Liqun Wang, Yongshu Zhang, Hongxi Kong, and Xiao Zhang. 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ransfer overpressure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northwest China, AAPG Bulletin, 2016, 100(1): 23-39.
范昌育,王震亮,张晓强. 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及断裂的输导性研究: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冲断带为例. 地质科技情报,2016,35(6):1-8.
范昌育,王震亮,王爱国,张骁,张永庶,孔红喜.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超压形成机制与高压气、水层成因.石油学报,2015,36(06):699-706+714.
范昌育,王震亮,张凤奇.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及其主控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3):32-38.
Changyu Fan, Zhenliang Wang, Yage Ying, Jingling Liu. Originand distribution of irregular oil-water contacts in tight sandstones, Chang 8(1) Member, Longdong area, Ordos Basin,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3, 31(5): 667-696.
Kuaile Zhang, Zhenliang Wang, Yiqin Jiang, Aiguo Wang,Changyu Fan, Baoli Xiang, Ni Zhou.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unconformiti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Zhongguai Area, Junggar Basin, NW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0, 114: 104-199.
Aiguo Wang, Liping Yi, Baoli Xiang, Ji Li,Changyu Fan, Chunyu Li, Ni Zhou, Yi Wang. Origin of deep heavy oils in the northwesternJunggarBasin(NW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gas migration,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20, Vol. 38(4): 819–840
Aiguo Wang, Zhenliang Wang, Long Li,Changyu Fan, Kuaile Zhang, Baoli Xiang, Ni Zhou, Yi Wang.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multiple-sourced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Constraint from geochemical and phase fractionation analysis,AAPG Bulletin,2019, 103(9):2247-2284.
Chi-yang Liu, Lei Huang, Hong-ge Zhao, Jian-qiang Wang, Long Zhang, Yu Deng, Jun-feng Zhao, Dong-dong Zhang,Chang-yu Fan.Small-scale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occurrence,AAPG Bulletin, 2019, 103 (9):2139-2175.
Xiao Liao, Zhenliang Wang,Changyu Fan,Changqing Yu and Zhuyu Yu.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ealing integrity by caprock of Paleocene Artashi Formation gypsolyte rock in Kashi Sag of Tarim Basin, NW China, 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 2019, 26: 695?710.
Aiguo Wang, Ting Liang, Long Li, Zhenliang Wang, andChangyu Fan. Origin of diagenetic calcite cements in the continentalQaidam Basin, NW China: Implication for fluid flow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7, 182(Part A): 94-109.
范昌育,王震亮,英亚歌,赵雪娇. 东濮凹陷北部东营组不整合类型及油气地质意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4):669-675.
范昌育,王震亮,李萍. 新构造运动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烃源岩生烃的影响及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3):386-392.
范昌育,王震亮,李萍. 对沉积盆地被剥蚀地层超补偿沉积的新认识—以东濮凹陷为例. 沉积学报,2010,28(4):730-734.
范昌育,王震亮. 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 石油实验地质,2010,32(5):465-469.
廖晓,王震亮,范昌育,杨有星,解巧明,赵子龙.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3):642-654.
廖晓,王震亮,范昌育,于常青. 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以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炭系烃源岩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2):261-267.
王震亮,魏丽,王香增,王念喜,范昌育.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石油学报,2016,37(S1):99-110.
张凤奇,王震亮,范昌育,赵雪娇.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2):208-235.
赵雪娇,王震亮,范昌育,英亚歌,吴彦君.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烃源岩排烃机制及成藏意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1):35-38.
张凤奇,王震亮,宋岩,赵孟军,范昌育.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天然气运聚效应探讨. 地质论评,2012,58(2):265-275.
英亚歌,王震亮,范昌育.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流体动力作用下的石油运移与聚集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1):118-123.
教改论文:
范昌育,王震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教学探索. 中国地质教育,2021,30(1):65-68.
授权专利:
范昌育,王刚等. 一种定量评价压应力对孔隙流体增压的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 4
范昌育,韩晓洁等. 一种地下承压水位确定的新方法.授权专利号:ZL8.3
王刚,范昌育等.盆地复合成因的流体压力预测.授权专利号:ZL8.
荣誉奖励:
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2021.2
西北大学2020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西北大学,2020.7
第八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中国石油学会,2015.8
西北大学2012年优秀博士毕业生,2012.6
社会兼职:
《AAPG Bulletin》、《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国内外杂志审稿专家
《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编辑
范昌育
所属部门: 石油教研室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油气运移、深层与非常规油气成藏动力学、断裂控藏机理、流体与断裂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
电子邮件: fancy@nwu.edu.cn;@qq.com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范昌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04
相关话题/西北大学 地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苟龙龙
教师名称一、学习和工作经历2003/09–2007/07: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学系,地球化学学士学位;2007/09–2012/0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岩石学博士学位;2013/12–2014/12:美国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学术访问;2012/07–2017/05: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讲师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封从军
教师名称封从军:男,1981年生,山东胶南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勘查技术与工程学士学位;2004-2006年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工作,助理工程师;2009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登峰
教师名称一、个人简介何登峰,男,1987年9月生,中共党员工作及教育经历:2019.02至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讲师2018.03-2018.09: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博士后2017.01-2019.0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后2012.09-2016.1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博士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岭
教师名称郭岭,男,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7月至今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任教,其中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访问****。教学情况:讲授本科生课程“非常规油气地质学”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贾鹏飞
教师名称基本情况贾鹏飞,男,1981年生,山西运城人,九三学社社员,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07年获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现今,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任教;2015.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艳红
教师名称一、个人简介主要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简明扼要)1997.09~2001.07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学士;2001.09~2004.07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2004.12~2008.11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专业博士;2008.12~2009.09香港大学地球科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兰彩云
教师名称一、个人简介2020.08至今西北大学,副教授2020.07-2020.08西北大学,讲师2018.08-2020.07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龙晓平教授2015.07-2018.07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赵太平研究员2012.09-20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冀文斌
教师名称办公室:地质学系,南208冀文斌,男,1986年12月生。主要研究兴趣:通过野外–室内多尺度构造分析和岩石年代学方法,并结合磁组构与重力模拟,研究造山带及大陆构造演化,特别是花岗岩的侵位–剥露过程和蛇绿岩的形成–就位过程等。野外考察及研究区域涉及我国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秦岭–大别–苏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红
教师名称一、个人简介1993年至1997年,西安科技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7年,西北大学,岩相古地理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分别获理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4年,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访问****;2007年至今,西北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文天
教师名称梁文天,男,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9-2003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获矿产勘查与普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3-2009年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获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10-2011年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承担构造地质 ...西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