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胡正海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8-25


胡正海,男,1930年生,浙江湖州人。1953年东吴大学毕业到西北大学任教,现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
在大学任教五十三年,先后为本科生和博、硕士生分别开设五门课程,培养了15届43名硕士、15届27名博士。由于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获得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被授予西北大学师德标兵。
长期从事结构植物学研究,在经济植物发育解剖和被子植物比较形态学方面成果显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三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教育部和商业部科技奖2项和省科技奖7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7项。
由于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科技精英等称号。2006年又被授予陕西省教学名师和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2001年至今的科研情况

一、承担的科研项目(都属项目主持人)

1.金丝桃属植物不同的分泌结构及其与分泌物关系的研究,2001-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2.芦荟属植物叶结构与其芦荟素类物质相关性的研究,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3.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的超微结构及比较研究,2005-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与芦荟素含量的关系研究,2001-2003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1SH21)
5.绞股蓝的结构、发育与其绞股蓝皂苷关系的研究,2003-2006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3C113)
6.甘草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研究,2006-2007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5C116)
7.芦荟叶内含芦荟素结构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2001-2003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编号00JK139)
8.地黄的结构和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关系的研究,2003-2004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编号码02IK076)
9.牛膝的结构和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2006-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6JK177)

二、获得科学研究奖励的成果

1.芸香科植物分泌囊的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指导人,第二作者)
2.植物分泌组织的解剖学研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奖二等奖,2003年(主持人)
3.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的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年(主持人)
4.商陆科植物的结构、发育及系统学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政府颁发), 2006年(指导人,第二作者)
5.盾叶薯蓣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陕西省政府颁发),2006年(第一作者)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黄振英,YGutterman,胡正海.白沙蒿种子的萌发特性的研究,I.粘液瘦果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生态学报,2001,25(1):22-25.
[2]沈宗根,李景原,Y.Gutterman.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78-286.
[3]胡正海,沈宗根,李景原.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与蒽醌类物质的关系.中草药,2001,32(4):347-350.
[4]黄振英,Y.Gutterman,胡正海.白沙蒿种子的萌发特性的研究,II.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001,25(2):240-246.
[5]ChuQing-gang,HuZheng-hai.UltrastructuralstudiesonthedevelopmentofoilcellsinLitseapungens.ActaBotanicaSinica,2001,43(4):339-347.
[6]吕洪飞,胡正海.贯叶连翘分泌结构的发育及其内含物积累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87-292.
[7]闫桂琴,赵桂仿,胡正海.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497-506.
[8]初庆刚,胡正海.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林业科学,2001,37(4):19-25.
[9]吕洪飞,初庆刚,胡正海.金丝桃属和三腺金丝桃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693-699.
[10]ShenZong-gen,E.Chaaser-Volfson,Y.Gut-terman,HUZheng-hai.Anatamy,HistochemistryandPhytochemistryofleavesinAloeveravar.Chinensis.ActaBotanicaSinica,2001,43(8):780-787.
[11]刘文哲,胡正海.虎杖根茎蒽醌类化合物细胞化学定位和含量测定.实验生物学报,2001,34(3):236-241.
[12]李景原,沈宗根,胡正海.木立芦荟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905-909.
[13]蔡霞,胡正海.玉兰油细胞发育和挥发油产生的超微结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4):351-354.
[14]胡正海.药用植物的结构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中草药,2001,32(增刊):5-8.
[15]LüHong-fei,SHENZong-Gen,LIJing-Yuan,HUZheng-hai.ThepatternsofsecretarystructureandtheirrelationtoHypericincontentinHypencom.ActaBotanicaSinica,2001,43(10):1085-1088.
[16]黄振英,Y.Gutterman,胡正海.土壤盐分,予湿处理对Artemisiamonosperma(菊种)种子传播和萌发的影响.生态学报,2001,21(4):676-680.
[17]吕洪飞,胡正海.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植物分类学报,2001,39(5):393-404.
[18]田维敏,胡正海.VSPs在热带树木中分布的细胞学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01,22(4):1-6.
[19]王卫卫,胡正海.甘肃黄土高原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及特性研究.科学农业,2001,49(7,8):176-180.
[20]王卫卫,胡正海.阿拉善荒漠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初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1,21(5):31-34.
[21]王卫卫,胡正海.甘宁黄土高原地区重要水土保持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及特性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1,21(5):16-19.
[22]王卫卫,杨灿,胡正海.甘肃白龙江流域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及特性.水土保持通报,2001,21(6):30-33.
[23]ShenZ,Chauser-VolfsonE,HuZ,etal.Leafage,postionandanatomicalinfluencesonthedistributionofthesecondarymetabolites,homonatationandthreeisomersofaloeresininAloehereroensis(Aloaseae)leaves.SouthAfricanJournalofBotany,2001,67:312-319.
[24]ZhuJian,HuZheng-hai.CytologicalstudiesonthedevelopmentofsieveelementandfloralnectarytissueinArabidopsisthaliana.ActaBotanicaSinica,2002,44(1):9-14.
[25]TIANWei-min,WUJi-lin,HAOBing-zhong,HUZheng-hai.VegetativestorageproteinsinMeliaceae.ActaBotanicaSinica.2002,44(2):242-245.
[26]蔡霞,胡正海,何一.鹅掌楸油细胞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挥发油产生的关系.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327-332.
[27]Chauser-VolfsonE,ShenZ,HuZ,etal.AnatomicalstructureanddistributionofsecondarymetabolitesasaperipheraldefencestrategyinAloehereroensisleaves.Bot.J.Lin.Soc.,2002,138:107-116.
[28]LIUWen-zhe,LüHong-fei,HUZheng-hai.UltrastructureofthemulticellarnodulesinHypericumperforatumleaves.ActaBotanicaSinica.2002,44(6):649-656.
[29]CUIKe-ming,HUZheng-hai.AdvancementofstructureBotanyinthepastfiftyyearsinChina,ActaBotanicaSinica.2002,44(9):1043-1067.
[30]蔡霞,何一,胡正海.木兰科植物叶中油细胞的研究.新世纪青年科学家论坛.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31]胡正海,吕洪飞.金丝桃属植物的分泌结构与金丝桃素关系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459-464.
[32]李景原,王太霞,胡正海.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测定.中草药,2002,337:646-648.
[33]林如,曹玉芳,胡正海.绞股蓝营养器官的结构及其人参皂甙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796-800.
[34]滕红梅,胡正海.虎刺花外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812-816.
[35]沈宗根,吕洪飞,Y.Gutterman,etal.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2,22(6):1384-1370.
[36]林如,曹玉芳,胡正海.绞股蓝积累人参皂甙的组织结构研究.中草药,2002,33(10):944-946
[37]沈宗根,李景原,胡正海.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与其化学防御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381-1384.
[38]王卫卫,胡正海.甘肃甘南、陇南地区豆科一根瘤菌资源与固氮特性.科学农业,2002,50(5,6):273-277.
[39]王卫卫,胡正海,关桂兰.新疆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特性.中国水土保持,2002,7:35-40.
[40]王卫卫,胡正海,关桂兰.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根瘤菌资源及其共生固氮特性.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48-54.
[41]WANGWeiwei,HUZhenghai,GUANGuilan,etal..StudiesontheCharacteristicsRelatedtoSymbioticNitrogenFixationofLegumesinXinjiangRegion,China.12thInternationalSoilConservationOrganizationConference.May,2002,26-31,Beijing.
[42]王卫卫,胡正海.21世纪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2,4:12-16.
[43]王卫卫,胡正海.西北阿拉善荒漠地区一根瘤菌固氮特性调查与分析.科学农业,2002,50(11,12):427-432.
[44]吕洪飞,初庆刚,胡正海.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2,33(12):1135-1138.
[45]TianWei-Min,HanYa-Qin,WuJi-Lin,HuZheng-Hai.Fluctuationofmicrofibrillarprosteinlevelinlutoidsofprimarylaticifiersinrelationtothe67KDstorageproteininHeveabrasilensis.ActaBotanicaSincia,2003,45(2):127-130.(SCI收录)
[46]Wei-MinTian,Ji-LinWu,Bing-ZhongHaoandZheng-HaiHu.VegetativestorageproteinsinthetropicaltreesSwieteniamacrophylla:seasonalfluctuationinrelationtoafundamentalroleintheregulationoftreegrowth.CanadianJournalofBotany,2003,81(5):492-500.(SCI收录)
[47]LiJing-Yuan,WangTai-Xia,ShenZong-Gen,HuZheng-Hai.RelationshipbetweenleafstructureandaloincontentinsixspecicsofAloeL.ActaBotanicaSinica,2003,45(5):549-600.(SCI收录)
[48]Wei-MinTian,Zheng-HaiHu.DistributionofvegetativesrorageproteinsinRasaceae.IAWAJournal,2003,24(4):412-428(SCI收录)
[49]李景原,王太霞,胡正海.木立芦荟茎的发育解剖及其异常结构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96-100.
[50]曹玉芳,林如,胡正海.盾叶薯蓣根状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97-303.
[51]胡正海.植物比较解剖学在中国50年的进展和展望.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344-355.
[52]RenYi,LiZhi-Jun,HuZheng-Hai.ApproachestothesystematicpositionofCircaeasterbasedonthemorphologicaldata.ActaBoreali-OccidentatiaSinica.2003,23(7):1091-1097.
[53]田维敏,阎兴富,胡正海.杨树新梢积累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43-1147.
[54]曹玉芳,胡正海.盾叶薯蓣实生苗根状茎的形态发生及薯蓣皂苷积累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54-1162.
[55]王太霞,李金亭,李景原,胡正海.绞股蓝与乌蔹霉药用部分的显微鉴别.中草药,2003,34(6):465-467.
[56]王卫卫,胡正海.几种生态因素对西北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63-1168.
[57]林如,刘世彪,曹玉芳,胡正海.绞股蓝总皂苷含量与其营养器官和生长期相关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73-1177.
[58]郑宏春,胡正海,路安民.商陆科植物的子房结构观察.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95-1201.
[59]宁熙平,赵晨,胡正海.芝麻菜花蜜腺的结构和发育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209-1216.
[60]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怀地黄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217-1223.
[61]滕红梅,胡正海.紫苏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288-1291.
[62]曹玉芳,林如,胡正海.盾叶薯蓣的发育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4):288-294.
[63]胡正海.制定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植物学研究.中草药,2003,10(34)(增刊):71-73.
[64]吕洪飞,胡正海.贯叶金丝桃不同器官的分泌细胞团分布密度与金丝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草药,2003,34(10):1045-1047.
[65]李志选,石建芳,胡正海.珍稀植物银鸽树木材解剖学观察I.西北植物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616-617.
[66]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芦荟维管束的结构与芦荟素积累的相关性.广西植物,2003,23(6):436-439.
[67]王太霞,李景原,沈宗根,胡正海.芦荟叶的芦荟素细胞的发育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实验生物学报,2003,36(5):361-367.
[68]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怀地黄营养器官中梓醇的积累动态.中草药,2004,35(2):208-209.
[69]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地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草药,2004,35(5):7-9.
[70]曹玉芳,王太霞,胡正海.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生物学报,2004,37(3):222-227.
[71]曹玉芳,王太霞,胡正海.盾叶薯蓣根状茎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差异研究.中草药,2004,35(5):7-10.
[72]郑宏春,路安民,胡正海.数珠珊瑚(商陆科)花器官发生.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476-483.
[73]LüHong-Fei,ChengCun-Cui,TangXi,HuZheng-Hai.FTIRSpectrumofHypericumandTriadenumwithReferencetoTheirIdentification.ActaBotanicaSinica,2004,46(4):401-406.(SCI收录)
[74]郑宏春,路安民,胡正海.商陆属植物花器官的发生.植物分类学报,2004,42(4):352-364.(SCI收录)
[75]盛仙勇,林金星,胡正海.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高等植物有性生殖中的作用.西北植物学报,2004,24(8):1527-1536.
[76]刘世彪,张钊,徐家振.四倍体绞股兰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陕西农业科学,2004,3:63-65.
[77]刘世彪,胡正海.遮荫处理对绞股兰叶形态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4):339-344.
[78]Wei-MinTian,Zheng-Hai,Hu,DistributionandUltrastructureofvegetativestorageproteinsinLeguminosae,2004,IAWAJournal,25(4):459-469.
[79]韩志萍、胡正海,芦竹对不同重金属耐性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61-165.
[80]刘世彪、林如、胡正海,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实验生物学报,2005,38(1):54-60.
[81]盛仙永、胡正海,Ca++、pH在花粉萌发及其花粉宫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94-199.
[82]刘世彪、胡正海,绞股蓝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1):144-146.
[83]刘世彪、胡正海,绞股蓝龙须茶的人参皂甙组织化学定位及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西北植物学报,2005,25(2):388-392.
[84]瘳海民、胡正海,何首乌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2):311-314.
[85]胡正海,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1):8-12.
[86]刘世彪、瘳海民、胡正海,绞股蓝营养器官各发育阶段结构与总皂甙含量相关性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2):928-931.
[87]王太霞、司源、李景源、胡正海,怀地黄块根内含锌醇结构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928-931.
[88]韩志萍、胡晓斌、胡正海,芦竹修复镉汞污染湿地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245-250.
[89]盛仙永、胡正海,蛋白酶体抑制剂HG132对青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实验生物学报,2005,38(4):309-315.
[90]谭玲玲、陈莹、蔡霞、胡正海,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9):1431-1433.
[91]彭励、胡正海,甘草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11):1744-1747.
[92]瘳海民、沈宗根、胡正海,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发育过程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508-1511.
[93]谭玲玲、蔡霞、胡正海,北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199-2203.
[94]胡正海、刘世彪,绞股蓝结构、发育和光照与绞股蓝总皂甙积累的关系,中草药,2005,36(增刊):191-193.
[95]付淑颖、魏朔南、胡正海,漆树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5):12-16.
[96]胡正海、瘳海民、沈宗根、李景原,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的研究,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6):506-512.
[97]瘳海民、胡正海、贺定翔,制首乌中二苯已烯苷含量的HPLC测定,西北药学杂志,2006,21(1):3-4.
[98]瘳海民、王玲丽、谭玲玲、胡正海,不同产地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测定,中草药,2006,37(4):603-604.
[99]H.M.Liao,X.Y.ShengandZ.H.Hu,UltrostrulcturalstudiesontheprocessofaloinproductionandaccumulationinAloearborescens(Asphsdelaceae)leaves,BalanicalofLineanSociety,2006,150:241-247(SCI收录)
[100]瘳海民、沈宗根、盛仙永、胡正海,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39(1):55-60.
[101]XianyongSheng,ZhenghaiHu,HongfeiLu,XiaohuaWang,FrantisekBaluska,JozefSamaj,andJinxingLin,RolesoftheUbiquitinproteasomepathwayinpollentubegrowthwithemphasisonMG132-inducedalterationsinultrastructure,cytoskeletonandcellwallcomponents,plantphysiology,2006,141:1578-1590.(SCI收录).
[102]李景源、王红军、王太霞、王丹、胡正海,遮荫对库拉素芦荟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588-1592.
[103]彭励、张琪、胡正海,宁夏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946-1949.
[104]李金亭、谭玲玲、胡正海,牛膝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1973-1978.
[105]陈莹、谭玲玲、蔡霞、胡正海,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4-70.
[106]李金亭、胡正海,牛膝类药材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草药,37(6):952-955.

相关话题/生命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李如琳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王玉华
    王玉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地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编710069Tel:**(实验室)E-mail:wangyh@nwu.edu.cn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功能研究。教育及工作经历:1993-1997:西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李红民
    姓  名:李红民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2年4月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技术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E–mail:hlhm2002@yahoo.com.cn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学术团体: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中国细胞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步怀宇
    步怀宇发表论文及授权专利1.步怀宇,景建洲,贾敬芬.发根农杆菌对骆驼刺的转化及转化组织的形态发生,实验生物学报,2001,34(2):81-87.2.韩晓玲,步怀宇,郝建国,赵宇玮,贾敬芬.农杆菌转化的小冠花发状根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生物工程学报,2006,22(1):107-1133.赵宇玮,郝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李多伟
    李多伟:男,1959年2月15日出生,副教授,大学本科,在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任教,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天然动植物资源提取、分离与植物细胞工程研究。曾主持和参加课题8项,出版专著2部,在《西北大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化工》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7篇。科研成果共获奖励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马艳玲
    马艳玲西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地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编710069Tel:**(办);**(实验室)Fax:**E-mail:mayanling@nwu.edu.cn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宏基因组学及分子微生物学;新型生物催化剂、抗生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隶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朱宏莉
    朱宏莉,女,1971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留校至今,1998年获得西北大学应用微生物专业硕士,2007年获得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陕西省科委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等10余项,撰写教材两部,发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沈立新
    沈立新西北大学,副教授。通信地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编710069Tel:**Fax:**E-mail:shenlx@nwu.edu.cn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机制,微生物在医用材料、废物处理、农药方面的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及发酵技术进行生物活性物质生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殷 红
    殷红,女,1958年生,1982年西北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和真菌生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教以来,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过植物生理学、细胞工程、真菌生理学等多门课程,曾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等教学类奖项3项。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简介-赵新峰
    赵新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地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邮编:710069Tel:**(办);**(实验室)Fax:**E-mail:zhaoxf@nwu.edu.cn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学,功能蛋白质与药物相互作用教育及工作经历:1997-2001:西北大学化学系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