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李同昇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8-25


李同昇

李同昇,男,1960年9月生,陕西省岐山县人。教授,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西北大学“112”人才,精通俄语,熟练掌握英语。现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

一工作经历
2013.4-今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2003-今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0-2013.3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系副主任(副院长)
1995-2000年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副教授
1994-1995年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讲师


二教育经历
2003.11--2004.4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88.10--1992.8原苏联敖德萨大学研究生,获经济与社会地理学博士学位
1986.9--1988.10西北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
1980.9—1984.7西北大学地理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三教学工作
1994年以来,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地理学、产业发展与布局、中国经济地理、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学等课程,为博、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人文地理、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现代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等课程;主持完成了3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在《高等理科教育》、《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道德素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本科生“过程考核+资格考试+口试+项目训练”的课程考试新模式、地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先后获得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1)和2项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奖(排第1)。现主持陕西省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建设项目。

四科研工作
1996年以来,主持完成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陕西省政府科技项目。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与区域发展、产业旅游与生态旅游、西安市—陕西省—西北地区—新亚大陆桥经济带等不同层次的区域发展和规划等方面,在《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土保持通报》、《西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和《陕西文化景观研究》,合著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DevelopingChina'sWest:ACriticalPathtoBalancedNationalDevelopment》等10余部著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1)。

五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乡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和管理学部通信评审专家
科技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经济地理》杂志编委
《人文地理》杂志编委

六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师范大学、俄罗斯地理学会及多位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建立了实质性交流和合作关系;与敖德萨大学、乌克兰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有长期交流和合作关系。
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台湾大学、(台湾)亚洲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参与中国地理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相关学术会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等单位有多项实质性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领域

一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1支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空间类型及其综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宝鸡地区为例(**)1997~1999(项目负责人)
(2)国家教委优秀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人地关系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1995~1997(项目负责人)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宝鸡市农村社区类型及其发展模式研究(1996D07)1997~1999(项目负责人)
(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线两带”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2003D06)2004-2006(项目负责人)
(5)国土资源部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方案研究2001~2002(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乡村地域共同体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98(5)
(2)李同升、厍向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为例.西北大学学报,2000(3)
(3)李同升、刘笑明、陈大鹏.区域小城镇的空间类型及其发展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2(4)
(4)李同升、罗雅丽.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村镇建设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5(70M-5)
(5)罗雅丽、李同升.制度因素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人文地理,2005(4)
(6)罗雅丽、李同升.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2005(5)
(7)李慧栋、李同升.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城市发展研究,2006(6)
(8)沈锐、李同升.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城市问题,2005(4)
(9)李同升、程叶青.我国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人文地理,2002(4)
(10)程叶青、李同升.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5)
(11)刘小鹏、李同升.国际BOT投融资方式在陕西农业建设中的应用,西北大学学报,2003(1)
(12)李同升等.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
(13)曹明明、李同升.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学术创新
(1)系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机理(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态测评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制约和激励研究,并以大西安地区和宝鸡市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2)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通过对乡镇地域系统的剖析,提出乡镇社区的理论概念,分析了其结构与功能,并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建立了描述其的指示因素和指标体系,以关中地区为例,进行了乡镇社区空间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开展了以社区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乡镇规划研究,提出了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发展与规划思路。

二经济地域系统演化与调控研究
1支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区域开发的地学基础”(**)(项目负责人为陆大道院士)之子课题: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的典型研究2002~2005(项目负责人)
(2)973计划项目“东北亚生态系统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2005CB724801)
一级子课题:西伯利亚自然-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功能和方向2005-2007(项目负责人)
(3)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流域PRED系统及其时空协同研究”(**)2007-2009(项目负责人)
(4)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陕西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2003K12-G5)之专题三—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
2004-2005(项目负责人)
(5)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2004DGS3D026)专题五--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2005-2006(项目负责人)
(6)陕西省政府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中陕西重点开发区域及优先项目选择1999~2000(项目负责人)
(7)西安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项目:西安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2004—2005(项目负责人)
(8)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和促进机制研究(HJ06005-07)2006—2007(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徐冬平.基于SD模型的流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
地理科学2006(5)
(2)程叶青、李同升、张平宇.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源刊),2004(12)
(3)徐冬平、李同升.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5(3)
(4)程叶青、李同升.矿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2004(6)
(5)李同升、韦亚权.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生态学报,2005(4)
(6)李同升、韦亚权、周华.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研究,经济地理,2005(5)
(7)李同升、陈文言.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开发的体重创新和立法问题,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2)
(8)李同升、赵荣.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0(1)
(9)厍向阳、李同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及协调度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2)
(10)刘小鹏、李同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产业建设综合绩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宁夏中北部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01(3)
(11)李同升.西部大开发—观念、政策与行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12)李同升.西北地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1997(1)
(13)赵荣、李同升.陕西文化景观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3学术创新
(1)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陕西和黄土高原地区,在区域分析和地域经济系统动态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演化及其优化调控、陕西城乡聚落系统结构及其空间演化等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特色。
(2)在理论上,以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汲取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学科交叉、多视点系统解析,注重对经济地域系统的组织结构、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和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探讨其发展规律和优化调控方法措施,进而指导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实践活动。对黄土高原经济地域系统的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模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及其空间结构、西部大开发的地理学研究都体现了上述思想。
(3)在实践上,重点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县综合开发与治理规划、产业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研究。研究成果均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采用。

三科技园区及其技术扩散研究
1支撑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扩散的机制分析及其示范推广模式研究(05BJL07)2005-2007(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罗雅丽.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及其优化途径,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2)刘笑明、李同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经济地理,2006(6)
(3)王武科、李同升.农业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
(4)方维慰、李同升.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分析与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1)
(5)张建忠、李同升.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农村经济,2006(12)
(6)刘笑明、李同升.由失败案例透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3)
(7)刘辉、李同升.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3)
3学术创新
(1)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创新扩散S型分析的基本假设,选择典型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技术创新源地,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创建了描述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多样化模式,总结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规律。
(2)根据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研究了公益性技术、经营性技术和中间性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扩散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功能尚可,但技术扩散和示范推广效果则不尽人意。项目研究在国内首次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

四产业旅游、生态旅游和景区规划研究
1支撑项目
(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1~2002(项目负责人)
(2)西安市软科学项目:西安市观光农业现状调查、发展预测和政策研究2001~2002(项目负责人)
(3)陕西省政府: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2-2003(项目负责人)
(4)武汉三特索道公司:神农架大龙潭景区、小神农架关门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04(项目负责人)
(5)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杨凌示范区旅游业发展规划2003-2004(项目负责人)
(6)山西丹朱岭旅游开发公司:丹朱岭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项目负责人)
(7)邯郸市人民政府:邯郸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长郭来喜,副组长王兴中、李同升)2006(副组长,专题负责人)
(8)宁夏自治区政府:宁夏金沙湾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发展规划(组长郭来喜,副组长王兴中、李同升)2006(副组长,专题负责人)
(9)西安市政府: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6(项目负责人)
(10)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西安经开区现代农业主题公园项目策划2006(项目负责人)
(11)西安市雁塔区旅游局:雁翔民俗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2007(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生态学杂志,2002(2)
(2)杨新军、李同升.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通报,.2004(2)
(3)刘笑明、李同升.西安市观光农业空间结构研究,人文地理,2005(3)
(4)李同升等.西安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5)李同升、张洁.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世界地理研究,2006(3)
(6)李慧栋、李同升.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景区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6(10)
(7)张洁、李同升.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西北大学学报,2007(3)
(8)张洁、李同升.工业旅游项目策划研究,人文地理,2007(2)
(9)刘笑明、李同升.农民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5(18)
(10)杨永波、李同升.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西安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旅游学刊,2007(11)
3学术创新
(1)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建立起了观光农业宏观布局与微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指出:综合区划理论和环城游憩带理论是大中城市郊区观光休闲农业宏观布局的理论依据,而区位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景观生态理论则可作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以西安市为实证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资源条件和市场开发前景进行研究,对其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做出合理安排,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西安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其中;选择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项目设计,选择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观光农业规划与休闲体验设计,选择西安杜陵进行皇家上林苑观光农园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研究获得2005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以山西丹朱岭旅游景区为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工业旅游为导向的景区规划研究”,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工业旅游开发有示范指导作用。
(3)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都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和评价方法、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方面开展了探索性工作。

五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研究
1支撑项目
(1)973计划项目“东北亚生态系统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2005CB724801)一级子课题:西伯利亚自然-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功能和方向2005-2007(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黄国胜.俄罗斯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析,人文地理,2007(3)
(2)李同升.中国与中亚国家沿桥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经济地理,1998(3)
(3)李同升.迈向21世纪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地理,1997(2)
(4)李同升、陈宗兴.关于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若干思考,经济地理,1997(1)
(5)李同升.原苏联地区新的政治地图,人文地理,1997(3)
(6)李同升.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997(2)
(7)李同升.莫斯科大都市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发展特点,人文地理,1995(1)
(8)杜德斌、李同升、冯春萍、赵媛.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六高等教育和教学研究
1支撑项目
(1)陕西省高等教育面向2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地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982029),1999-2001(项目负责人)
(2)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基于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改革研究(**)2003-2005(项目负责人)
(3)陕西省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2004-2006(项目负责人)
2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赵荣.国内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特点分析—兼论我国人文地理学教材改革问题,人文地理,2000(4)
(2)李同升.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2(2)
(3)李同升.基于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改革探讨,高等理科教育,2005(6)
(4)李同升等.《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http://jpkc.nwu.edu.cn/rwdlx/index.htm
3学术创新
(1)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道德素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该研究获得了200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提出了本科生“过程考核+资格考试+口试+项目训练”的课程考试新模式。
(3)提出了地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该研究获得了2005年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关话题/环境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姜彬
    姜彬姜彬,男,博士,讲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纳米材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方面的研究。联系电话:**电子邮箱:jb1987@nwu.edu.cn,jb**@gmail.com一、教育经历2004.9-2008.7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学学士2008.9-2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荀斌
    荀斌荀斌,女,博士,讲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要从事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景观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邮编:710127电子邮箱:xunbin@nwu.edu.cn一、教育经历2004.9—2008.7内蒙古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2008.9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邱海军
    邱海军邱海军,男,1983年10月出生,陕西神木人,博士,讲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灾害、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邮编:710127Email:**@163.com一、教育与工作经历2012.7-今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系讲师2007.9-2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王森
    王森王森,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2年1月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转化以及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代谢机理研究。2012年4月受聘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李书恒
    李书恒李书恒,讲师,博士。2002年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免试攻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其中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国家建设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张普
    张普张普,女,1982年11月生,陕西长安县人。副教授,从事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联系方式: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邮编710127Email:zhangpu@nwu.edu.cn一教育与工作经历2013.5-现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2011.1-2014.1西北大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王军强
    王军强王军强,男,汉族,西安市周至县人,生态学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博士。2001年起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参加中德科技合作项目“中国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防止土壤退化恢复自然植被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陕西省交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王俊
    王俊基本情况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于河南虞城,博士,教授,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后。联系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学府大道1号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邮政编码:710127Email:wangj@nwu.edu.cn个人履历:2011.7-2011.12美国农业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朱志梅
    朱志梅基本情况朱志梅,女,汉族,2004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公派赴意大利Salento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技术系进修,现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简介-陈海
    陈海陈海,男,汉族,1971年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博士。地址: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电话:+86+**+86+**E-mail:chw@nwu.edu.cn◆教育经历1990–1994本科生,山西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 ...
    西北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