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张文鹏,男,1958年8月出生,陕西礼泉人,1979年9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学习;1983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1985年8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6月在山东大学数学系获基础数学博士学位后分配到西北大学数学习任教,1992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9月应美国佐治亚大学数学系AndrewGranville教授的邀请去美国佐治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1996年9月回国后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教,1997年12月进入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9年出站后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教至今,现为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
二、科学研究1.科研项目
[1]“关于L-函数的均值定理及其有关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1万元,(1991.1-1992.12),项目负责人。
[2]“关于L-函数的均值定理及其在乘法数论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1万元,(1993.1-1993.12),项目负责人。
[3]“解析数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重点项目,经费每人4万元,(1991.1-1995.12),主要参加人员。
[4]“关于Zeta-函数与L-函数的均值公式及其应用”,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0.95万元,(1992.1-1994.12),项目负责人。
[5]国家教委第四批重点跟踪支持人员基金,经费6万元,(1994.8-1996.8),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参加国际会议,经费100美元及3760港币。
[7]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邀请国外专家讲学基金,经费2900美元。
[8]“解析数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重点项目,经费每人7.2万元,(1996.1-2000.12),主要参加人员。
[9]“解析数论中的若干问题及其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0.7万元,(1996.1-1997.12),项目负责人。
[10]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经费2.5万元,(1997.6-1999.6)。
[11]“数论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万元,(1998.8-1999.8),项目负责人。
[12]“数论函数的均值估计问题”,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万元,(1998.12-2000.5),项目负责人。
[13]“关于Dedekind和的均值研究”,陕西省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经费1万元,(1998.9-2000.3),项目负责人。
[14]国际学术交流,陕西省“三·五”人才专项资金项目,1.5万元,(1998.12-1999.12),项目负责人。
[15]“解析数论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1.5万元,(2001.1-2002.6),项目负责人。
[16]“数论中经典问题及其研究”,陕西省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经费1.8万元,(2001.1-2002.6),项目负责人。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经费约2万元,(2001.3-2001.3)。
[18]“解析数论中的一些经典问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A11),经费1.5万元,(2003.1-2004.12),项目负责人。
[19]“解析数论中的一些经典问题”,陕西省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02JK052),经费1.4万元,(2003.1-2004.12),项目负责人。
[20]“关于数论函数及其均值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16万元,(2003.1-2005.12),项目负责人。
[21]“传统与现代数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经费5.5万元,(2004.2.12-2004.2.16),项目负责人。
[22]“关于一些新的数论函数的均值”,陕西省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04JK132),经费1.5万元,(2004.7-2005.12),项目负责人。
[23]“数论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18万元,(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
[24]“现代数论中一些著名和式的均值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A09),经费1.5万元,(2005.1-2006.12),项目负责人。
[25]“数论中一些著名和式的算术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31万元,(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
[26]基础数学博士点基金项目,经费6万元,(2007.1-2008.12),项目负责人。
[27]“L-函数的均值及其有关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25万元,(2011.01-2013.12),项目负责人。
2.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及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80余篇,列举一小部分:
1991.关于L-函数的二次均值公式(II),中国科学A辑,Vol.9,No.4,365-379.
1991.OntheDirichlet’sL-functions,ActaMathematicaSinicaNewSeries,Vol.7,No.2,103-118.
1992.L-函数的一种新型的均值公式,中国科学,Vol.10,No.7,690-696.
1992.OnthemeansquarevalueformulaofL-functions,CompositioMathematica,Vol.84,56-69
1993.OnaproblemofD.H.Lehmeranditsgeneralization(I),CompositioMathematica,Vol.86,307-316.
1994.OnthemeansquarevalueofHurwitzzeta-function,IllinoisJournalofMath,Vol.38,No.1,171-78.
1995.Onthedifferencebetweenanintegeranditsinversemodulon,JournalofNumberTheory,Vol.52,No.1,1-6.
1996.OntheDistributionofInversesModulon,JournalofNumberTheory,Vol.61,No.2,301-310.
1997.SomeIdentitiesInvolvingtheFibonacciNumbers,TheFibonacciQuarterly,Vol.35,No.3,225-229.
1998.OnaproblemofP.Gallagher,ActaMathematicaHungarica,Vol.78,N?o.4,345-357.
1999.OntheprimitiverootsandthequadraticresiduesmoduloP,StudiaScientiarumMathematicarumHungarica,Vol.35,1-7.
2000.OntheDedekindSumsandtheFibonacciNumbers,TheFibonacciQuarterl,Vol.38,No.3,223-226
2001.AsumsanalogoustoDedekindsumsanditsmeanvalueformula,JournalofNumberTheory,Vol.89,No.1,1-13.
2002.OnFareySeriesandDedekindSums,TheFibonacciQuarterly,Vol.40,No.2,170-174.
2002.SomeidentitiesinvolvingtheFibonaccipolynomials,TheFibonacciQuarterly,Vol.40,No.3,314-318.
2003.OnaproblemofD.H.LehmerandKloostermansums,MonatsheftefurMathematik,Vol.139,No.3,247-257.
2003.OnthedifferencebetweenanintegeranditsinversemoduloN(II),ScienceinChina,Vol.46,No.2,229-238.
2004.ThefistpowermeanoftheinversionofL-functionsweightedbyquadraticGausssums,ActaMathematicaSinicaNewSeries,Vol.20,No.2,283-292.
2004.OnthegeneralKloostermansumsanditsfourthpowermean,JournalofNumberTheory,Vol.104,No.1,156-161.
2006.OntheDirichletcharactersofpolynomialinseveralelements,ActArithmetica,Vol.121,No.2,117-124.
2008.OnthemeanvalueofL-functionswiththeweightofcharactersums,JournalofNumberTheory,Vol.128,No.8,2459-2466
2010.AhybridmeanvaluerelatedtotheDedekindsumsandKloostermansums,中国科学,Vol.53,No.9,2543-2550.
2010.AmeanvaluerelatedtobeD.H.Lehmerproblemandkloostermansums,Actaaritametica,143.3(2010),291-298
3.科研奖励
1992年单独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等奖;
1993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3等奖;
1993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类奖2等奖;
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等奖;
1995年被授予首届陕西省科技新星荣誉称号,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
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规划。
2003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