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类别和批准时间
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
本学科长期以来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①肝脏创伤止血的系列研究。创用“尼龙搭扣肝止血带”,用于肝脏创伤止血,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简化了严重肝损伤的清创性切除技术,这一成果得到国内普外学术界的普遍肯定和选用,并被总后卫生部作为野战外科卫生器材装备部队。②消化道粘膜屏障损伤的防治研究。针对临床常见消化道粘膜屏障损伤这一基本问题,抓住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二个中心环节,从细胞、亚细胞结构和分子水平研究应激状态下,消化道粘膜损伤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措施,可望形成一个更合理、高效、经济、安全的创伤代谢支持模式。③周围动脉广泛闭塞性病变的研究。率先开展网膜移植与一期胫后静脉动脉化治疗广泛闭塞性病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率先在国内开展肢体正、负压交替治疗血管闭塞性病变,高血氧治疗及负压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及雷诺综合征等,并研制XBP-20A型压力治疗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④肝移植实验与临床研究。在成功完成小鼠肝移植实验研究基础上,1994年开始猪异体肝肾联合移植研究,对供肝灌注、切取、保存、病肝切除和新肝植入全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在急性实验条件下,10次猪的肝肾联合移植获得成功,移植猪存活最长时间76小时,为临床肝移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1997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儿童活体部分肝移植术。
多年来在腹部创伤、肝脏肿瘤和创伤、复杂胆道疾病、重症胰腺炎、消化道肿瘤、周围血管闭塞性疾患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腹部创伤领域,“八五”期间获军队指令性课题资助,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丰富和提高了临床腹部创伤诊疗理论内容及实践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吸引了诸多病人。
三、主要科技成果
本学科医疗特色明显,研究重点突出,方向稳定,并初见成效。1997年6月率先开展国内首例小儿活体肝部分移植术获得成功。已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五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译编专著15部。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项,金额20万元。“八五”期间完成总后卫生部指令性课题“肝创伤止血研究”。
先后有6人赴美国匹兹堡肝移植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瑞典Karolinsk大学等院校留学深造,现陆续学成回国,成为学科的技术骨干。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0余人次,有5人的科技论文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参加全国、全军学术研讨宣读学术论文60余人次,扩大了学科的影响;1993年、1995年本学科分别主办了“中日肝胆胰疾病研讨会”,“第六届中日氨基酸研讨会”。
四、师资力量及研究生导师情况
本学科现有高级职称5名,副高职称8名,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2人,形成梯次,结构合理,而且学有侧重,各具专长,可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及医疗科研工作。
李开宗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专业。在肝创伤、肿瘤及胆系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在军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肝脏创伤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学”等专著10部。曾任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医疗成果奖评委,陕西省医学职称评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窦科峰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专业。1988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1991年~1992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研修,对肝脏肿瘤、肝脏移植及胆道肿瘤等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在军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译编专著5部,现任中华医学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全军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等四个专业杂志编委。
宁莫凡硕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即从事普通外科专业。对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创用肢体压力治疗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发表论文15篇,专著5部,现任全国血管病专业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王为忠、晋援朝、王岭等均在各自专业上有较深造诣,在军内外有较高名望。
五、所属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情况
现有肝胆、胃肠、血管内分泌三个专业,床位数120张,可满足医疗需求。配备有专科实验室,可深入进行形态学、功能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研究,是本学科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进行课题攻关的基地。
六、培养研究生情况
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毕业26名,在读14名,有5名先后升入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2名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