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法学院第九期读书分享会在综合楼十三层学院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的分享书目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阅读书目的推介人校党委副书记师东海以及学院党总支书记萨海斌作为特约书友,与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成员以及16级部分读书爱好者共计三十余人济济一堂,共同分享读书故事。

校党委副书记师东海分享自己工作中的读书故事
分享会在一段由书友精心制作的《追风筝的人》的微视频中温暖开场。首先,分享会主持人段灵芝老师围绕小说主人公阿米尔与父亲、哈桑、国家之间的三条故事主线入手,以“为你,千千万万遍”解读了兄弟、父子、个人与国家之间血脉相依的联系,并特别就家国情怀和人性救赎两个方面谈了书中的细节描绘,风筝是有象征意义的,代表了不同境遇的人对善良、忠诚、正直、自由的执着追求。
随后,同学们围绕“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我们该不该(能不能)犯错”、“如何看待善良与奉献”、“如何看待懦弱与退缩”等小说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其间,结合现实社会的实例,大家对于“善良必须有锋芒”、“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约束”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在不断的探讨交流中,同学们加深了对本书的理解,同时收获了不少人生哲理。
期间,学院党总支书记萨海斌针对同学们的困惑并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分享到: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有担当意识,勇挑重担,特别是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正义;面对困境,鼓励青年学生“要尽量避免犯错,但要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勇敢向前”。
校党委副书记师东海兴致盎然的和青年学生分享了自己求学、工作中的读书故事,并勉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格局的重要途径。针对《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校党委副书记师东海谈到:作为一部极为动人的作品,书中人性的描写直指人心,敏锐、真实,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有直面内心的勇气,面对生活挫折的勇气,面对学业、人生选择的勇气。

法学院在综合楼十三层学院会议室举行第九期读书分享会
三个多小时的读书分享会在师老师的总结感悟中落下帷幕。读书分享会作为法学院青年读书引培工程的特色活动之一,在学校、学院各方的关怀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九期,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与教师的积极参与。而读书作为培育青年的理想信念、提升人文情怀、练就过硬本领的重要途径,更是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弘扬,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十九大的进程中,通过读书,青年学生能进一步牢记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进!
撰稿:法学院黎佳明段灵芝摄影:李念军编辑: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