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近现代_教授】周亚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26




周亚,山西长治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主讲《中国现代史》《山西区域历史地理专题》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等国家级课题4项。曾获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2项;获“山西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山西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山西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直接负责人的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团队先后被评为山西大学2018年“五四青年奖状”和山西省2019年“五四青年奖状”。


著作:
《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当地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2018年。(专著)
《沁河蚕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专著)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山西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合著)
《和顺县志》(古籍整理),商务印书馆,2015年。(合校)
《山西大学工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参编)
《书法鉴赏》(省级统编教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参编)
《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参编)
《骊山华清宫文史宝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参编)


论文:
《长程累进:太行山文化的历史脉动》,《黄河·长城·太行文旅融合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一)
《百年来山西票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经济问题》2019年增刊。(第二)
《太行山文化的历史检视与当代价值》,《山西日报·理论周刊》,2019年8月5日。(第一)
《民国时期关中传统水利的机遇与转型》,《社会史研究》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独撰)
《治水兴城:宋代以来太原城的生命史》,《福建论坛》2018年第4期。(第一)
《山西票号书信发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4期。(独撰)
《清末山西普通商人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实态——以《武氏家书》《王富堂家书》为中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6期。(第一)
《从试验到推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现代化探索——以山西龙子祠灌区为例》,《山西档案》2018年第2期。(第二)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民众支前》,《党史文汇》2017年第4期。(第二)
《民国晋南龙祠泉域社会转型中的变与不变》,《民国研究》2017年春季号。(独撰)
《元明清时期晋南龙祠泉域的水利组织》,《福建论坛》2017年第3期。(独撰)
《明清以来晋南龙祠泉域的水权变革》,《史学月刊》2016年第9期。(独撰)
《“抗战与山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民国研究》2016年春季号。(第一)
《山西临汾龙祠水利文书述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独撰)
《“园田化”:集体化时期现代农业的规划与建设》,《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独撰)
《明清时期山西虎的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二)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基于龙祠周边的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独撰)
《山西临汾龙祠水利碑刻辑录》,《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史研究》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撰)
《清浊之间:历史时期吕梁山区东南麓的水利与水患——以晋南龙子祠泉域为中心》,《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独撰)
《1912-1932年关中农田水利管理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独撰)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述评》,《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第一)
《“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史林》2008年第5期。(第二)
《宋代以来太原城的水患及其防治》,《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独撰)
《1900-1949年关中地区旱涝灾害时空特征初探》,《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期。(第一)
《秦汉上林苑的功能及其与都城发展之关系》,《中国古都研究》第21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独撰)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中国农史》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一)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导读》,《史学名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
《<汉书·地理志>沁水“过郡三”考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独撰)


学术随笔:
《小城大爱》,《平遥文学》2011年第11期。(独撰)
《用心生活 用爱理解——关于历史的一点想法》,《百草园》第31期,2011年10月。(独撰)
《田野·生活·历史》,《历史学人》2007年9月22日第三版。(独撰)


课题:
“山西票号原始文献整理研究与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子课题“历史叙事:山西票号兴衰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ZD065
“讲好山西国宝级文物故事——日升昌票号”,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委托项目,编号:40。
“票号民间文献释读与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编号:。
“票号民间文献释读、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编号:19VJX028。
“山西抗日战争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山西抗战英烈碑刻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编号:19KZD002。
“山西票号书信整理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编号:。
“锦生润票号资料整理与研究”,山西省社科联“晋商基金会”专项资助项目,编号:JSKTY201806。
“新见票号书信整理与研究”,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委托项目,编号:88。
“山西票号衰败的实证研究——以中兴和票号为例”,山西省哲学社科后期资助课题,编号:2018D002。
“中国传统村落价值体系与异地扶贫搬迁中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子课题“保护与利用:传统村落历史文献集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17JZD052。
“山西长城志研究”,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编号:。
“黄土高原水利社区的结构与时代转型研究(1949-198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CZS048。
“建国60年来山西省大型灌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以汾西灌区为例”,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1。
“集体化时期的乡村水利与社会变迁——以晋南龙子祠泉域为例”,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科研获奖:
《晋南龙祠:黄土高原一个水利社区的结构与变迁》,2018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2014年山西省第八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2011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教学/人才培养获奖:
张艳鑫等:《林人共生:护林碑所见明清时期太行山区的山林保护——以黎城县为中心的考察》,山西省第十六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证书编号:),2019年7月。
山西大学201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10月。
史汶昕等:《民国太原城市空间研究》入选2014年度山西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荣誉证书(证书编号:SRT-SJ-**),2015年5月。
山西大学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10月。
相关话题/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