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综合实验楼418学术报告厅
报告时间:2018年1月16日(周二)上午8:30
报告人:唐瑜教授 兰州大学
个人简介:
唐瑜,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甘肃省化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化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1993、1996、1999年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先后获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近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研究,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杰出人才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Chem. Eur. J.、J. Mater. Chem.、Inorg. Chem.和J. Phys. Chem. C等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

报告简介:
发光稀土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分子设计性和动态可调的配位键,而且具有荧光寿命长、量子产率高、光谱分布广等优点,可用于构筑比率型、近红外及双光子型荧光探针,其智能发光材料在生命医学以及光学信息存储和防伪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如何实现分子水平精准调控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功能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稀土荧光光谱及寿命调制研究,利用配合物的分子设计性和发光特点,以纳米限域、原位配位和能量传递进行稀土荧光调制,建立了分子水平调控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功能新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光学信息存储和生物探针,创制稀土配合物智能发光材料,实现了稀土多维度光学信息存储,构筑出稀土智能诊疗探针,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稀土功能配合物研究和稀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