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夏,女,教授、主任医师。1982年9月—1988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六年制中医专业毕业,之后在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任教至今。
在教学工作中,擅于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针对自己所讲授的针灸学课程特点,认真阅读中医古籍,加强对古典医籍的领悟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实验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示范操作,严格把关,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严谨的教学态度,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曾获校级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在校级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山西省首届高校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三等奖。
临床工作中潜心向老师前辈学习,继承其临床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诊疗过程依理取穴,依法配穴,辩证处方,依方施术,按时治疗,逐步完善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单手刺灸手法和诊疗方法,在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妇儿疾病、皮肤病、内分泌失调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得到当地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同时注重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将临床心得与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于随诊学生。
科研工作中,利用我省本地优势,选取地道药材“恒山黄芪”作为研究对象,成功申报主持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黄芪超细粉碎度与黄芪多糖提取得率关联度研究”,于2013年5月获准结题。并参与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黄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两项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医药学类期刊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中草药》杂志2013年第9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年第3期。
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省级论文1篇,参与编写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