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彦,女,1969年10月生,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副院长。山西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20余项,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
长期从事方证相关物质基础的研究,攻读博硕期间参与211国家重点学科课题“肝郁脾虚模型的复制及相关方剂作用的生物学基础”及省级课题“蛇床子止痒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期间,参与国家973“中医基础理论框架结构”课题研究。积极从事临床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气血调和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重视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在消化、心血管、呼吸、妇科、皮肤科等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主持国家级横向课题“道地药材黄芪立地环境研究”、省教育厅“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大鼠冻疮、气虚冻疮模型的作用及配伍机理研究”、院级课题“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老年性皮肤瘙痒豚鼠模型皮脂腺及PAR-2影响的实验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阳虚寒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从AQP3角度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理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止痒机制”,山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黄芪桂枝五物汤从“荣和通”两法治疗阳虚寒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雷公藤骨髓及血液系统毒性的中医方剂干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及“基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利用蛋白组学技术从方病证相关角度研究风湿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山西省卫生厅“决明子乙酸乙脂提取物成分及化学结构分析研究”、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哈合作现代中医药国际推广研究与人才培养”、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黄芪种子与黄芪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制开发”等。
2007年“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流变及TXB2、PGF1α的变化”一文获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优秀论文奖,2010年“大鼠气虚冻伤模型的建立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桂枝汤作用研究”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2013年和2014年分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