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李慧慧)
全文如下:
杨晓峰:精准外科创新“梦之队”带头人
本报首席记者 米俊茹
凭借30多年深厚的学术积淀,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取得发明专利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专利奖6项,研制的系列医疗技术成果成功得到转化。他不仅是省内泌尿外科的手术权威,更是探索生物医学基础、临床、转化与应用,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学科创新带头人,是好大夫中的“发明家”。
在“精准医学时代”到来的今天,评价一名优秀外科大夫,除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外,还得加上“创新引领”这一条。山医大一院泌尿外科教授杨晓峰就是这样的大夫。他不仅是省内泌尿外科的手术权威,更是探索生物医学基础、临床、转化与应用,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学科创新带头人,是好大夫中的“发明家”。
妙手业界领风骚 独创“三晋原位新膀胱术”
2020年12月20日,杨晓峰的第30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康复出院了。一周前,他为这名患者做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手术。“手术用时4个小时,术后没有并发症,效果非常好”。
经过数十年的钻研,杨晓峰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前沿技术,独创具有山西特色的高难度手术方式———三晋原位新膀胱术,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追溯成果孕育的起点,是上世纪90年代杨晓峰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当时他就密切关注膀胱癌患者由于肿瘤复发,致身心痛苦、疾病致贫等家庭和社会问题。济世报国之心,激发他开启了长达30多年降低或减少肿瘤复发的科研历程。
30年间,通过对十余名患者实施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手术,杨晓峰掌握了只有优秀普外医师才能掌握的肠道修复技术。2018年,他结合国内外乙状结肠新膀胱的应用经验再次创新,对30多例恶性度较高的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成功实施“保留神经根治性膀胱全切加三晋原位新膀胱”的手术治疗。
最近,杨晓峰正在和省卫健委、省医学会、省男科学会讨论成立“三晋原位新膀胱联盟”,打算将此技术推广到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山西的膀胱癌患者在家门口即可接受优质治疗,不用远赴异地求医”。
发明精准外科黑科技“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达国际水平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外科手术将由微创外科发展为精准外科和分子靶向外科,手术的精准度也将由器官、组织、细胞发展到分子水平。”杨晓峰介绍,“精准到分子靶点的肿瘤外科手术必将是外科手术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追求最高境界,杨晓峰确立科研新目标。
2012年,杨晓峰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导向肽介导光学分子影像诊断膀胱肿瘤的研究,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膀胱肿瘤靶向特异的小分子导向肽、能够与膀胱癌细胞靶向特异性结合的膀胱肿瘤光学分子影像显影剂以及独居创新的“光学分子影像膀胱镜”。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指导外科医师在手术中明确肿瘤是否彻底切除,而且对国家医疗器械的市场安全产生重要作用,并将产生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杨晓峰长期沉浸于光学分子影像和精准外科的研究,结出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2016年的一次手术后,杨晓峰突然萌发了3D腹腔镜和光学分子影像有机结合的创新思路,经过实践,2017年成功申报并获得“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成像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020年10月30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0第三届中国‘UA-吉尼斯(Genius)’医疗创新大赛年度总决赛”上,杨晓峰的“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项目获得本年度总决赛冠军。
原文链接:杨晓峰:精准外科创新“梦之队”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