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西青年报》报道我校赴兴县暑期社会实践的感人一幕_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7-12-05

7月17日,《山西青年报》第5版以“可以帮我照张相吗 留点念想”为题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刘娅老师带队赴兴县暑期社会实践的感人一幕。现全文转载如下:
undefined

大学生在兴县服务 78岁老人提出请求——

“可以帮我照张相吗 留点念想”

本报记者 王宇松

7月15日下午,当山西医科大学赴兴县暑期实践队员帮当地78岁的老人杨老代挑完水,准备返回驻地时,老人拉住其中一名队员说:“可以帮我照张相吗?我想当做遗照用。”震惊之余,队员们流着泪拿出相机,帮老人拍下了几张令人难忘的照片。

杨老代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家住兴县康宁村。杨老一生未娶,身边也没有什么亲人。这辈子唯一的一张照片还是小学毕业时全班同学的合照,由于年代久远,照片已经十分模糊。



“我们事先了解到杨老是一位退伍老兵,希望队员们可以从老人身上学习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带队老师刘娅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走访慰问时,队员们看到老人家里仅有的一口窑洞里摆放着很多杂物。老人解释说:“由于地质原因,另一口窑洞已经塌了,所以只能把东西摆在这了。”

队员们为老人带去了牛奶、洗衣粉等日用品。3名男生注意到老人家里的瓮已经没有多少存水,便主动拿起水桶、扁担为老人挑水。

在与队员们交谈中,老人说自己现在有两个心愿,希望可以修一修房子,喝上干净的水。另一个心愿就是能够拍张遗照,去世后可以给人留下一点念想。

当队员刘欣拿出相机为老人拍照时,实践队的4名师生在旁边都已经流下了眼泪。刘欣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拍遗照,但是我真的不想把它称之为遗照,真的特别难受,不想面对老人这么伤感的瞬间。”

从老人家出来后,刘欣便和另外一名队员步行到镇上为老人打印照片。打印时,刘欣特意叮嘱文印店工作人员,一定要彩色的,不要黑白的。

7月16日下午,队员们带着照片再次走进老人家里,老人拿起照片看了好久,不住地说“好、好、好!”说罢,用袖子在桌上擦了一块干净的地方,将照片摆在显眼的位置,又看了好久。

当老人拿出钱准备作为报酬交给队员们,被队员们拒绝了。

“老人的钱我们不能要,这段经历的价值不是可以拿金钱衡量的。”刘欣说。

窗体底端
相关话题/山西 暑期 山西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