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北大学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6-04

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其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1949年改称华北第二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并于1963年划归国防科委领导,成为当时国防工业八所本科院校之一,是我国常规兵器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摇篮,之后曾先后隶属于五机部、机械工业委员会、兵器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等。学校于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1999年成为国防科工委与山西省实质性共建的高校,2004年更名为中北大学。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中北大学已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国防军工特色鲜明,在山西省乃至全国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多科性大学。综合楼

  一、办学规模、层次与办学条件

  中北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31000人,其中本科生25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高职高专教育和成人本专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拥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具有在职研究生培养资格,可接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中北大学占地3046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0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现有设施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体育场馆、游泳馆、学生活动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5000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可供上万人同时上课;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的图书馆设有大型电子阅览室12个,以及音像资料室、情报学术交流场所若干,拥有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

  二、学科专业及结构

  中北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七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八个学科上具有教授自评权。有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管理专业9个),覆盖工、理、管、文、经、法、教7个学科门类。

  学校设有23个院系,还有研究生院(筹)、后备军官教育学院(招收国防生)、信息商务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

  学校设有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还有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精密成型、传爆药研究开发及性能检测、无损检测技术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三、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60多年的积淀,中北大学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基础。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基础教学组织完善,开发了网上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现代化;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从单门课程到课群建设,进而整合课程、优化体系的建设思路;在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开设有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本科生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评估成绩为优秀,并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验交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近几年来,在国际性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外语等重大赛事中,学校成绩优异,保持山西省领先水平;学校每年有2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并有一大批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交大等国内知名学府。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6万余名。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一直深受兵器、航天、航空、部队等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位居山西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由于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学校被航天科技集团授予“中国航天科技人才贡献奖”。《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定位,在评估过程中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认可。目前,学校正朝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迈进。近几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了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及其它培养环节的评估与改革,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完善的导师考评和评聘体系。

  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科教兴校、科技强校”思想指导下,锐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观念、机制、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学术创新。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效益机制,创建了优良的科研环境,加强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了成果应用与转化,促进了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新的科研生长点,使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从2001年以来,学校基础研究能力开始逐渐得到加强,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973”、国家攻关项目等)80项,各类项目总数达1600多项。学校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4年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大关。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24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300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8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多部。科研基地及保障条件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目前拥有各类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13个。

  学校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学校的动态测试技术研究多年来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行研制的应用于动态实况测试的“黑匣子”数十次为我国新型航天器、导弹、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卫星等试验提供了准确的运行参数,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武器研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与中联集团联合开发的尼龙-11新产品,打破了法国ATO公司的垄断地位,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学校光电仪器厂自行研制开发的FA-6000客觉式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打破了日本此类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现远销30多个国家,并且供不应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高校中唯一的“结构调整突出贡献科研单位”。

  五、师资队伍

  近几年来,学校按照“稳定队伍、改善结构、提高水平、加速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着重从稳定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理想激励人、事业吸引人、发展鼓舞人、情感感召人、待遇稳定人、政策鞭策人”的用人机制。在山西省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岗位聘任及津贴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待遇,并对1~3级岗位的教师实行购车补贴;同时制定了聘请学术大师、以优厚的待遇与在读研究生签订定向协议、鼓励教师出国深造等一系列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落户我校,并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800人,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有4名工程院院士在学校兼职工作,他们是:我国轻武器奠基人朵英贤教授、我国含能材料研究领域领衔科学家王泽山教授、我国信息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张锡祥教授和我国著名坦克专家王哲荣教授。有6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的人员1000多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有100多人在IEEE、IMTC、ISEP,微机械、微电子、计算机、铸造、机械与制造等国际、全国或省部级学术机构中担任理事以上的职务。

  六、对外合作与交流

  学校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多年来已通过多种形式,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01年以来,学校每年都派教师出国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或考察学习;接待国外考察和访问团近百个;工作时间超过1年的不同专业的长期外籍专家和教师100多名;另外还主办和承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和区域性的各类学术会议,其中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国际测试技术研讨会(ISTM)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学校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同时,学校与全国各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新世纪,新征程,中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进取意识。与时俱进,团结拼搏,为把学校建成“山西一流、全国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中北大学网址:http://www.nuc.edu.cn/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