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大气有机污染过程及模拟课题组在开发和研制出采集大气和海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仪器与方法的基础上,在黄渤海开放海域大量采集的大气、水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CUPs含量,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与界面过程。总体来说,CUPs在大气和海水中的组成基本反映其目前的使用量;大气环境中,CUPs主要存在气相中,颗粒相中赋存较少,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和组成与气团流经区域的施用相关;在表层海水中,CUPs主要存在于水相中,颗粒相中赋存较少;河口和海湾存在较高的CUPs浓度,表明河流是这些CUPs入海的主要途径。利用逸度模型,计算了CUPs在海-气界面的交换过程与通量。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大量使用的农药(如硫丹、三氯杀螨醇和百菌清)普遍表现为较强的由气至水的沉降趋势,而使用量小的五氯硝基苯和敌草索的沉降趋势较弱,毒死蜱和氟乐灵则以净挥发为主。
相关结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4, 119:1073-1086)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4, DOI: 10.1007/s11356-014-2648-7)上。这些成果对评估我国当前使用农药等化学品的环境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http://www.yic.cas.cn/ky/kydt/201407/W020140717395559728729.jpg)
黄渤海研究区域和研究思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