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2020年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导师简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12

校内导师
1
陈国华,男,1965年1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潍坊市率先开展了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测和干预的研究,通过检测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反射波增强指数,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积极预防心肌梗塞、脑卒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并承担了该技术的省级课题一项。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并获奖,参编著作多部。指导研究生7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与虚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与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健康评估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
姓名:姜梅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年9月26日
学位: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1987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任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证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等的研究治疗。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证、习惯性流产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共主持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分别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 近年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新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等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3
马胜,男,1963年1月生,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级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山东省第二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入选山东省委组部高层次人才库专家,鸢都****。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现为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大中医科主任。
从事中医针灸、针药结合临床研究36年。崇尚经方,力倡“针药结合”、“针灸并施”,提出“从中医整体观念建设中医学科”、“整体思维、经方辨治、针药并施治疗肿瘤”等观点。善用针药结合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尤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肿瘤、脾胃病、颈腰椎病、抽动秽语综合征、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中风偏瘫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针药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肿瘤患者痛苦取得了较理想的进展。
主持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获全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SCI论文2篇,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针灸》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论著40余篇。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山东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肿瘤经方研究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理事。
担任潍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导师以来,指导研究生3名。
4
潍坊医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 名
王海霞
性 别






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临床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本科毕业学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获最高学历时间、学校、专业
2015.07,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获最高学位时间、学校、专业
2015.07,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海外经历(单位、起止时间、事由)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主要学术兼职
山东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聘任导师类别
硕导
指导研究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开始指导研究生时间
2015.09
指导研究生总数
9
在读统招生数
3


工作单位
潍坊医学院
工作单位地址
潍坊市宝通西街7166号


移动电话
**
办公电话
**
常用邮箱
wfdm0536@sina.com


个人简介(学习经历、研究方向、科研水平、学术成果、聘期内指导研究生等相关情况,800字左右。)
200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我校中医教研室工作,201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努力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作为学术骨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以中药补肾活血通络法为主抗细胞凋亡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疗法,有效率达90%以上。开展的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9%,完全缓解率为98%。共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项,以首位人员承担厅局级课题2项,获省保健协会二等奖4项,省医学会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度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部,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


承担的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名称、来源及编号、起止时间、个人位次、经费数。限填3项。


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位次




补肾通络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SALL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编号:2011-220)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2.01-2016.12
1




补肾活髓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因子-6的影响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4.01-2016.12
1




补肾通络活髓法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血屏障的影响
(编号:2012YD19013)
山东省科技厅
2013.01-2016.12
2




补肾活髓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因子-6的影响(编号:2013-244)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4.01-2017.12
2




获厅局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等奖励名称及编号、个人位次、获奖时间、级别等。限填3项。


成果名称及编号
奖励名称
及等级
位次
获奖时间
奖励
级别
审核人


补肾活血通络法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间通信的影响
山东省保健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2011.07
厅局级



补肾活血通络法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间通信的影响
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1
2011.07
厅局级



补肾活血通络法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间通信的影响
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2011.10
厅局级



补肾活髓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因子-6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2018.11
厅局级



愈障散神阙穴贴敷治疗非重型再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山东省保健协会
二等奖
2
2014.08
厅局级



基于造血微环境障碍的老年慢性再障中医不同虚证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价
山东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
2
2014.08
厅局级



补肾通络活髓法对非重型再障患者髓血屏障的影响。Z-2017-1-2-18-2
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2017.11
厅局级



补肾活髓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Z-2015-1-2-13-5
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2015.10
厅局级



愈障散神阙穴灸疗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
2018.10
厅局级



国家规划教材







题 目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位次
是否规划教材
审核人


中医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06
编委











发表论文
[1] 陈朋,王海霞.愈障散神阙穴灸疗对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L-17 mRNA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01)
[2] 王海霞.黑逍遥散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2)
[3] 王海霞.马钱子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4] 王海霞,陈朋,田丛丛,孙娟娟,王爱红.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 光明中医. 2013(02)
[5] 王海霞,王安全,田丛丛,王树庆,陈朋.愈障颗粒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中VEGF表达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3)
[6] 王海霞.“咳嗽”之分脏腑论治[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7)
[7] 王海霞,李琳,田丛丛.基于络病理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络瘀致障”病机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8)
[8] 王海霞,李琳,田丛丛.从阳虚体质论治功能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3)
[9] 王海霞.肝阳上亢证源流浅析[J]. 陕西中医. 2008(01)
[10] 王海霞.论肝风四种含义[J]. 江苏中医药. 2008(05)
[11] 王海霞.古代医家对肝阳上亢证病因病机的认识[J]. 河南中医. 2008(08)
[12] 王海霞.肝阳上亢证中医文献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07(06)
[13] 补肾活髓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的倾向指数研究[J]. 杨丽,王树庆,王素珍,王海霞.中医杂志 . 2017(01)
[14]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J]. 杨丽,王树庆,王海霞,李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17(11)
[15] 补肾调和肝脾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 顾士稳,崔璨,王京华,杨桂茂,王树庆,王海霞.天津中医药 . 2017(12)
[16] 从“阳虚阴不内守”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J]. 杨营,丁泽琳,王海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08)188
[17]基于数据挖掘对王树庆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经验总结[J]. 丁泽琳,杨营,王海霞,王树庆.山东中医杂志 . 2020(04)110
5
王树庆,男,1959年6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潍坊市名中医,潍坊资深名医,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血液与肿瘤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中取得了较突出成绩。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山东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20余项。发现了慢性再障“髓络瘀阻”病机,丰富了中医络病学说内容,提出了补肾活髓通络法的治则,创立了抗凋亡治疗慢性再障的有效良方“愈障汤”,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医学》《新编血液病急症》等著作4部。承担《中医学》教学及研究生临床带教任务,指导研究生22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再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多次被评为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
校外导师
1
高燕,女,1974年12月生,1993年-2001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本科、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9年- 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军医学院(原解放军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专业博士研究毕业,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原解放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老年医学科临床、科研、教学19年,多次被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授予嘉奖,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现为全军老年医学会青年委员,全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并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医学规培基地教学组长。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8人,有2人已毕业。
研究方向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期刊《Hear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JACC》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著及综述18篇,统计源期刊论文10篇,参加国际、全国及全军会议论文10余篇,参会论文被Heart和JACC杂志收录。主编著作3部。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军科研课题2项(经费40万)、原济南军区总医院院长基金重点项目2项(经费12万),作为课题组第1成员承担全军课题1项、原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重大项目1项。2013年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获长城青年医师奖暨CNAHA青年研究奖,参会论文被HEART收录。2014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论文被JACC收录。2016年全军保健医学会议参会论文获得二等奖,2017年全军老年医学会议参会论文获得二等奖。
2
师冉,女,1976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作为引进人才,现就职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科室副主任,2017年山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国家级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神经心理及情感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名中医徐国仟一脉,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11年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开展科研工作,2016年5月于日本山口县立综合医疗中心康复医学部开展研修。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系统、老年病、神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参与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省级、厅局级课题2项,科研获奖10项,于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国家级著作1部。
3
苏秀贞,女,1972年3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硕士,多年致力于针灸临床, 独创“振针助力针法”安全高效、针感舒适;擅用改良“麦粒化脓灸”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该项目2020年入选山东省卫健委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临床善于针药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面瘫、中风偏瘫、带状疱疹、慢性胃炎、卵巢功能低效、头痛、眩晕、亚健康调理等。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2部。任潍坊市中医院针推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资深潍坊名医、澄江针灸学派传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针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针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4
孙长岗,男,1970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及省部级课题2项:首位完成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收录50篇,最高影响因子47.661;获得国家级专利4项,著作4部,指导硕博士研究生70名。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5
王泽颖,男,1963年11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潍坊市中医院脑病四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潍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一批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中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三、五批指导老师,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名中医,潍坊资深名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和内科疑难杂证尤为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头痛、眩晕、失眠、植物状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以课题负责人立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课题2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4项,以首位研究人员获省、市科技奖10余项,被授予山东省“两好一满意”质量明星,并记三等功。
6
徐涛,女,1973年10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党员,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青岛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儿科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诊断学、儿科学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青岛市第一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岛市十大巾帼科技创新英才”、“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青岛市市北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06年7月博市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文献专业,同年工作至今。从事中医针灸、中医儿科工作20余年。在治疗中医儿科、中医针灸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有较高造诣。针对中医儿科常见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病毒性高热、过敏性哮喘、慢性再发性腹痛、原发性遗尿症、婴幼儿腹泻等,在原有治疗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除原有系列药物外治疗法外,开创了多种针刺联合中药配方治疗中医儿科疾病的新技术,新疗法。
临床研究领域,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进行总结,对各证型形成配伍严谨的组方,采用中心分层、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用spss18.0统计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法等对临床资料加以处理,确定了中医药治疗疾病临床优化方案,并已对其有效性做出疗效评估。这对中医药防治儿童重大疾病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主持多项省、厅局级课题并获奖,发表论文多篇。
7
杨淑光,男,1985年7月毕业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为济宁医学院教授,日照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内科学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善于总结临床工作经验,非常注重对下级医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规范化培养,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主持多项省级、厅局级课题并获奖,先后有4项成果获日照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主编《心脑血管病诊治及进展》等著作,在《中华内科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Medicine and Biopharmaceuticals等国内外核心杂志、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先后兼任山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日照市医学会副会长、日照市医院协会会长、第十八届日照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进一步增强了医学科研与业务技术本领。荣获“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医院院长”、 “日照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创国家卫生城市记二等功”、“依靠职工办企事业先进个人”、“优秀市政协委员”和“日照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8
臧运华,男,1975年10月生。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中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书籍10余部,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在研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7项。为青岛市高层次优秀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青岛市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获得青岛市首届传统医学达人称号、青岛市四方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10佳医生称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9人。师从国内著名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家曹晓岚教授,是国医大师吕景山的学术继承人,省名中医吉中强教授的学术传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神经痛、面瘫、头痛、眩晕、抑郁症等。善于浮针治疗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小儿脑瘫、面瘫及内科疑难杂症。
9
庄静,女,1980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血液学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抗癌的研究,在本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和突破,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参与研究了中药对恶性肿瘤常规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包括中药改善放化疗的血液毒性,中药逆转化疗的多药耐药,中药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等,如:《化痰散结方药抗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研究》顺利完成并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1 山东省政府);《逆转胶囊抗乳腺癌MDR凋亡耐药机制的研究》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11潍坊市科技局)。
2.探索性的在临床上应用现代医学科技,中药特色项目结合的多元化治疗技术与研究,如 《天花粉蛋白对肺癌A549细胞骨架微管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荣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09潍坊市科技局);《肺积一号方对肺癌A549细胞株细胞骨架微管结构及相关JNK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自助;参与课题《化痰散结方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耐药及相关Hh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现任潍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指导潍坊医学院研究生两名)、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1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主持成果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专利2项。2017年获“潍坊市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







相关话题/招生 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