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明川副教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1-24

?姓名:李明川 ?职称:副教授

?单位:油气藏工程研究所 ?最高学历/学位:博士
?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 ?所学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
?电子邮箱:iceswpi@126.com, limc@upc.edu.cn
?联系电话:+86 **
?地址邮编: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石油工程学院油藏工程系,266580
?个人主页: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6.9-2000.7,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士;2000.9-2002.7,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2002.9-2005.7,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2003.9-2005.7,中科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博士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
油气渗流理论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及天然气水合物热开采理论与应用
学术兼职
Energy&Fuels,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ShipsandOffshoreStructures等期刊审稿人
主讲课程
《渗流力学》、《油藏工程》、《GasEngineering》、《油田开发与开采原理》、《注蒸汽热力采油》、《石油工程概论》、《石油工程导论》、《石油工业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气藏工程》
承担科研课题
1.胜利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目标区块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国家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2015;
2.窄河道薄层油藏关键开发技术政策研究(61-2010-JS—00020),省部级/胜利油田,2010-2011;
3.致密油藏长井段多级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4.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5.现河沙三段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评价,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6.低渗透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开发产能模型建立与评价,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7.厚层浊积岩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主控因素研究(75-2012-JS-00154),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8.低渗透油藏复杂结构井技术研究(75-2012-JS-00151),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9.集成化多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软件的开发,省部级/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2012-2013;
10.试验区增注酸液缓速机理及岩心分析测试(75-2012-chl-00287),省部级/胜利油田,2012-2013;
11.油田开发评价业务模型研究,胜利油田,2014-2015;
12.加拿大油田评价,国际合作,2016-2017;
13.Grizzly&Crew油田公司技术服务,国际合作,2016-2017;
14.美国系列油气田综合评价研究,国际合作,2013-2017;
15.哈萨克斯坦PK公司油田提高采收率开发研究,国际合作,2010-2013;
16.哈萨克斯坦FIOC公司滚动开发基础技术研究,国际合作,2013-2016;
17.苏丹3/7区稳油控水综合开发技术服务,国际合作,2015-2019;
18.中高渗储层低效水循环演化机理研究,胜利油田,2017-2018;
19.中高渗储层低效水循环方向识别技术研究,胜利油田,2017-2018;
20.油水井压力耦合判别低效水循环方向研究,胜利油田,2018-2019
获奖情况
1、低渗透油藏驱替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排名第6;
2、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增产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第8;
3、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模糊综合决策研究,山东东营市科技三等奖,2014,排名第2;
4、低渗透油藏开发模糊综合决策优化技术及应用,青岛市黄岛区科技二等奖,2015,排名第2;
5、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模拟技术与效果评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排名第4;
6、油田开发与开采原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2015,排名第4;

著作
1、油田开发与开采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排名第4;
2、热力采油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排名第4.
论文
1.MingchuanLi,ShuanshiFan,YuliangSu.Mathematicalmodelsoftheheat-waterdissociationofnaturalgashydratesconsideringamovingStefanboundary[J],Energy(一区TOP),Volume90,Part1,October2015,Pages202-207,SCI:019;EI:20**5
2.MingchuanLi,ShuanshiFan,TheStefanmovingboundarymodelsfortheheat-dissociationhydratewithadensitydifference,Energy(一区TOP),Volume160,October2018,Page1124-1132,SCI:093
3.MingchuanLi,ShuanshiFan,Numericalmodelingofthephysicalparametersoftheheated-waterdissociationinterfaceintothenaturalgashydratesreservoir,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二区TOP),2016.8,Page49-55,SCI:006
4.MingchuanLi,ShuanshiFan.RadialMathematicalModelonHotDissociationofNaturalGasHydratesConsideringStefanmovingboundary[C].Environment,EnergyandAppliedTechnology,Taylor&FrancisP661-666,2015.EI:20**1
5.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热水分解前缘一维质量传递数学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Vol.28,No.2,2014.04,P223-228.EI:20**7
6.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径向数学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Vol.27,No.5,2013.01,P761-766,EI:20**1
7.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前缘热作用因素分析[J],海洋学报,2112.9,Vol.34(5):116-119;CSCD
8.李明川姚军葛家理,渗流力学进展与前沿[J],力学季刊,2012.3,Vol.33(1):74-80;CSCD
9.李明川,黄全华,孙雷,节点分析法在地下储气库注气动态分析中的应用[J],油气储运,2011.6,Vol.30(6):431-434,统计源
10.李明川,樊栓狮,赵金洲,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5,Vol.26(5):27-28.CSCD
11.李明川,樊栓狮,赵金洲,多孔介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影响研究[J],石油物探2007.1,Vol.46(1):13-15.CSCD
12.李明川,樊栓狮,多孔介质中冰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J],海洋石油,2007.3,Vol.27(1):11-13,18,统计源
13.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三阶段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0.10,Vol.28(5):80-83,统计源
14.李明川,陈月明,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实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9,Vol.34(3):267-270,统计源
15.李明川,黄晓川,王瑞和,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钻采工艺,2011.11,Vol.34(6):98-101,统计源
16.李明川,黄全华,孙雷,指标变化对比法在S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复杂油气藏,2010.6,Vol.3(2):50-53,统计源
17.李明川,孙雷,一种新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CN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9,Vol.9(1),171-173.
18.李明川,张秀丽,尕斯E31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Vol.8(1),210-213.
19.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热分解实验研究[J],河南科学,Vol.29(3):283-287,统计源
20.李明川,姚军、冯其红等,渗流力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1.10,教育教学专辑,167-169;教学论文
21.李明川,樊栓狮,赵金洲,冰成天然气水合物机理分析[J],能源工程,2006.12,Vol.6(6):5-7,统计源
22.李明川,孙雷,李士伦,毛细凝聚现象对凝析气田开发动态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7.4,Vol.7(1):56-58,61.
23.李明川冯其红,渗流力学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实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02-103,教学论文
24.李明川,班主任工作雏谈[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2,教学论文

专利
1、一种蒸汽开采水合物填砂模型系统,专利号:7,排名第1;
2、一种低效水循环演化过程降压测试模拟系统,专利号:0;排名第1;
3、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热水分解前缘超声波监测系统,专利号:20**,排名第1;
4、磺化聚醚砜/TiO2纳米复合超滤膜制备方法,专利号:4,排名第3;
5、磺化聚醚砜/Ti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0,排名第3;



相关话题/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