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孔德森博士生导师简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05


孔德森,男,汉族,1977年生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0年在同济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17-2018年在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从事访问****研究。曾任山东省岩土工程学科“泰山****”科研骨干和山东科技大学科研任务型“新光工程”学术带头人,现任土建学院地下工程系主任和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
(1)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与复合地基理论;
(2)复杂岩土体力学特性与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
主要学术兼职
(1)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3)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
(5)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7)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8)中国地震学会近岸与离岸工程灾害环境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9)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
(10)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1)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2)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13)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成果
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与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方向,提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桩基础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桩基动力阻抗的计算力学模型,进而给出了桩-土-结构体系动力非线性分析的子结构分析方法和整体有限元分析方法,同时,还系统研究了液化场地斜直交替群桩-土-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特性和实用分析方法。
在复杂岩土体力学特性与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研究方向,分别针对地铁结构的内爆炸效应与防护技术、基坑支护技术和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费效比合理的地铁结构抗爆设计与抗爆防护方法、基坑稳定性综合控制方法以及深井巷道缓冲层让压综合支护技术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项、山东科技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出版教材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3项。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余名,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和山东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
联系方式
E-mail:skd992012@sdust.edu.cn

相关话题/山东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