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椿萱院士介绍了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背景、发展意义、国防需求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等内容。着重介绍了“21世纪航天飞行器的发展展望”“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与交叉”“工程技术的机理研究与模拟分析”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的科研难题,分析了商业模拟软件的“掐脖子”难题,通过对自己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分享,解答了同学们基础理论的疑惑。在讲座最后,李椿萱院士简要探讨了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前景以及发展机遇。
通过本次学术会议,交流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在场师生积极互动,逐一对各问题进行回应解答,加深了大家对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解、拓展了研究生的探索视野、激发了研究生的探索创新热情、增强了研究生加强学科交叉学习的意识。
李椿萱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国家计算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内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专家,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气动力、热特性,飞行器/推进系统一体化气体热动力,以及飞行器动态特性等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对计算流体力学和高速碰撞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 863 计划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863计划先进个人”等称号,以及何染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自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