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编号002029姓名张文新系所
心理学院性别
男
职称教授行政职务副校长籍贯山东青州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年
硕士招生专业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一个性与社会性,青少年发展
硕士招生专业二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二职业规划与创业研究
博士招生专业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一个性与社会性
博士招生专业二博士研究方向二发展行为遗传学
专业学位招生专业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一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学位招生专业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二应用心理学
单位电话**E-Mailzhangwenxin@sdnu.edu.cn
最高学历博士毕业
获学历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获学历时间
最高学位
获学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获学位时间
毕业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任职年月1999.1导师类别博/硕士导师
批准博导时间2000.9批准硕导时间
1998.9
在校硕士生数7所带硕士生信息
在校博士生数8所带博士生信息
在岗信息在岗是否学科带头人否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否
是否院士否所属一级学科心理学
备注
◇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刊物国家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5-HTR1A 基因 rs6295 多态性与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不同易感性模型的验证(通讯)心理学报国内2015(5)2
Stressful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itigating role of protective factors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国外2013(10)1
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检验一个间接效应模型心理学报国内2013(11)2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分析心理学报国内2014(7)2
青少年犯罪的个体与背景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通讯)中国特殊教育国内2014(7)3
MAOA 基因与抑郁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国内2014(12)5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心理学报国内2014(10)3
5-HTR1 A基因 rs6295 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通讯)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国内2015(4)2
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的稳定性及其与母亲教养的关系(通讯)心理发展与教育国内2015(3)4
Hopes and Fears for the Futur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通讯)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国外2014(9)1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与抑郁:同伴支持的缓冲作用中国特殊教育国内2014(10)2
The Dopamine D2 Receptor Polymorphism (DRD2 TaqIA) Interacts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in 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and Age Differences(通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国外2015(5)1
◇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应用发展科学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
◇ 近三年完成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
遗传与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2010-2013负责人
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模型、指标体系和表现水平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委托项2013-2014负责人
多巴胺系统基因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4-2016负责人
Network of Centres of Excellenc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in Challenging Contexts国际合作课题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类2**万加元子课题负责人
遗传基因与环境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项追踪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2013-201670万负责人
个人简历张文新,(1962.11- ),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暨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负责人,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2010),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2008);兼任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地区主席、青少年研究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