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简介:徐舒映教授
一、个人简介
徐舒映,女,出生于1964年9月,博士、教授。2012年6月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6月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7月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4月调入齐鲁工业大学工作至今。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专家评委,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库成员,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家,抗日战争研究国际大学联盟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党史专家库专家,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理事等。
二、研究方向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近现代中国乡村、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等。
三、主要成果简介
目前在研项目有:
主持2011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公民意识与价值观培育——以山东高校大学生为例》(省级一般);
主持2017年度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例》(省级);
主持2017—2018年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激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校级重点);
参与2017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党员身份认同建设对山东抗战的影响研究》(省级一般),2/4。
独立撰写、合作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独立,《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试述抗战前后民主党派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独立,《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的思想述评》,独立,《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启示》,2/2,《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独立,《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党专制独裁强化的社会历史条件》,1/2,《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独立,《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统购统销政策的渊源及其价值判断》,1/2,《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党内民主的历史经验》,1/2,《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独立,《理论学刊》2006年第8期;
《齐文化民本思想价值观的当代解读》,独立,《管子学刊》2006年第3期;
《传统文化的诚信、和谐理念与企业文化构建》,独立,《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8期;
《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之魂》,独立,《商业研究》2006年第21期;
《民国时期政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解析》,独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2期;
《民国时期的意识形态格局》,独立,《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民国时期的政党与意识形态构建》,1/2,《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政党及其意识形态》,2/2,《东岳论丛》2010年第2期;
《政治文明视阈下当代大学生公民政治素质考察》,2/2,《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论<淮南子>的教育思想》,1/2,《淮南子研究》(第五卷),黄山书社2012年版;
《美丽乡村的村民幸福梦——西王村社区自城镇化中的福利考察》,独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对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1/2,《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独立撰写、合作出版的著作主要有:
《新时期山东西王村的社会文化转型(1979—2008)》,独著,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版;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合著(2/3),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成就展现》,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获奖成果主要有:
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民国时期的政党意识研究》,分别获山东省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独立发表的论文《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获2006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合作发表的论文《学生工作视域中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获2010年度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合作发表的论文《民国时期的政党与意识形态构建》,获2010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合作发表的论文《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政党及其意识形态》,获2011年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2012年度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