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规模庞大,涉及职工和企业数量众多,是中国特色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政策实践和公众期待相比,经济学家对于公积金制度的探讨明显滞后,对其收入分配效应尚缺少系统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为此作者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等数据,从定性和定量层面分析了公积金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公积金缴存、提取和贷款三个环节上存在差异,公有单位和垄断行业工作人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受益较多,公积金制度放大了他们的收入优势。作者还发现,公积金制度通过四种机制影响收入分配,除因强制储蓄而损失利息会缩小收入差距外,雇主匹配缴存、因缴存公积金减免个人所得税、因使用公积金贷款节省利息支出均扩大收入差距。在四种作用机制中,雇主匹配缴存对于整体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最大,且考虑转嫁问题之后上述结果仍然成立。总体而言,现行公积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镇收入不平等水平,因此应更加关注其公平性。此项研究不仅对公积金和社会保障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还将有助于思考公积金制度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步骤和举措。
(供稿审核人:李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