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重点、特色学科简介
■ 结构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特色学科。1999年主持的“地下矿山低贫化放矿与合理开采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梅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加大结构参数的研究”和2004年 “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学科拥有国内外少有的1:1火灾试验炉,已完成6项国家结构规范课题。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1项、面上项目4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2项。该学科有博导5人,博士17人,特聘外籍院士1名。
■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实验室挂靠学科,在80年代完成的“MARK-36型15吨自卸汽车”获得国家“七五”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的“154吨电动轮自卸汽车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科目前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海外唯一合作者承担日本文部省自然科学基金、SVBL基金和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基金(EPSRC)的4项国际合作项目。作为美国、英国和日本多家大学客座教授的学科带头人提出的“热-粘度楔润滑机理”被该领域德沃松(Dowson)教授等认为是“润滑领域的重大事件,解决了国际润滑领域50多年的理论难题”。该学科有博导4人,博士17人。
■ 岩土工程学科是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学科,早在70年代承担的“青岛粉煤灰选矿试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取得高边坡稳定性影响预测、采动岩体破裂过程及岩体支护优化加大地下结构参数等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该学科现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山东省“十一五”重大规划项目。承担并完成的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的开发研制”,获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已推荐上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学科有博导2人,博士7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早在1985年就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拥有山东省暖通专业唯一的重点强化实验室,目前拥有多台具有标志性的国内独有的大型实验设备和仪器,承担了国际首列高原列车、首长专列、和香港特首国庆献礼健康列车空调系统等研究项目,并在多热源联合热泵的系统优化、新型制冷技术研发以及以绿色能源为主的建筑耗能模式研究、国内第一座海水源热泵实验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实现经济效益2.23亿元。该学科有博导1人,博士9人。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于1996年建立山东省高校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全省唯一),2002年评为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开发出的倒置A/A/O生物脱氮除磷技术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的南水北调工程重大课题“中南四湖、东平湖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的水环境模拟及其在湖区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申报了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该学科有博导1人,博士1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学科。2004年“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学”获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首批省级重点学科。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建筑学院学生的设计方案获世界第11名、亚洲第6名的好成绩。近5年来,有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21部,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5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30余亿元。该学科有博士9人。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该学科有博导2人,博士12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 地质工程学科是我校经过多年学科建设而形成的重点学科,取得了地质环境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预测、采动岩体破裂过程及岩体支护优化加大地下结构参数等几项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十一五”重大规划项目2项,学校均为牵头单位。承担完成“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预测预报3S系统”(三峡工程及日本文部省国际合作基金项目),被鉴定委员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04年获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学科有博导3人,博士3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学校50多年的发展历程,20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建校伊始的艰苦创业精神,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开放拓新,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升华为办现代意义大学的精神资源,内化为学校开拓发展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