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求是网刊登所党委署名文章:“顶天立地”,保持创新探索“新常态”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8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共同建立的新型研究机构。从成立之日起,研究所就担负起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如何通过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筑巢引凤,从而走出一条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的“顶天立地”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研究所党委和所领导班子从研究所初创之日起,就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开拓进取,特别是在落实中科院“创新2020”、山东省蓝色经济等战略部署的同时,围绕生物、能源、过程三个交叉学科领域,在国防科技领域和民生发展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贡献的同时,研究所也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研究院所发展的新路。

  一、筑巢引凤、创新机制,探索现代研究院所发展之路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改革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研究所党委和所班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懈地认真分析传统科研院所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并从科研活动组织模式、科技创新要素聚集、技术转移转化等关键问题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若干具体措施,极大地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使研究所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新建的研究所就在吸引创新资本聚集和投入(年均竞争性科研经费过亿元)、创新人才体量和质量(90%以上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创新成果数量和效果(多项成果走向市场创造上亿产值)等方面达到或超过了传统研究所经过十几年发展才能取得的成绩。

  一是打破惯有的PI制,助力团队领军人才成长。研究所建所初期,所班子积极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之后,采取团队创办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等,支持他们组建创新团队,形成高水平人才聚集。并在赛马中选马,助力他们成长为领军人才,将多个PI课题组联合组成模块化的攻关团队,并由相关领域的多个团队形成具有强烈目标导向性的创新集群,协力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学术创新前沿、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目前研究所科研人员300余人,平均年龄32岁,已有“****”2人、“****”3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4人。在形成有序的人才聚集与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同时,研究所也建立了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与动态优化等具体措施,每年动态调整6%,培养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建立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所班子成员在建所之初就针对传统研究所资源分割的弊端,提出资源共享的理念,一心想用最少的钱办好事、办大事。为此,研究所着力打造了公共实验室、中试技术中心、超算信息平台,服务全所科研需求。减少了重复投入节约了资金,并最大化的提高了高新科研装备质量和水平,使使用效率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目前,这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不仅为所内提供科技支撑,也为山东省、青岛市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成果验证,有效地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三是建立了科技成果开发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研究所针对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专门成立“科技开发办公室”和“中科院青岛产业育成中心办公室”,聘用了多名市场敏感度高且有一定科研基础背景的专业人士专门从事“科技”与“市场”的对接工作。他们一方面融入地方经济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并向科研人员反馈,另一方面建立专门渠道等将现有的具有多年基础的科研成果直接推广到企业。这一举措使科学家成功摆脱了既要做好科学基础研究又要为科研成果找“婆家”的窘境,从而安心做学问,不断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创新成果。

  二、“顶天立地”,从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出发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时刻鼓舞着研究所的每一名科研工作者。作为一个国立研究所,如果不面向世界前沿,将难以长远发展,作为一地方共建研究所,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是责任所在。为此,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重大科技任务,将做好、完成这些任务作为在国际上占据科技制高点、打造研究所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并将其作为立所之本、强所之基。

  一是为服务国家城镇化战略提出清洁能源供给方案。在我国城镇化刚步入中期阶段的时候,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研究所深入分析上述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优势基础,提出了“秸秆制备生物燃气技术”项目,以农村地区丰富的秸秆资源作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生产高纯度天然气,在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清洁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每到收获季节就会在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研究所创造性地提出或改进了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群、高固含量厌氧发酵、低成本燃气提质制备生物天然气等新技术,所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远高于现有国内外其他工程能到达的最好水平,不仅能耗低,并可节约大量水资源。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东北高寒地区、中原粮食主产区、山东半岛等多个地区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外,研究所提出的“微藻规模化培养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高淀粉浮萍选育与综合利用”、“生物质纤维素基锂动力电池复合隔膜的工程化关键技术”等项目,也从低碳新能源生产、固碳减排、农业发展、节能储能技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二是坚持面向国家高技术和国防安全等战略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缩小差距。某型材料因生产危险性高、环境污染大、后处理困难等,长期处于产不足需状态,无法满足国防任务需求。研究所自主开发的该型材料制备新技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生物法制备工艺,解决了传统化学工艺生产方式存在的若干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该型材料的生物法生产技术产业化体系方案,一方面可持续满足国内对该型材料的需求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占领该型材料合成新技术制高点,摆脱对国外资源、技术依赖,对我国合成某高含能火工品新技术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所还提出“生物基富氧化学品的绿色化学催化合成关键技术”、“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等项目,对摆脱石油等传统石化原材料产品进口依赖,突破我国对二元/多元醇、二元酸、羟基酸等战略性大宗化学品的需求瓶颈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用科技前沿技术服务民生和健康要求。对生命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DNA、蛋白质、细胞、细胞群落等进行分子工程、基因(组)工程、酶工程、代谢工程、群落工程等生物过程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前沿问题。研究所以生物仪器开发研制为突破口,研制了国际领先的“生物学多尺度方法学平台”,涉及到靶向配体筛选平台、蛋白质设计平台、蛋白表达多宿主平台、调控元件改造平台和单细胞筛选平台等,形成并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跨产品对象、跨应用领域、具国际竞争力的共性技术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研究所在国际上第一次完成了“单细胞拉曼分选仪”的样机试制,并与包括美国宝洁公司在内的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研究所、高校等合作开展了对传统中成药生活活性组分、口腔菌落、土壤微生物等研究,在事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民生领域做出了诸多有意义的贡献。

  三、保持创新探索“新常态”

  一是要努力成为新能源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使科技促进能源安全与节能减排成为新常态。能源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今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所作为生物、能源、过程交叉学科领域整建制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必须立足党和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发展主线,部署、汇聚、造就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蓝细菌生物航空燃油关键技术、城镇化分布式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含能材料等战略性大宗化学品、海洋生物碳汇、低碳绿色化工等清洁过程技术领域不断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打造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智造产品和产业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与相关高校、企业深度融合,使科技成为促进“政产学研用”新产业链不断生长的新常态。今年七、八月间,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中科院提出的《“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并做出重要批示。作为中科院所属科研机构,研究所正在积极响应,并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山东省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面向国家、区域“生态文明”、“蓝色经济”、“城镇化”重大战略需求,与驻青岛高校院所优势互补,与相关企业有机联合,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孵化一批新企业,带动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链,建设一支覆盖科研、技术、工程和产业化的结构合理的骨干人才队伍,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内部发展环境,不断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院所发展道路。

  三是不断强化思维创新,使想创新、敢创新、争创新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常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能力的论述,就像给研究所党委继续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在创新、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吹响的冲锋号。下一步,研究所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殷切希望,全方位调动并发挥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为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求是网 2014年10月29日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4-10/29/c_1113027351.htm?sign=ABZ0cnNfd2NtX3ByZXZpZXdfYWNjZXNzAAAH3gAAAAkAAAAeAAAADwAAAAwAAAAh
相关话题/创新 研究所 科技 生物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