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的实施,项目组已筛选出适合边际土地种植的高产、抗逆、抗病纤维类能源植物种质30个,获得纤维类能源植物新品种登记权3个;挖掘了高产、抗逆等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资源30多个,并对其中8个基因功能进行了解析;制定了纤维类能源植物边际土地高产高效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8项,完成了能源芒草、柠条和紫穗槐区域分布技术研究科技报告2份,以及能源植物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收科技报告5份,形成了南北方纤维类草本植物高效生物转化及综合利用标准建议;建设了纤维类能源植物苗圃园示范基地5处,总计130多亩;能源草(芒草)边际土地(滩涂地、干旱半干旱地、盐碱地等)规模化高产高效种植推广1580亩,纤维类灌木能源植物边际土地高产高效种植推广10万亩;研发了沙生灌木机械化栽培及平茬复壮装备各1套;开发了能源草联产乙醇-甲烷工艺1套;研发了木本纤维生物质制备低凝生物柴油和合成润滑油技术工艺1套;形成了南方年产生物燃气1万方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生物天然气的示范工程和北方年产1.5万方沼气及热电联供示范工程;发表研究论文56篇,已申请专利32项,培养研究生45名,青年科研骨干24名,增强了我国生物质能源领域的青年人才储备。
该项目从纤维类能源植物整个产业化链条进行课题布局和联合攻关,为我国纤维类能源植物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对于推动我国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图 周功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