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知识产权动态》摘要:专利技术秘密许可注意事项、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专利分析等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8

图书馆根据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办、中科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办的《知识产权动态》内容摘编,为大家节约阅读时间。

一、美国律师事务所提出伴随专利的技术秘密许可注意事项

8月16日,美国KTS律师事务所提出伴随专利技术秘密许可的重要注意事项:

1、考虑到发明的复杂性、应用领域及整体交易价值的不同,专利和技术秘密的许可协议应根据具体的交易情况进行调整;

2、专利和技术秘密许可存在区别的条款主要包括技术秘密的定义、许可费、许可期限和终止期限、保密性等;

3、对许可的技术秘密进行定义以及被许可人如何进行转化是交易的基本组成部分,考虑许可人是否提供技术秘密转化的保障或支持措施;

4、技术秘密的许可可以是无期限的,而专利许可需限定在专利保护期内。因此,技术秘密可以具有比专利更长的许可期限;

5、技术秘密的许可必须要受商业秘密的保护,因此,保密、安全和公平的救济条款是技术秘密许可的组成部分;

6、在协议中规定技术秘密再开发后的所有权问题,或限制被许可人进行再开发以及规定技术秘密分许可的权利。

二、英国创新署财年巨资支持挑战性技术创新

7月,英国创新署确定,2017至2018财年首次投资2.7亿英镑,用于发展有潜力改变英国经济的颠覆性技术,首批资助6个主要挑战,首先是“引领世界开发、设计和制造电池,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帮助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再就是为“航空航天、汽车和其他先进制造业开发下一代低成本轻质复合材料”。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调研大连化物所

8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刘菊芳一行调研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以及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对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并希望在专利信息服务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大连化物所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双方就绿色环保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中科院2017年第2季度两类亮点工作筛选结果

中科院2017年第2季度两类亮点工作筛选结果,其中,技创新亮点成果有“科学家发现人类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孕不育”;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有“我国建成国际规模最大的激酶靶点细胞筛选库”和“预热燃烧技术实现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

五、中科院普惠计划共享专利池进展

中科院普惠计划共享专利池旨在促进企业对共享专利池某一技术领域的消化和理解,并建立与中科院各研究所密切的创新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入池专利775件,其中:信息与微电子185件;能源环境与工业制造168件;化工与材料165件;生物医药210件;农业与食品47件。入池企业购专利池中专利价格上限10万元/个。

六、美专利公司推出初创企业防御性专利池计划

8月,美国专利咨询和交易公司AquaLicensing发起了针对初创企业的专利池计划,具体做法是允许初创企业以股权而非现金的方式交换专利权,帮助初创企业获取防御性知识产权保护。AT&T、联想集团、Entegris、Rambus等公司已经同意将超过6万项专利放入该专利池,涉及汽车技术、计算机硬件、半导体、社交网络等技术领域。该计划对交易双方均有利,对初创企业来说,获得防御性的专利组合可以防止侵权诉讼,提升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价值,而大公司则可以通过交易摆脱多余、非必要的专利资产。

七、美国律师事务所对301调查可能对中美产生的影响分析评论

8月1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调查中国可能损害美国知识产权、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做法。8月20日宣布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正式对中国进行调查。

美国TH律师事务所认为:(1)中国最近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采取的行动似乎构成了贸易保护,特朗普当局采取的301行动有可能对这些领域产生影响;(2)中国的执法机构和法院加强了处理窃取商业秘密、网络盗版和假冒行为的能力,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调查此类活动,采取了没收侵权材料,关闭非法经营场所,评估损害赔偿和罚款等措施,但损害赔偿和罚款金额较小。美国的新举措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和调查执法手段;(3)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大且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对美国的调查事件密切关注,最终解决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议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

八、《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该方案由国务院知识产权部门8月23日发布,主要内容(责任部门信息见原文):

(一)主要指标(到2020年):

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2. PCT专利申请量达到6万件。

3. 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达到2.5万件。

4. 全国作品登记数量达到220万件。

5. 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800亿元。

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44万件。

7.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7件。

8. “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

9. “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

10.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分。

(二)主要任务

1、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1) 积极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

2) 支持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3) 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评价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体系。

4) 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和优化知识产权审查和注册流程。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扩大代理领域开放程度,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

5) 加快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构建提升创新效率和效益的知识产权导向机制。

2、严格实行知识产权保护

1) 加快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制修订,构建包括司法审判、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2) 以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指引,进一步加大损害赔偿力度。

3) 推进诉讼诚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4) 强化行政执法,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对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的查处力度,为创新者提供更便利的维权渠道。

5) 加强商标品牌保护,提高消费品商标公共服务水平。

6) 规范有效保护商业秘密。

7) 持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8) 健全知识产权纠纷的争议仲裁和快速调解制度。

9)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强化主体责任。

10)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

3、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

1) 突出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

2) 加大高技术含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力度。

3) 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和服务产品。

4) 完善科研开发与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探索知识产权专员派驻机制。

5)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6) 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深入推进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试点。

7) 推动产业集群品牌的注册和保护,开展产业集群、品牌基地、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培育试点示范工作。

8) 推动军民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重点工作

对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开放合作七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分工。

九、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专利分析

异亮氨酸2-amino-3-methylvaleric acid作为必须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研发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机构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研究基础才能推动。目前,日本垄断L-异亮氨酸生产。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L-异亮氨酸发酵研究,9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目前水平较低。近10年来,国内对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已有报道,但真正实现工业化的菌株很少,且菌株产酸水平较国外有差距。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开发高效产L-异亮氨酸的微生物越来越迫切。下面,从总体趋势、地域分布、技术流向、重要申请人等多个视角,揭示该领域当前专利活动特征,仅供参考。

1. 全球专利申请时间趋势和要点

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全球专利共1041项,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期。

(1)1959-1980年,技术萌芽期,主要是异亮氨酸菌种,尤其是棒杆菌的选育培养;(2)1981-1986年,基因分离和操作新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高速发展,主要关注添加前体物发酵法和特定菌种基因改造技术;(3)1987-1997年,专利减少,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进入暂时停滞期;(4)1998年后,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和异亮氨酸用途扩大的刺激,专利申请又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活跃期,大量机构加入技术研发和申请保护行列(但总体呈下滑趋势)。技术重点主要针对直接发酵法中突变菌种的选育、构建基因工程菌和代谢途径中蛋白改造技术。

 2. 全球专利申请地域分布

1)专利来源国家/地区分布:日本和德国的研发实力最强,专利占全球59%;其次是俄罗斯、中国、韩国和美国,但与日德相比存在差距。

2)重要专利来源国家/地区申请时间趋势

国家

开始年

历史最高值年份

近5年相关专利申请活动

日本

1959

1985

较少

德国

1986

2000

活跃度降低

俄罗斯

1972

2010

年申请量个位数

中国

2003

持续增加

较为活跃,成为当前新兴技术区域

美国

1966

2007

持续降低


3)全球专利布局分析:受理地区主要集中于欧亚和北美,美国是当前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最受重视的技术保护地,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市场也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3. 全球专利技术流向特点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输出国,最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专利技术53.4%来自本土申请人;其次是欧洲,最主要输美国市场(欧洲也是重要的技术输入地,来自欧洲以外的申请达53%;而美国是全球最大输入国,外来申请占87%。中国专利技术流通明显逆差,申请人有少量的对外布局。

 4. 全球专利重要申请人情况

1)全球专利申请人竞争力

全球申请量前10位的专利申请机构,日本3个:味之素株式会社、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化学集团;德国3个:赢创德固赛公司、BASF公司、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韩国2个: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韩国PaikKwang产业株式会社;俄罗斯1个:俄罗斯ADZHINOMOTO研究所;中国1个:江南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味之素株式会社和赢创德固赛公司的申请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占据绝对技术优势。

2)申请人集中体现技术垄断

申请量前10位的机构产出专利806件,占全球申请总量的30.1%,其中,味之素株式会社达316项,赢创德固赛公司233项。可见,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机构手中,这与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研发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机构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研究基础才能推动有关。

3)重要专利申请人活跃度

1998年以后专利申请活跃的机构主要有:BASF公司、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俄罗斯ADZHINOMOTO研究所、江南大学、韩国PaikKwang产业株式会社、赢创德固赛公司、帝斯曼公司、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味之素株式会社,他们是异亮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第二次技术浪潮的重要参与者。近5年,江南大学、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活跃度最高,韩国PaikKwang产业株式会社、帝斯曼公司、三菱化学集团专利申请量为零。

4)专利申请量前三的专利保护策略

味之素株式会社布局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15%、美国13%、欧专局11%。

赢创德固赛公司布局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德国12%、美国11%、欧专局12%。

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布局21个国家/地区,日本23%、美国14%、欧专局15%。
信息整理:规划战略与信心中心 图书馆

信息来源: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办、中科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办的《知识产权动态》2017年第8期

原文获取:http://ir.qibebt.ac.cn/handle/337004/9445?mode=full&submit_simple=Show+full+item+record

意见建议:80662648niuzh@qibebt.ac.cn
相关话题/知识产权 技术 公司 微生物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