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细菌到动物,许多生命体都进化有内在生物钟适应地球的昼夜循环。这些生物钟使得基因表达和代谢的节律周期约为24小时。许多昼夜节律依赖于复杂的转录-翻译调解网络,蓝细菌和人类红细胞中的生物钟为转译后节律振荡器,稍微简单。蓝细菌的节律振荡器——Kai系统由KaiC, KaiB和KaiA三种蛋白质组成,非常稳定,可以通过在ATP存在的情况下孵化纯化的KaiC, KaiB和KaiA蛋白进行重组,这种体外节律振荡器可以稳定保持几周。
Kai系统中的三种蛋白质通过与KaiC的自身磷酸化与脱磷酸化相关的动态组装形成KaiCB和KaiCBA复合体形成昼夜节律。单个的Kai系统蛋白质的原子结构已经明确,但复合体的结构尚不明确。KaiB在溶液中可以单体、二聚体和四聚体的形式存在,KaiB六聚体可以与KaiC六聚体结合,但KaiB与KaiC的结合域尚不明确。
实验中通过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一定摩尔配比的三种蛋白质反应,通过质谱分析研究该条件下Kai蛋白质的组装。通过摩尔配比的调整和实验条件的改变,最终得到了KaiC6B6A12 和 KaiC6B6两种组装,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获得两种复合体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1。
![](http://www.qibebt.ac.cn/xwzx/kydt/201704/W020170401344925470738.gif)
图1 Cryo-EM map and pseudoatomic model of the KaiCBA complex.
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体外Kai系统的在ATP存在情况下的组装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型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蓝细菌细胞生物钟的框架。
![](http://www.qibebt.ac.cn/xwzx/kydt/201704/W020170401344925466567.jpg)
图2蓝细菌生物钟周期性组装的结构基础
(A) 昼夜循环中单个Kai蛋白的过渡结构(B) KaiCBA振荡器的分子结构。磷酸化作用是的KaiB单体结合到KaiC的C1区域,形成KaiCB复合体(II). KaiCB为KaiA的结合提供基础,进一步形成KaiCBA复合体(III). KaiA簇促使KaiC自动脱磷酸化,通过释放KaiBA亚基,重新产生KaiC单体(IV).
原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5/6330/1181.full
编译 苏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