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生物能源与过程高端论坛——古菌生物地球化学展望:从生命演化到全球碳氮循环 (以南海为例)_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7-12-07

报告题目:古菌生物地球化学展望:从生命演化到全球碳氮循环(以南海为例)

  报告人:张传伦 教授

  报告人单位:同济大学

  报告时间: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行政办公楼205会议室

  报告摘要:

  古菌的英文名字叫“Archaea”,来源于希腊语,是“ancient”古老的意思。最初古菌常被发现生活在高盐、高温或高压等极端的环境中,比如盐湖、海底热液口、陆地热泉。由于陆地热泉和大洋中脊的环境和地球早期环境十分相似,因此古菌被认为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即“古老的生命”。极端环境中的古菌生态生理和进化的研究会促进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进化,同时会给探索地外生命带来一些重要的启发。1992年两篇划时代的文章报道了古菌在现代海水中的存在,随后的研究发现古菌还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沼泽、河流、和海底沉积物中,等等。目前古菌在海洋中的研究最为活跃,但所知的海洋古菌的绝大部分属于Group I奇古菌 和 Group II 广古菌。前者主要分布于深层海水,后者主要出现在透光层,但在深层海水中也有发现。近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MGI在海洋碳氮循环中是重要的推手,其主要功能是以氨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固碳过程,相比于MGI, MGII的研究明显滞后。原因之一是该类群缺少纯培养的菌株及基因组信息,使得我们对它在海洋生态所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根据目前唯一公布的基因组信息显示,而MG II可能是一种光能营养学微生物,且在海洋有机碳的利用方面效率较高。本实验室前期的一些列研究显示,MGI和MG II在南海不同区域存在着正相关,指示两者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相互耦合的作用。这种耦合作用为理解海洋碳循环的生物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想了解更多有关古菌的研究可访问同济生物地球化学网站“http://gemg.tongji.edu.cn”。

  附报告人简历:

  张传伦,1962年2月生,博士,国家“****”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得美国德州农工大(TAMU)博士学位,1994-1998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起历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副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海洋系副教授,终身教授;2008年至2012年,兼任同济大学海洋学院讲座教授,2012年至今中组部“****” 特聘教授引进,全职回同济大学任职,致力于生物地球化学方向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在环境及能源、地质历史演化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擅长整合脂类标记物、稳定同位素和分子DNA等交叉手段来研究微生物在全球碳氮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深部生物圈,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热泉及其它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天然气水合物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和陆相古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和环境变化指标的开发及应用。

  在美国工作期间(1994-2012)多次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能源部等科研单位的资助项目;2009年起开始主持中国国家部委资助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和973项目子课题一项;并分别参加了2005年的中国大洋环球航次及2014年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首航(南海,中国主导)。

  在国际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期刊上(包括“Science” 、“PNAS”、“Geology”、“Geochim. Cosmochim. Acta”、“ISME J”、“Environ. Microbiol.”)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109篇被SCI收录,引用次数超过4410次,H-index为36。率先在墨西哥湾冷泉和甲烷水合物古菌脂类生物地球化学、热泉古菌脂类生物地球化学、和南海古菌脂类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多次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组织并主持专题会议。

  目前担任“美国应用和环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古菌(Archaea)”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编委,及欧洲“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副主编。2001年获橡树岭联合性大学青年教授奖,2006年分享获得美国能源部100名科研开发奖,2007年获迈阿密大学校外优秀学者奖,2013和2014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优秀编委奖。
相关话题/生物 海洋 地球化学 环境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