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清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12-22
张清春,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别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和环境科学博士学位。从事近海有害藻华(褐潮、赤潮和绿藻等)的研究,聚焦于利用和发展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我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快速分子鉴定和藻华起源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渤海抑食金球藻褐潮、黄海浒苔绿潮以及南海棕囊藻赤潮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一、研究领域
有害藻华与分子生态学
二、招生专业及方向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安全方向
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生物学方向
三、研究室及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Tel:
Mobile:**
E-mail:qczhang@qdio.ac.cn
四、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课题“我国近海有毒有害藻类基础生物学特征调查”, 145万,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 “秦皇岛海域生态灾害多发原因及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99万,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抑食金球藻在我国近海褐潮形成中的生态适应策略”,89万,主持
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B类子课题 “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台站观测”,452万元,参与
五、研究成果及奖励
前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加重点研发项目、973项目、海洋先导专项项目、鳌山创新计划项目海洋公益性项目等十余项。发表文章40余篇,SCI文章时20余篇。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聚焦于有害藻华与生态安全这一领域,有害藻华的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亮点和创新性如下:
抑食金球藻褐潮研究:1)首次报道我国暴发新型有害藻华-褐潮,建立褐潮原因种分子定量方法,揭示了秦皇岛褐潮动态过程。发现了渤海秦皇岛近海爆发微微型微藻藻华为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研发了其特异性分子定量方法,揭示褐潮动态过程和年际变化,发现了渤海中央沙洲以西的高盐冷水团是褐潮藻种来源。2)解析了褐潮过程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发现褐潮发生年际变异,初步发现了我国近海抑食金球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秦皇岛海域褐潮暴发过程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变化,发现从2014年起褐潮明显提前发生,发现渤海海域存在多种基因型的抑食金球藻。研究成果为我们褐潮发生机制阐明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Harmful Algae、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Methods等SCI期刊发表。
浒苔绿潮研究:1)创新发展了浒苔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揭示了黄海浒苔绿潮早期发展生态学过程,以及绿藻向北漂浮过程中浒苔丰度变化特征。针对黄海浒苔绿潮绿藻发生过程中绿藻类型表型多样性,待检样品量大等生态学研究困难,创新发展针对浒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特异性高通量检测浒苔;利用该方法揭示了苏北浅滩绿藻群落中浒苔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解析绿潮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浒苔种群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分子依据。2)基于浒苔种内遗传分析技术发现了苏北浅滩筏架附生浒苔是黄海大规模漂浮浒苔的直接来源。关于黄海大规模漂浮浒苔来源存在争议,利用浒苔种内遗传分析技术,证实了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的水体中浒苔繁殖体、筏架附生浒苔以及浅滩漂浮浒苔与黄海大规模漂浮浒苔为同一生态型,有别于沿岸定生浒苔,为黄海浒苔绿潮的溯源提供了直接分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Harmful Algae、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海洋与湖沼等SCI和核心期刊发表。
球形棕囊藻赤潮研究:初步揭示世界沿海球形棕囊藻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亲缘关系。发现了叶绿体等细胞器基因较核基因更适合作为球形棕囊藻分子遗传关系研究的靶基因;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分析了世界沿海球形棕囊藻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西洋株系和太平洋株系都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推测可能分属于不同地理种群,为我国近海球形棕囊藻藻华研究提供科学背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海洋与湖沼等SCI和核心期刊发表。
甲藻吞噬营养研究:对比研究了东海大规模甲藻藻华原因种的吞噬能力和效率,初步揭示了吞噬营养在东海长江口海域这三类不同甲藻赤潮形成中的作用。首次发现裸甲藻类的米氏凯伦藻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在营养盐充足环境中依然可以通过吞噬明显促进生长;东海原甲藻也具有吞噬能力,但更多是通过光合作用等促进生长;而亚历山大藻主要是通过化感作用等方式杀死其它微藻而占领生态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Harmful Algae、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生态学报等SCI和核心期刊发表。
获得奖励2项
1.中国海洋学会优秀论文奖
2.中-意马塔切纳青年论文奖
六、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Zhang, Q.C., Niu, Z., Wang, J.X., Liu, C., Kong, F.Z., Hu, X.K., Zhao, J.Y., Yu, R.C., 2020.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chloroplast markers for intraspecific phylogeographic studies of Phaeocystis globosa.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doi.org/10.1007/s00343-020-9304-5.
2.Zhang, Q.C., Chen, Z.F., Zhao, J.Y., Yu, R.C., Qiu, L.M., Kong, F.Z., Wang, Y.F., Yan, T., Zhou, M.J., 2020. 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q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elagophyte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Limnol Oceanogr-Meth 18(2), 41-51.
3.Zhen-Fan Chen, Qing-Chun Zhang?, Fan-Zhou Kong, Yang Liu, Yue Zhao, Zheng-Xi Zhou, Hui-Xia Geng, Li Dai, Ming-Jiang Zhou, Ren-Cheng Yu?, 2019. Resolving phytoplankton taxa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during brown tides in the Bohai Sea, China. Harmful Algae, 84: 127-138.
4.Qing-Chun Zhang, Ren-Cheng Yu, Zhen-Fan Chen, Li-Mei Qiu, Yun-Feng Wang, Fan-Zhou Kong, Hui-Xia Geng, Yue Zhao, Peng Jiang, Tian Yan, Ming-Jiang Zhou, 2018. Genetic evidence in tracking the origin of Ulva prolifera blooms in the Yellow Sea, China. Harmful Algae, 78:86-94.
5.Zhang Q.C., Liu Q., Kang Z.J., Yu R.C., Yan T., Zhou M.J., 2015. Development of 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Ulva prolifer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63: 103-111.
6.Zhang Q.C., Liu Q., Kang Z.J., Yu R.C., Kang, Z.J., Guo W., Ding, Y.M., Chen J.H., Wang Y.F., Li Y., Yan T., Zhou M.J., 2015. Application of 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ethod to study green tides in the Yellow Se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63: 112-119.
7.Zhang Q.C., Song J.J., Yu R.C., Yan T., Wang Y.F., Kong F.Z., Zhou M.J., 2013. Roles of mixotrophy in blooms of different dinoflagellates: Implications from the growth experiment. Harmful Algae, 30: 10-26.
8.Zhang Q.C., Qiu L.M., Yu R.C., Kong F.Z., Wang Y.F., Yan T, Gobler C.J., Zhou M.J., 2012. Emergence of brown tides caused by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Hargraves et Sieburth in China. Harmful Algae, 19: 117–124.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海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立斌
张立斌,男,1982年8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先后赴加拿大MemorialUniverstiy和美国UniversityofMaryland等地开展合作研究与合作交流,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棘皮动物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水产学会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颜天
颜天,研究员,1990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有害藻华和海洋生态毒理研究,1996---1997,德国BiologischeAnstaltHelgoland访问****,1999---2000,香港科技大学访问****,2009-2010,香港公开大学,裘搓基金访问****。海洋与湖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芳
张芳,博士,研究员,海洋生态学专业。研究领域主要围绕全球变化下的近海海洋浮游生态系统演变开展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我国近海胶质类浮游动物生态学,特别致力于我国近海水母灾害暴发的海洋学与生态学机理、预测及其防控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灾害水母的爆发机理、数量预测与灾害防控技术,致灾水母对浮游生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娜珍
l研究领域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l招生专业及方向海洋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方向l研究室,联系方式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邮箱:nazhenliu@163.coml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代表性论文及著作1)NazhenLiu,LindaWu,ZackQin,Dav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秀通
王秀通,男,1977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暨青岛市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2006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2011年6月-12月期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个人主页:https://orcid.org/0000-0001-8389-2080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光电半导体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段继周
段继周(DuanJizhou),男,1972年5月生,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海洋科学博士后,2003年11月和2009年8月起分别在东京工业大学和香港大学从事为期6个月的访问****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盾
张盾,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海洋腐蚀与污损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从事海洋环境微生物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彦良
黄彦良,研究员,博导。l研究领域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生物污损的监测与防除l招生专业及方向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向资源与环境(海洋环境工程)l联系方式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联系电话:,**E-mail:hyl@qdio.ac.cn通信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2660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卓元
陈卓元,男,1970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1994年7月获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与防护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八月进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工作。2001年1月底赴瑞典留学,2005年10月获瑞典皇家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戚鹏
戚鹏,副研究员,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海洋腐蚀微生物监检测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等6项科研项目,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73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6项。在Biosensors&Bioelectronics和SensorsandAct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