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东老师首先引用孙贤鉥前辈的话“To be real professional”,来引导大家要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不要成为业余人员,再好的业余选手也不能等同于职业选手。孙老师指出,谨慎择校、择师,谨慎选择专业、课题,努力工作、适度休息,多读书和文章,勤于思考,不畏权威,追求新视角新思路,学习、应用新技术等等,都是一名成功的研究生所需要的。

孙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论文写作与投稿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并总结归纳了优秀学术论文五要素——创新性、可读性与信息量,文风,摘要、引言与参考文献,署名与致谢,图、表等图文画面,指出论文写作要有逻辑性、结构性。幻灯片展示的最后阶段,孙老师为同学们送上“凶狠独辣多快好省”八个大字的另一种含义,即“做学问要凶狠、顽强,要有独立性,要一针见血,要多思考、多联想,要反应快、动作快,要分析好、逻辑性强,要精兵简政、干净利落”,并且以“德、明、定、活、悟”与大家共勉。
最后,孙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互动,关于“如何看待导师想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思路去培养学生,而学生不想做科学家”这个问题,孙老师答道:“首先师生要提前沟通,若学生想早毕业然后去就业,那么可以选择简单一点的方向;其次,学生也要意识到即使以后不做科学家,也应认真对待研究生阶段,让自己学会思考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同学提出“做科研的意义在哪?”孙老师回答:“我们在科研中,更多重视的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追究原理,这个原理可以用到各个方面去,可能并不知现阶段得出的结果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这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构建基础,科研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还有同学针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提出了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孙老师也一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师生漫谈进班级”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如何去做一名成功的研究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大家从孙老师分享的科研经历中汲取了自己所需的营养,更加明确了目标。
文/杜玫 图/贺成